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思想对医学生成才的现实指导意义

2020-02-16 05:11刘艳凤梁俊凤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刘艳凤,张 玥,梁俊凤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1 习近平青年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坚持将青年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生力军”[1]。在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会议之后,在实践青年工作与事业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突破性地思考、策划并部署了青年工作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任务,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青年思想体系。在这个新时代形成的习近平青年思想充分表明当前总书记习近平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青年大学生。尤其为未来要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医学生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纲要和行动指导。医学的基础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医学教育离不开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但传统的医学教育往往突出了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指导,导致对医学生的思想引领不够充分,从而对医学的进步和医学教育发展产生了制约。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也对医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1 习近平青年思想的历史背景

习近平青年思想是在充分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之下发展起来的。论时代背景,在其所处时代方位的影响下,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逐渐形成、演变和发展。具体体现在:首先,在当今世界,意识形态的比拼仍在继续,人才竞争愈演愈烈,而且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更为紧密[2]。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更好地引领青年,让他们在正确的路线上健康成长,就需要更好地教育他们;其次,在当下中国,年轻人需要努力工作,贡献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更需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基于对这两种背景充分地考察,习近平青年思想逐渐演变形成。

1.2 习近平青年思想的理论来源

正如其他思想的产生一样,习近平青年思想的产生也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通过认真学习体会习近平青年思想,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这一思想最重要的理论依据[3]。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不仅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主义代表的青年教育理念,同时也吸收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毛泽东青年教育观,在这些基础上,从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党的历任领导人也更加重视青年的思想理论教育,他们延续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毛泽东青年教育观,结合当代中国实践中所形成的诸多问题与挑战,牢牢地把握住了青年教育的主旨内涵,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同时,这一思想的形成,也密切联系了中国古代青年思想和西方优秀青年思想。习近平青年思想就是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基础,密切联系当代中国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所形成的宝贵青年思想体系。

1.3 习近平青年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青年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指引体系,其系统详尽地阐述了青年地位、青年的教育及其根本任务、具体内容与实现方法,且这些内容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它们共同形成了习近平青年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应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实现200年奋斗的目标。习近平认为,青年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一,青年要想成才,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事业的成败是由信念所决定,而人生的方向则由理想所指引。在时代精神的引领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的思想指导得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再一次强调了青年人在历史发展和祖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它的核心是培养青年人合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并提出青年人要树立理想信念,时刻谨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第二,锤炼品德修为是建功立业的基础。一个人成才的前提是“德”,新时代青年要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就要发挥”德“的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青年人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科学技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是当代青年人应该具备的?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建议: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三,青年人要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是一个人增长才干的最佳时期,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精力最充沛、头脑最发达的阶段。“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4]。在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把练就本领、增长知识作为首要任务。作为青年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梦想靠学习成就、事业发展要靠本领的观念,用勤奋学习点亮青春,在增长才干时放飞梦想[5]。

而对医学生来说,所谓的学习也远不止医学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举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6]。平时多参加志愿活动,提前感受医生的义务与责任,将“救死扶伤”这无上光荣的使命牢记在心中。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时代,要趁势而上、顺势而为、有所作为,要进行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整体的而不是分散的、全面的而不是部分的研究和实践,对医学生成才的指导和引领永远在路上。

2 习近平青年思想与医学生的思想教育

2.1 习近平青年思想对医学生有“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高等医学教育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不能板结于传统医学医术教育,不能停步于常态化医德和人文素养教育。而探索高等医学教育在新时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成为新时代每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必须思考并作答的必考题。医学大学生以后从事高尚的医生职业,习近平的青年观对他们的思想有深远的影响。习近平2014年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候说,“广大莘莘学子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切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自己内心,成为自己行动思维的基本出发点。这就是要号召广大医学学子一定要励志勤学、刻苦磨练,让青春在激情奋斗中绽放不一样的光芒、在青春的光芒中健康成长。广大医学学子只有在刻苦学习中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为中国梦实现贡献自己强大的青春力量。励志勤学、刻苦磨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先烈的优秀传统,在医学大学生中更应该培养这种的精神。“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广大医学学子励精图治,高校的德育教育要在“志”和“勤”方面加强,立大志,用崇高的信念来激励自己。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而不要荒于学习,荒于进步。

