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油气储运施工》课程改革探索

2020-02-16 01:00:12龙志勤文江波
山东化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储运学时储罐

龙志勤,文江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石油工程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在国家大力推行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教育部相继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建设”等重大行动计划,对我国高等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目前,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对相关工科专业的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进行变革。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提出了推进“教必蕴育、育必铸灵”的教育教学思想综合改革及强化教书育人模式自觉性工程教育理念,达到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质量标准作为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目标,构建产教融合“强筋骨”课程教育体系,多维渗透“铸灵气”素拓教育体系的“双体系”渗透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 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1.1 “双体系”组成及学分分配

双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课程教育体系(含所有单设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和基于培养目标中综合素质要求,由课程(课程组合或课程群)与产业、地方或科研资源多维渗透设计的素拓项目教育体系,其中素拓项目教育体系主要以项目形式实施素拓教育体系工作。

以《国标》为依据,根据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及项目体系的学时、学分配比。可适当减少理论课程课时并用之于专业能力培养的素拓项目当中,可整合当前开设的随堂实验、上机、课外实验、理论及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需求综合考虑设置素拓项目。课程教育体系占总学时的70%~80%,素拓项目体系占总学时的20%~30%。

1.2 课程教育体系的构建

以《国标》为依据,并参考相应专业认证标准,结合学校专业办学特色,构建产教融合“强筋骨”课程体系(含所有单设的理论课和实践课)。

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总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实践;学习和应用相渗透并突出应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并面向产业;人文与素质并重四个基本原则。校企共建教育平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提升合作的质量。

按照《国标》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保证核心课程课时或可适当减少理论核心课程课时并用之于专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当中。

1.3 素拓教育体系的构建

以“教与育交叉、渗透、融合”为总要求,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人文情怀、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构建由课程、课程群、课程体系与企业、地方、科研等资源的多维渗透(单门课渗透、多门课渗透、课程群渗透、教学科研渗透、综合多素质渗透)的素拓教育体系。

制定素拓教育体系的项目征集方案(面向全校教师)、项目设置与实施方案、学生选修和竞争答辩获学分等机制。

构建由技能竞赛、应用创新、读书与社会实践、综合讲座、特色拓展等类型组成的具有“崇德”、“博学”、“求实”、“创新”特质的素拓教育项目体系,四大模块占总学时的20%~30%,各分模块的学时学分分配视专业具体情况而定。

素拓项目由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组成,其中必修项目部分也可设置多个题目供学生进行选择。

素拓项目体系可采用由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的拓展项目、完全选修和答辩竞争学分机制。素拓教育体系的实施机制包括:项目设置与实施机制、学生选修和竞争答辩学分机制、按一定比例的淘汰机制等素拓教育体系建设机制。学生以选修形式和竞争性答辩形式获得素拓教育学分。

2 双体系在《油气储运施工》中的实践

2.1 项目性质及培养任务

按照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课程《油气储运工程施工》《工程力学》《测量学》《金属焊接》《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这七门课中,每门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学时都减少4学时,共有28学时,构建一个新的多门课渗透的素拓教育项目,素拓项目名称为《储运施工素拓项目》。该项目是依托《油气储运工程施工》《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等多门专业课程群开设的实践项目,在讲解管道施工和储罐施工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力学问题进行求解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现场施工与管理做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2.2 项目依托课程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储运工程专业涉及到的领域繁多,从油气田井口的油嘴开始,主要有油气集输、矿场加工、长输管道、站场、销售以及用户环节,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将从事管道和储罐等设施的建设和营运管理工作。

专业课程《油气储运工程施工》《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等是讲授长输管道、站场和油罐的建造、检测和试运投产的专业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施工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任务、内容和要求,熟悉储运工程施工的基本程序、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和主要的施工机具,培养学生施工管理、组织设计和处理施工问题的能力。

2.3 项目组织方式

项目采用集中授课方式讲解SOLIDWORKS、ABAQUS、ANSYS和PHAST等商业化仿真软件基本操作,结合《油气储运工程施工》等课程内容,提炼出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完成的穿跨越管道、储罐、罐区附件等涉及到的力学问题,并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工、建模和仿真计算来开展强度分析、工艺验证和安全评价,最后形成文字报告和多媒体材料进行汇报。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加深学生对多门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汇报材料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2.4 项目主要授课内容

2.4.1 软件建模基本操作讲解

学习建模软件中常用的拉伸、旋转、扫描建模和切除功能等,要求能够建立管道、储罐等设施的三维模型。

2.4.2 仿真软件基本操作讲解

计算模型的导入、材料属性指定、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求解以及后处理中数据提取和处理等。

2.4.3 案例操作讲解及练习

完整讲解力学问题仿真计算和流场仿真计算案例。各小组对仿真计算最终结果进行汇总,撰写项目报告。

2.5 项目考核办法

项目采用集中汇报方式进行考核。首先由各小组自拟或选择研究的项目内容,譬如管道吊装及布管状态力学问题、管沟边坡稳定性问题、定向钻管道回拖力学状态、定向钻钻杆拉扭力学状态、管道冲蚀问题、节流阀冲蚀问题、储罐水压试验力学问题、储罐风致屈曲问题、储罐地基沉降问题、油气泄露扩散问题等;然后各小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仿真分析,撰写文字报告和汇报材料;最后统一汇报答辩,打分评定等级。

3 结论

通过将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引入《油气储运施工》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多门课渗透、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的思想,构建油气储运施工素拓项目,能够有效拉近课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距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油气储运施工》课程改革探索,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储运学时储罐
储罐里的光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研究进展
化工管理(2022年13期)2022-12-02 09:22:44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煤气与热力(2022年4期)2022-05-23 12:44:58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0
基于地震响应分析的大型LNG全容式储罐储罐基础方案设计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一生清廉
—— 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