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诗淼 郭文洁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沈阳113122
某肉鸡饲养小区的肉仔鸡有明显的非正常表现,且死淘率很高(达到15%以上),死淘高峰通常出现在20~40日龄,死淘原因主要为鸡体体液免疫中枢的破坏,使免疫抑制并腹泻脱水导致肉仔鸡不断有个体死亡或生长发育不良。经实验室检查发现肉鸡群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对此采用3个治疗方法分批对肉仔鸡群进行治疗观察,其检测与治疗结果如下。
死亡肉仔鸡20 多日龄,个体大小及重量差异较大,死亡肉仔鸡全身脱水,胸、腿、翅部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条纹状或斑点状出血。剖检可见法氏囊体积增大,浆膜面呈淡黄色胶冻样水肿;将法氏囊切开,黏膜表面附有黏液或出血,黏膜红肿,肾脏变性肿大,输尿管和肾小管有大量尿酸盐沉积使肾脏表面呈花斑样。也有少数死亡肉仔鸡的法氏囊呈紫红色肿胀,如紫葡萄样,切开呈弥漫性出血。其他肉仔鸡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杂乱,有些仔鸡会自啄泄殖腔,很快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稀便干涸后呈石灰样。
无菌采集10只死亡仔鸡肝、脾、肾和法氏囊等组织与10只疑似患病仔鸡的静脉血液作为样品材料,其中法氏囊中的病毒含量最高。每份组织样品单独盛放,每只鸡采集的所有组织样品形成1个包装和编号。包装好的样品4 h 内冷藏运输到兽医实验室。
用采集的病料,肝、脾、肾和法氏囊等实质组织进行涂片,在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后,未发现有阴或阳性染色病菌的存在。将普通琼脂和血液琼脂用直径15 mm的平皿制成3 mm 厚的平板,用病料在上面接种,在37℃条件下培养48 h,在2种培养基上都没有致病菌生长。
将死亡肉仔鸡的肝、脾、肾和法氏囊等全部剪碎后充分研磨以制成悬浮液。研磨后的病料中按照1∶5 加入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以3 000 r/min离心20 min,离心后取其上清液加入抗生素反应1 h后作为待检样品。制备琼脂凝胶平板,将待检的悬浊液与标准法氏囊阳性血清做琼脂扩散试验,在37℃条件下作用48 h,可见待检的悬浊液与标准法氏囊阳性血清之间产生了沉淀线。将疑似患病仔鸡的静脉血液以3 000 r/min 离心20 min后静置30 min,取其血清与标准法氏囊阳性血清做琼脂扩散试验,二者之间也产生了沉淀线。经检测有9份的悬浊液样品和7份血清样品的平板上有沉淀线。
将肉鸡饲养小区中的疑似患病肉仔鸡约600只按照3个治疗方法分批观察。第1批: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抗体,每只肌注1 mL,且注射的抗体中加利巴韦林注射液,1次/d,连续注射2 d。第2批:肌肉注射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每只0.4 mL,1次即可。第3批: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抗体(1 mL/只),同时饮用中药汤剂,1次/d,共给药2 d。
第1批:第2天开始有轻微疗效,第3天仔鸡死亡停止,3 d 内发病肉仔鸡数为32只,死亡肉仔鸡数为17只,死亡率约为8.5%。第2批:注射的第2天便有明显效果,饮水、采食恢复正常,3 d 内有5只肉仔鸡死亡,死亡率约为2.5%。第3批:治疗3 d后,仔鸡精神状态、食欲等皆恢复正常,本批仔鸡仅死亡4只,死亡率约为2%。
由本次血清型检测可知,本小区肉仔鸡仅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并未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故观察分批治疗效果,可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抗体与对症的中药方剂一起使用或单肌注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2种方法都对本病有着显著的疗效,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目前本病依旧无特效药,一般都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患病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肌注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或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抗体注射液。疫苗免疫接种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要在正确的时间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一般7日龄左右进行首免,28日龄加强免疫。但单纯依靠疫苗接种不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故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本病病毒对环境与许多理化因素都有着很强的抵抗力,因此要加强鸡舍环境卫生防控,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对鸡舍用0.1%浓度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用2% NaOH对鸡舍外环境进行彻底消毒。雏鸡进场前进行全面消毒,不同时间引进的雏鸡不可混群,病鸡进行隔离。应每天注意环境温度、湿度、通风换气、饲料饮水等方面。因此,既要注意疫苗免疫,也要注意饲养的卫生管理等方面才能达到良好的预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