肖俊桂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新阵地”。自2015年“互联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起,这个新阵地便成为了各行各业创新工作方法,实现突破的新渠道。而“互联网+”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基于此,依托“互联网+”的“智慧党建”应运而生。以高校为目标,在学生党员中开展的智慧党建工作则是指使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将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员教育、党员组织、党员互助、党员评比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智慧化的党建运行体系,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建设一支“高素养、高水平、高技能、能战斗、肯战斗、会战斗”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校学生党员“智慧党建”的“智慧”主要体现在:第一,“智慧”定位。包括学生党员角色定位、思想动态定位、行为动态定位、基本信息定位。通过智慧定位,全面掌握学生党员应有的数据信息。第二,“智慧”解析。即针对“智慧”定位得出的数据,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运算、分析,从而预测下一步行为。第三,“智慧”联动。即在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中,将组织与个人、平台内与平台外、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有效联合,形成学生党员培养的合力[2]。第四,“智慧”发起。在解析和联动后,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控。
图1
FEAF是一个完全由业务和绩效驱动的信息化框架,它最初是从对联邦政府各种行政业务的清晰划分和定义出发,环环相扣的延伸到服务分解、技术重用、数据共享、绩效考评等各个层次,它为政务、教育等实际场景下的系统整合及信息共享提供了自上而下的解决方案。将该框架应用于高校学生党员智慧党建工作,形成安全架构、制度管理规范体系构成的“二纵”,绩效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形成的“五横”的高校学生党员智慧党建基本框架(见图1),可以很好地解决智慧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辟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工作新局面。
“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已经被各大高校广泛应用于基层党建工作中,特别是在学生党员中开展的党建工作,更是离不开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智慧党建需要在党建总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建设一个细致化服务、规划化管理、灵活性工作的党建系统工程。它绝不是简单的把党员发展教育管理阵地从线下迁至线上。然而当下的实际情况是,针对党员教育打造的网络平台、手机app等层出不穷,但由于缺乏系统整合,这些“互联网+党建工作”的载体往往呈现出影响力弱、活跃度低、持续性差等问题,根本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群体的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特点,也造成了智慧党建工作过于零乱,失去了智慧党建中的“智慧”。引入FEAF架构分析法,则可以帮助高校党建人员梳理党建工作,将每一个环节与互联网形成有机的融合,尽可能减少依托网络产生的党建平台数量,转为提高有限平台的质量,丰富平台的功能,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
虽然“听、说、读、写”的高校传统党建模式在网络信息时代下已经被改变,但受到“任务指标”思维的影响,部分高校在面向学生开展党建工作时,虽然使用了互联网技术,搭建了很多网络党建平台,但真正能够在学生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少之又少,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机械的完成了指定动作。且平台内容陈旧、刻板,不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更缺乏逻辑性。而FEAF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架构,借助它理清“互联网+”环境下面向高校学生开展党建工作的思路、方法、形式,打造一个更富条理性、系统性、科学性、层次性的智慧党建,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面向高校学生党员开展智慧党建的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青年党员群体。目前,高校学生基本都是95后,甚至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敢于突破常规,习惯用网络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开展智慧党建必须要适应当代高校学生的性格特点,用他们喜欢看、看得懂的方式开展党建工作。FEAF每一个框架下涉及的活动内容正是为当代高校学生党员量身打造的,充分适应了学生们的发展需要,更容易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党建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实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