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的岁首。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也是我国现在采用的历法之一。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历法和文化的不同,春节的日期会有一些差别,庆祝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少数民族的新年又是什么样的呢?
藏历年:融合汉藏风俗,影响周边国家
藏族的历法起源很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他们就已经拥有自己的历法了。由于历法不同,他们的岁首自然和汉族的春节是不一样的。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交流和融合。因此,藏族新年不仅有本民族的特色,也包含了一些汉族春节的习俗。比如,春节前,藏族人民也要打扫房子;春节后,大家也要走亲访友;甚至汉民族贴春联的习俗,也被藏族保留了下来。
由于宗教的影响,藏历新年中还有一些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驱鬼儀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习俗已经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藏历新年不仅是藏族人民的新年,也是深受藏文化影响的蒙古和不丹等国家的节日。
彝族年:“偷菜”过新年
彝族采用的历法是十月太阳历,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按照彝族的历法,彝族新年通常在农历的十月份。
彝族新年前后共三天。第一天通常是祭祀祖先的日子。第二天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娱乐活动,包括骑马、摔跤等。此外,还有“偷水”“偷菜”等习俗。按照民间的说法,这样做意味着新的一年财源不断;长辈也可以借此观察后辈的能力、胆量和智慧。因此,大家即使看见了,也不会说什么。如今,这些习俗已经渐渐被其他娱乐活动取代。
第三天,彝族人民开始走亲访友,新的一年正式开始。
泼水节:既不属于前一年,也不属于后一年的一天
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通常在每年公历4月中旬。它不仅是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国内少数民族的新年,也是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节日。
很多人对泼水节的第一印象,大多都来源于语文课本上的《难忘的泼水节》一文。这篇文章讲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故事,展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深厚的情谊。
与彝族新年相似,泼水节也有三天。第一天为麦日,傣语称为“宛多尚罕”,是“送旧”的意思。这天人们打扫屋子、准备年夜饭。第二天称为“恼日”,在傣族的文化中,这一天既不属于前一年,也不属于后一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也是在这一天。第三天称为“麦帕雅晚玛”,是傣族的“元旦”。傣族新年期间,人们还会挑水为佛像洗尘。
白节:红与白的碰撞
蒙古族的新年,又称白节,据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过去,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因此,他们最早的新年选在水草丰美的秋季。直到忽必烈时期,他们接受了汉族文化的影响,把新年定在了汉族春节这一天。
蒙古族崇尚白色。因此,春节期间,蒙古包要换成白色的,人们互送白色的哈达,甚至期望下一场大雪。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写道:“其新年……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臣民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庆祝,俾使全年纳福。”
当然,红色也是新年中必不可少的,这就要说到蒙古族的祭火仪式了。蒙古族的祭火仪式相当于汉族的祭灶神。巧合的是,历史上,蒙古族平民和贵族的祭火时间分别是腊月的二十三和二十四;而汉族祭灶神, 通常情况下, 北方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则在二十四。
端节:错峰过新年
端节是水族的新年,又称“借端”。水族的历法也有12个月,但他们以秋实为岁首。也就是说,水历的正月,相当于农历的九月。他们的新年,就在水历正月的亥日。最令人惊奇的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水族人民,新年并不在同一天,而是从正月的第一个亥日开始,在之后的每一个亥日,轮流过春节。而且,这种轮流的次序已经固定下来,丝毫不乱。
水族的新年也要祭祖, 但水族的祭祖与其他民族不同。其他民族祭祖的食品都是越丰盛越好,尤其是天子祭祖,更是三牲齐备。水族祭祖的食品却是素食,当然,这里的素食,只忌禽畜兽类,水产是不算在内的。所以,水族人民的祭祀桌上,最常见的就是鱼肉。
羌历年:不是想过就能过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羌历年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羌历年在羌语中称“日麦节”,意为“羌历新年”“丰收节”。看到丰收节,相信大家会有预感,羌历年的日期大概也在秋季。没错,羌历年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
羌历新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山会。这天,所有祭祀人员会在释比(羌语,意为“祭司”)的带领下,以游行歌舞的形式去羌族圣祠祭祀祖先。由于某些原因,这个活动曾一度被废止。但是,从1986年开始,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支持下,羌历年得到重视,并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羌历年焕发了新的生机。但是,羌历年却不是你想过就能过的。按照羌族某些地区的风俗,如果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才能过羌历年。这些村寨,还会在墙上画上白色的符号,庆祝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