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为银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农业农村局,河南范县457506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对猪瘟的综合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温和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不断出现,一些低毒力猪瘟病毒导致临床上出现免疫耐受猪,给猪瘟的防疫工作带来新的挑战[1]。本文对当前我国猪瘟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免疫效果参差不齐、免疫抑制病干扰、环境应激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提出了系列可操作的具体解决对策,对提高我国猪瘟的防疫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疫苗的质量是严重影响猪瘟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一些养殖场出现接种过猪瘟疫苗还会发生猪瘟感染的现象,这多与疫苗免疫失败有关。疫苗中抗原含量较低、疫苗运输或保存失效、疫苗免疫时剂量不足、疫苗免疫方法不当等都会降低疫苗的免疫质量,导致免疫失败。另外,受母源抗体的影响,猪瘟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也会导致免疫失败。
常见的影响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免疫抑制病包括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这些病毒可以破坏猪群免疫器官,导致免疫力下降[2]。特别是猪圆环病毒在猪群中感染比较普遍,感染猪在临床上没有明显临床表现,但可以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猪瘟疫苗免疫失败。
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应激因素包括仔猪的突然断奶、公猪去势等,仔猪在长途运输中也会产生应激,潮湿、拥挤、过热、饥饿、通风不良、打斗等原因都会造成应激,在应激条件下机体正常的免疫机能会下降,降低免疫应答反应,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饲养管理方面,药物的大量滥用会导致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饲喂霉变饲料,一些霉菌毒素会造成免疫器官不可逆性损伤[3]。饲料中铜、砷、铅等矿物质超标也会抑制猪群免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 缺乏及微量元素、蛋白质缺乏也会造成免疫力下降。
养猪场应该选择信誉可靠、质量稳定的猪瘟疫苗生产厂家,猪瘟疫苗免疫时应该按照免疫剂量的要求进行免疫,确保疫苗的免疫剂量。疫苗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疫苗失效;疫苗使用过程中应该在注射前稀释,稀释后要及时接种注射,稀释后的疫苗在夏季要2 h 内用完,冬季4 h 内用完,时间长会导致疫苗效价下降[4]。疫苗接种时要观察疫苗颜色和性状,发生变质时要舍弃不用,接种疫苗时要防止漏液,不打“飞针”,确保疫苗免疫剂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猪瘟疫苗免疫要避开配种期和妊娠期,为了确保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猪瘟疫苗免疫应该在母源抗体即将消失时进行,可以加大免疫剂量,可以在超前一次免疫后70日龄时进行第2 次免疫,猪群可以产生较高的猪瘟抗体水平。在免疫接种后通过测定猪瘟抗体水平了解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如达不到免疫防控的抗体水平需要再次免疫接种。
在进行猪瘟防疫的同时也应该做好常见高发病毒病的防疫,做好猪场的免疫状态评估,避免其他疫病感染影响猪瘟的防疫效果。在猪瘟疫苗接种前后要确保猪群健康,可以通过抗原检测和抗体筛查了解猪群体的健康状况,对存在免疫抑制病感染的猪群及时淘汰。
猪瘟疫苗免疫时应该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一般在应激情况消失后再进行猪瘟疫苗免疫[5]。猪舍要保持通风,及时清理粪便垃圾,定期消毒,养殖密度不宜过大,给猪群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
提倡科学喂养,禁止大量滥用抗生素,不同饲养阶段、不同用途的猪要分开饲养,根据不同阶段的猪提供优质饲料,确保饲料营养均衡,不饲喂霉变饲料,发现疑似病猪要立即隔离饲养,并逐步淘汰净化。
猪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消除饲养场内各种干扰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操作方法和免疫程序,确保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提高猪瘟的防疫水平,有效防止猪瘟病毒的发生和流行,为实现我国猪瘟的净化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