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颖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广西 钦州 535000)
脑电波应用于医学领域开始于精神科医生对头皮脑电波的活动进行记录,距今已近百年。在现代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脑电图也逐渐由手工绘制发展为在计算机协助下的自主检测,能够对脑电波进行综合处理以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脑电波可以对患者大脑的活动状态进行扫描和记录,可以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同时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的创伤和不利影响,因此脑电波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脑电波检测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癫痫发作时患者的脑神经元放电,脑电图可对此进行定位和检测。据相关资料显示,80%左右的癫痫患者其脑电波都会出现异常,通过有效的方法诱发异常脑电波出现后,阳性率能够达到95%。本文将对脑电图在癫痫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并结合西药、中医药治疗进一步探讨。
癫痫不仅种类多种多样,其发作形式也具有多样性,以脑电图在癫痫间歇期和发作期的癫痫样波差异和癫痫样波在大脑中出现的位置差异为依据,对癫痫以及类型进行确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目前很多学者都通过脑电图对癫痫的鉴别诊断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诱发试验分析不同类型癫痫的不同特征波,定性、定量的对癫痫进行分析。
关于不同辅助检查对癫痫的诊断方面,有学者的研究显示,通过脑电图检测癫痫患者的异常率为85.71%,通过CT检查的异常率则为25.00%,说明脑电图在癫痫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明显高于CT,但对于某些颅内占位性病变应以两种辅助检查的结果结合作为参考[1]。关于脑电图在是否为癫痫疾病的诊断方面,有研究如下,对27 例发作性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结果显示15 例患者为精神性发作,12 例患者为癫痫部分性发作,两者的主要区别为,精神性发作:临床症状较为奇怪,与放电不一致,且在发作时和发作后的脑电图记录中未出现癫痫波;部分性发作:临床症状和脑电波放电存在一致性,脑电图终会出现持续10s 以上对癫痫波的记录,且患者发作后的脑电图很有可能出现变化和间歇性放电[2]。关于癫痫疾病的定性诊断方面,有学者对40 例大发作患者进行了脑电图监测,结果显示19 例患者为强直-阵挛发作,剩余21 例为阵挛-强直-阵挛发作,且这21 例患者均为原发性癫痫,未出现遗传变性病和局灶性病变,所以该学者认为脑电图对发作性质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脑电图的诱发试验:第一,在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脑电图出现异常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从而使患者脑电波的异常活动充分暴露;第二,在异常的情况下,对患者异常的脑电波活动进行增强。现阶段,常用的诱发试验方法主要包括过度换气诱发试验、药物诱发试验、睁眼闭眼试验、睡眠与睡眠剥夺诱发试验以及间歇闪光刺激试验等。其中过度换气诱发试验检测到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和肌阵挛发作时较大可能会出现阳性结果;药物诱发试验在症状性和皮质性癫痫的诱发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需注意的是这种诱发试验的方式假阳性率较高,且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尽量在非药物诱发试验结果为阴性时使用;睁眼闭眼试验对于眼部运动导致的癫痫、光敏性癫痫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睡眠与睡眠剥夺诱发试验较多的应用于儿童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以及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间歇闪光刺激试验易诱发出肌阵挛发作、光敏性癫痫、失神发作患者的异常[4]。
现阶段对于癫痫患者的治疗,仍以传统的抗癫痫药物为主,但这类药物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具有明显的缺点,例如苯妥英钠具有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特征,苯妥英钠、丙戊酸具有极高高的蛋白结合率,丙戊酸、卡马西平的半衰期短等,患者很容易对抗癫痫药物产生抗药性,且很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如何在降低抗癫痫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地同时保证其抗癫痫效果是现阶段当前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随着脑电图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有资料显示,通过脑电图在癫痫定性、定量的诊断来判断癫痫治疗中新医药的下过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有学者研究在癫痫患者的初期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时,就是利用脑电图会在一定强度的迷走神经刺激下出现去同步化来进行疗效评定的[5]。
2.2.1 临床研究。很多临床研究显示,癫痫患者经过中医药的治疗,其脑电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一项使用甘麦大枣汤对癫痫患者进行治疗的研究中,发现患者在治疗后癫痫发作的频率和脑电图都得到了改善[6];在对45 例癫痫患儿进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中,发现治疗后16例患儿脑电图得到恢复,12 例患儿脑电图的异常情况由中度转换为轻度,另外17 例患儿的脑电图余治疗前相比未出现明显改变,临床可见患儿癫痫复发[7];另一项研究中,有53 例癫痫患者,其中脑电图异常的患者有46 例,中医药治疗后12 例患者脑电图恢复正常,20 例改善明显,14 例脑电图无明显变化且临床症状也未得到显著改善,脑电图的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的变化存在一致性[8]。
2.2.2 实验研究。医学研究中也常用到动物模型研究的方法,癫痫动物模型在经过中医药治疗后其脑电图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通过复方中药(由僵蚕、菖蒲、天麻、地龙、全蝎组成)对遗传性震颤大鼠癫痫小发作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对大鼠的脑电图进行记录,结果显示复方中药对癫痫大鼠的15min 内癫痫小发作的总持续时间和平均单次持续时间可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P<0.05),且在治疗6d 后,分别降到治疗前水平的45%~75%及66%~76%[9]。另一项研究通过复方中药(由钩藤、蜈蚣、制南星、僵蚕组成)对癫痫大鼠模型进行治疗,通过在震颤大鼠脑海马和皮质慢性安插电极的脑电图安装方法对不同时间大鼠的脑电图进行记录,发现经上述复方中药的治疗后,癫痫大鼠平均单次癫痫持续时间明显减少(P<0.05)[10]。
癫痫是可以治愈的一种中枢神经性疾病,对于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也尚未明确,目前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种类癫痫发病情况的不同,脑电图可以对其进行分类鉴别,还能够对癫痫的整个发病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虽然,脑电图在癫痫诊疗中的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药物药理方面对脑电图进行研究的相关资料还较少,脑电图协助药物对癫痫患者进行治疗仍需要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和电生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脑电图检测必然会在癫痫的诊疗以及新的无毒副作用且治疗效果显著的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