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斌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畜牧兽医站,福建武夷山354303
鸡绦虫分布广泛,鸡舍内外粪便处理不及时、鸡舍周边杂草环生、中间宿主(甲虫、苍蝇等)栖息繁殖都能造成鸡绦虫病易发。鸡绦虫无消化系统,需要靠体表从宿主肠道内容物吸收营养,多数绦虫寄生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每年夏秋季节易感染幼虫,秋末冬初易感染成虫,一旦感染本病,鸡生产性能会受到很大损害,给广大养鸡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鸡绦虫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戴文绦虫和赖利绦虫,戴文绦虫的虫卵没有明显胚膜,但胚钩显著,其长10~11 μm。成熟的虫体很小,长4 mm,节片不多于9 个。吸盘有3~6 圈小钩,顶突上有钩,生殖孔规则地交互开口于每个节片的前缘,雄茎特大。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是某些种蛞蝓和陆螺,沿着易感蛞蝓的消化道,最多有1 500 个以上的似囊尾坳,感染力超过11 个月。
赖利绦虫的虫体为中等大小,长25 cm、宽3 mm。头节附着在小肠后半部,顶突上有99~100 个小钩,钩长3~8 μm,排成1 圈或2 圈;吸盘呈卵圆形,上有8~12 圈小钩,钩长3~8 μm;生殖孔通常为一侧开口,子宫破裂后变为许多卵袋,每个卵袋中含6~12 个卵。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是数种蚂蚁,蚂蚁在鸡场的石缝、木板下做窝。当宿主吞食似囊尾蚴后,最短的潜伏期为13 d。
鸡绦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夏秋季节常见,且夏季的发病率比秋季高[1]。现代化密闭性的鸡舍虽然已降低了绦虫感染的频率和种类,而早期常见于放养鸡及庭院饲养鸡。严重的寄生仍发生于平养的蛋鸡、种鸡及围栏鸡,诱发因素可能是使用混合垫草(可使中间宿主发育),或寄生虫对治疗药物的抗性,或二者兼有。一般绦虫都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如昆虫、甲壳动物、蚯蚓或蜗牛),平养的蛋鸡、种鸡和肉仔鸡感染有轮赖利绦虫,是通过食入在污染垫草虫生长的中间宿主小甲虫而产生。戴文绦虫发育过程分别需要蚂蚁、甲虫和陆地螺作为中间宿主,而这些中间宿主在鸡舍内普遍存在,鸡通过啄食中间宿主而遭受感染。
鸡绦虫主要是争夺机体营养,使肠壁发生损伤,且产生的代谢产物会使其发生中毒[2]。鸡绦虫对于雏鸡的致病力较强,感染的雏鸡生长率可下降12%。病鸡的临床表现为采食量下降,消瘦,羽毛污秽,运动迟钝,呼吸困难,肠道乳膜增厚、出血、含有臭味的黏液,四肢无力、麻痹。病鸡消化不良,下痢,粪便稀薄或混有血样黏液;渴欲增加,精神沉郁,生长缓慢。严重者出现贫血,黏膜和冠髯苍白,最后衰弱死亡,产蛋鸡产蛋减少甚至停止。
病理变化为肌肉苍白或黄疸,肝脏土黄色;小肠内黏液增多、恶臭,黏膜增厚,有出血点,部分鸡肠道内有绦虫节片,个别部位绦虫堆聚成团,堵住肠管,直肠有血便;肝脾肿大,质地较脆;胰腺有出血点,肺脏气肿,类似于新城疫症状;肝脏肿大、质地脆;外观肠道肿胀,肠道黏膜脱落,饲料消化吸收不良,常和白色条状虫体混在一起。棘盘赖利绦虫感染时,肠壁上可见中央凹陷的结节,结节内含黄褐色干酪样物。
可靠的诊断只能依据对所分离鸡绦虫的精确鉴定,仔细和完全的绦虫尸检技术是必要的。鸡绦虫病的诊断常用尸体剖检法,鸡绦虫不同种的鉴别特征见于头节、虫卵和刚刚脱落的新鲜节片。尽管有时推荐应用鉴别染色来显示成节的内部构造,但对于大多数诊断室,此法实在太慢。用酒精或福尔马林液保存虫体,尽管这在染色前是必要程序,但常使快速鉴别需要的有用特征变得模糊不清,最好用剪刀在水中剖开肠道,这样利于链体漂游起来,暴露出头节附着处。
当鸡群发生绦虫病时,必须立即对全群进行驱虫。目前,鸡场常用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氯硝柳胺和硫酸二氯酚等药物对鸡群进行定期驱虫和治疗。建议鸡场使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6%+0.25%)进行驱虫,其中阿苯达唑具有广谱驱虫活性,对绦虫有较强的驱杀作用。其机理是通过与蠕虫体内的微管蛋白结合,而影响蠕虫体内的有丝分裂、蛋白装配及能量代谢等细胞繁殖过程,使用方法按照每千克体重25 mg 进行拌料,连续使用3 d,起到很好的驱虫效果。病鸡可使用丙硫咪唑,10~25 mg/kg;或使用氯硝柳胺,50~160 mg/kg,一次内服[3]。
药物治疗与饲养管理对控制鸡绦虫病十分重要,加强鸡舍卫生管理措施,在空舍时使用允许的杀虫剂处理土壤和垫草,这可以消灭中间宿主而中断寄生虫的生活周期。鸡舍内再进养时,不同种类或年龄的禽远距离隔离可避免群间寄生虫的传播,或驱虫后再合群。鸡舍需及时清除粪便,并做无害化处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