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苹
[摘 要] 生涯规划能力是初中生的必备能力之一,生涯规划能够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诉求,对实现中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校本课程的开发、社团组织的构建和家校沟通等角度入手,探讨了应该如何高效开展生涯规划,引导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得到长远的成长发展。
[关键词] 生涯规划;中学生;健康心理;校本课程
生涯规划不仅能为初中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提供方向,还能帮助初中生正确认知自我,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目前很多学校忽视了生涯规划的指导,造成中学生在成长中难以适应社会环境,无法积极解决各类问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生涯规划的价值,从学生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
一、开发校本课程,理论支撑
在传统的课程中,鲜有学校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生涯规划结合在一起,造成学生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对于社会上各种职业的认识程度也普遍较低。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该积极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结合实际课程的开展情况、学生的认知意识、生涯规划的发展现状等,设计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从而为每个学生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正确的指向。对此,学校应该明确具体的校本课程设计目标,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班会课、心理课等作为重要的依托,这样才能为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提供更多的支持。
学校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情况,专门构建了校本课程体系。通过观察分析,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身心发育的初期阶段,在心理上的特点极为明显——关注身体外表的变化、注重自我形象,但是在生涯规划中却处于弱势,即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实现与家长、教师、同伴群体的有效互动,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在生涯规划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分析,其中就专门开设了心理课程,加强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初期的规划,有一个初步的人生目标,在知己的同时达到知彼,为后续的自我管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针对毕业班学生,学校同样开设了专门性的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他们缓解升学过程中心理上的压力。这些课程活动的开展有其固定的周期,能够发挥长期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心理等多个方面都能产生正向的影响。
二、组建各种社团,认识社会
社团是中学生参与同伴活动、了解团队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情况下社团的形式、活动内容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在初中校园,教师、学校不仅需要关注智育,更需要帮助学生组建各种类型的社团,鼓励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感知,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尤其是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从理论角度入手,注重课程的传输,必然会造成与社会实践的脱离。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同时,学校在组建社团的过程中,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养成与长远发展,调动他们参与的内在积极性。
学校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组建了不同形式的社团,包括街舞社、辩论社、文学社、书法社等,这些社团的活动类型多样,很多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投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引发了兴趣的选择,也为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指向。另外,学校在鼓励社团发展的过程中,还专门构建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职业社团”,这些社团在氛围的营造上、活动的设计上尽可能贴近实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对应的社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以达到了解认识社会的目的。例如,有的学生对心理健康十分感兴趣,学校就专门构建了心理健康中心,提供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自己体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实现了兴趣爱好的发展。不仅如此,我校还借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活动基地等校内外的资源,为社团活动的生动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三、加强家校沟通,影响性格
在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庭与学校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互为补充、互相借鉴。这是因为学校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更多时候是与自己的家人进行接触,家人的一言一行和对生涯规划的关注程度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现状,同时更影响了其性格特征。对此,中学应该注重家校沟通,以协作教育来推进生涯规划。在此过程中,学校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校风建设、教师的教育态度、师生关系的构建情况,形成较为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教师应该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就生涯规划、学生心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联系,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家校教育的断层。
学校近年来在家校沟通上做出了诸多的努力,我校位于乡镇地区,部分学生的父母在文化程度上普遍比较低下。通过前期沟通可以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子女的学习、职业选择、人生发展的关注程度出现了偏向或者是不重视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后续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对此,我校加强与家长在专门性的家长会、社交平台等不同渠道的紧密沟通,通过班主任分享生涯规划等相关文章,使家长潜移默化地认识到这项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与社会化的认知。同时,学校教师还与家长一起开展评价工作,从学生日常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进行阶段性评价与分析。在前期主要是借助个别访谈、座谈会、心理量表法等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在中期主要对学生的学业、职业探索情况进行评价;在终期,主要是由家长、教师、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终评,从而找到生涯规划存在的不足。
四、引导自我教育,认知自己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相对于小学阶段,初中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他们能够在理论的支撑、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榜样树立、方向引导等带动下,找到生涯规划的切入点。在此阶段,教师不能过于僵化地进行引导,而是要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拔高。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注重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发现学生在心理与生理发展上存在的漏洞。另外,教师还应该把握初中生的普遍特征:很多初中生存在着自我意识淡薄的情况,缺乏自我教育的意识,教师可以多加强互动引导,缓解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存在的压力,从而为后期自我教育工作的开展找到缺口。在自我教育的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通过定期沟通纠正自我教育与认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学校在开展自我教育引导工作中,首先帮助学生从生活、学习中找到重点,加强对自我的审视,通过简单的心理测试、专题讲座、相互评价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点等。另外,在主题班会课上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例如,有的班主任、心理教师就会从“十年后我的一天”出发,让学生积极畅想自己未来的一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对自己的生活、家庭关系、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对自我进行分析,在发展自我、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自己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积极的改善,这对学生理想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生涯规划不仅影响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同时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与态度,从而积极应对社会、生活、学习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对此,初中在指导开展教育工作中,应该从智育、德育等多重角度入手,建立完善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组建丰富的社团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教育等方式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新美.新高考背景下初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3).
[2]何锦颖,朱志斌.生涯规划实践课程对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8).
(責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