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凯
(甘肃海威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汽车使用率也不断普及,导致我国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事故,我国公路设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就目前来说,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依旧存在很多的不足,对此我们找出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解决。其中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我们应该尤为重视。
对于公路交通安全来说,科学的线形设计可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对于线形来说,合理的构成线形组合,可以做到有效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与经济性。
(1)直线
在公路线形设计上利用直线是设计的基本,直线的运用应注意地形、环境的协调与配合,使用直线线形时,长度不宜过长。根据国外的资料介绍:为了最大程度提高交通安全,一次直线道路长度在设计上应该不能超过三分钟的行程,一般情况下最大允许高速时速为120km/h,所以最大可以设计6km 的直线道路。就我国高速公路现状来说,有很多的直线道路大于6km,甚至有的直线道路大于10Km。通过调查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过长的直线道路会让驾驶员产生疲劳感,引起反应迟钝和注意力分散,以及错误判断,使驾驶员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不能及时做出准确应对,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如果时速在100Km/h,直线路段的长度应该尽可能控制在1500m—2000m 之间,如果直线路段超过了1500m 很有可能出现交通事故,如果超过了2000m 危险会大大增加,如果直线路段超过了3000m,危险事故的发生会远超数据规律。
(2)平曲线
交通事故在道路平曲线范围内发生的可能性相当大,如果车辆在道路曲线范围内行驶,会因离心力的作用向外侧倾翻或者侧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车辆在道路平曲线范围内行使速度越快,受到的影响越大。同时,如果车辆在行驶时,前方的可视距离太短,驾驶员对路况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是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因为灯光的照射不能做到顺应曲线照射,驾驶员更难做到对前方路况的有效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我们通过调查与统计发现,现在已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10%—20%是在道路的平曲线范围内发生的,在平曲线半径较小的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最大,同时通过数据我们发现,如果平曲线道路的曲率大于10 度,也会极大的引起交通事故发生。
(3)竖直线
过小的竖直线半径,会导致驾驶员的行车视野狭窄、视距缩短,如果是凹曲线,驾驶员在行车时很有可能产生“悬空”的感觉,从而无法具有明确的驾驶方向,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在进行公路线形设计时,应尽量选择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保证线形的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如果坡差较小,竖曲线的长度较短,会让行驶在道路上的驾驶员产生急促感。所以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交通安全,应该竖曲线道路最少有3 秒的行驶路程。
同时,小半径的竖曲线设置位置我们还应该做到科学设计、全面考虑。在设计时我们应该将平纵线形做到科学合理结合,尽可能避免小半径竖曲线始末点和立交、桥梁、隧道始末点重合,在过平交路口及村镇的位置也不宜设置小半径的竖曲线,做到对行车安全的负责。
(4)纵坡
对于行车安全来说,如果纵坡的坡度较大,车辆的行车速度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同时还有可能出现下坡时刹车失灵、上坡时车辆熄火等现象,这些都影响着行车的安全性,对驾驶员以及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如果纵坡的坡度特别大,车辆在下坡时,受到重力影响会使得车辆的行驶速度加快,同时坡度过大让驾驶员的行车驾驶难度增加,驾驶员很有可能产生下坡行驶比上坡行驶轻松的错觉,在下坡行驶时放松警惕,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我们经过调查研究与数据统计发现,坡度路段事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平原路段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下坡时发生事故的概率更大,引起事故的大多数原因是制动不及时或者制动失灵。
(5)线形组合
作为相关工作人员,我们在进行公路线形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汽车行驶的动力学原理,还要对驾驶员的心理、视觉及生理等感受做到综合考虑,设计出最合理的公路线形。平纵指标做到均衡连续可以对行车的安全做到保证,但绝不可以忽视前后路段的连续性,单个或者独立路段做到高指标从来不是公路线形设计的最高要求。如果线形突变,在线形组合上不能做到合理科学很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
引起交通事故的不合理线形组合主要体现在:上下坡的尽头或者长直线道路设计半径较小的平曲线,这很有可能引起车辆侧滑或侧翻,面对相同的纵坡,利用曲线设计反而比直线段更能保证行车安全;平曲线路段如果有较多的凹凸线形设计,驾驶员很有可能因为注意不到凹凸的线形,只关注到了脚下与前方的路况造成交通事故;如果两个同向曲线之间设计了短直线,这就形成了断背曲线,驾驶员很有可能因为错觉将路线看为反向曲线,导致直线过渡段发生翻车事故;半径特别小的平曲线和陡坡进行线形组合设计,也会让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
为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行车的安全,在进行公路线形设计时应该做到让驾驶员可以看见汽车行驶前的一段较长的路程,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路面前方的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个可以保证行车安全视线的最短距离就是视距。行车视距被建筑物、树木以及障碍物等遮挡都会造成驾驶员视距不够,同时竖曲线道路的半径过小也会导致驾驶员行车视野不足,视距过短,引起交通事故。
为了公路建设可以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现在人们对景观设计在公路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让自然景观和公路建设做到和谐统一,为乘客以及驾驶员带来舒适与轻松的心理感受。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感受,对驾驶员的行车操作造成影响,进一步影响交通安全。如果空旷的路段设计成了长直线道路,这会使得驾驶员因为景观过于单调,无法集中视线与注意力,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进行道路景观的设计时,应该尽可能体现出行车的安全感,消除驾驶员在行车时可能产生的恐惧、压抑等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为了最大程度保证交通安全,我们在进行公路线形设计时应该做到自然与设计的和谐统一,对要进行公路建设的位置做到全面了解、尽力勘察,对公路的线形做到细心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将不同路段的连接部分做到线形的科学协调设计,同时考虑到驾驶员的行车心理感受,尽可能在降低驾驶员的行车压力的前提下引起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意识,以设计出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公路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