2.2 习近平青年思想要求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医学生,捍卫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人民解除病痛是其责任,因此,高等医学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医学生,是否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医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从习近平的诸多谈话中可以看出,在他看来,科学的理论固然可以武装青年,但青年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加强,在青年教育问题中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这样理解的原因是,理想信念犹如精神之“钙”,没有了“钙”,人就会得软骨病[7]。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密切关注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先后对广大青年发出了许多谆谆教诲。

3 习近平青年思想对指导医学生成才的实现路径

3.1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医学生

现阶段,我们正处于一个勾勒伟大复兴路线图、实现宏伟高远中国梦的关键时期。要促进青年人汇聚奋斗力量,就要争取通过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层面的思想引领,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想素养相辅相成的教育结构。相应地,如何引领医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出兼具使命感与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将成为现阶段医学院校工作的重心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思想也为这一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素材,对医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采取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坚持践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青年思想教育,有助于其正确三观的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将为日后服务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而作为医学生,不仅仅必须具备专业的技能,还需要具有崇高的精神素养和较高的职业品德,其科学理论武装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更加突出。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医学生等青年学生头脑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科学理论来教育广大青年,有助于广大青年“求得真学问”。现有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进步、发展、与中国实际相融合的成果,有着深刻的理论与实际内涵。在思政课上,教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具体课程的讲解,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学习、践行科学理论,同样有助于提升其对国家所处方位与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

能否正确运用科学理论的观点剖析实况、创新方法、解决问题,是检验科学理论对医学生等青年学生头脑武装效果的有效切入点。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最终目的,在于让青年学生切实理解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基于这一目的的检验,则要从应用层面入手。在鲜活资料、亲身经历中,学生能否运用科学理论的观点有效剖析、解决问题,能否在学会理论原文、悟透理论原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把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是各高等院校要着重考量的。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是真正达成了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目的,才能真正培养出能用才干、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青年人才。

3.2 建立理论和实践一体的医德教育体系来引导医学生的思想

除“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做出了关于“建立理论和实践一体的医德教育体系”的重要指示。为造就全方位发展的新型医疗卫生人才,把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推向新阶段,习总书记向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板结于传统理论知识教育,把深厚的人文素养与医德常态化融入教学,培养德智全方位发展新型人才。不难看出,这与当代教育体系中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原则遥相呼应,都体现了新时代对于人才的新要求。

在当代,高等院校的教学目的不单单是培养出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而是升级为培养有知识、有德行、有操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院校在这一指引下,就必须通过发挥其在育人方面的特殊优势,以医德为着力点,通过校园文化渗透、理论座谈学习、学术基地实践等多种形式,突出德育为先的原则,让思政课程与医德实践贯通,真正完善高等教育中,医学院校全新的医德教育体系。这一全新的医德教育体系,也将成为当代医疗卫生事业中,从人才培养到专业技 能应用实践的保障体系,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助力。

医德教育体系的全新,体现于思想政治课程、文化通识教育所形成的德育体系。在当代高等医学院校中,除医学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验课程,医学生所必修的,还包含了完整的以思想政治课程、文化通识教育所形成的德育体系。通过系列课程与配套实践活动的推进,医学生能够在医德教育中,构建起专业知识与医德实践的桥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崇高的人文与道德素养,其责任感与使命感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医德教育体系的全新,亦体现于医德教育的首次全面覆盖。在院校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以思政教育、文化通识等课程所形成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做到全方位覆盖—从大学必修学分课程,拓展到就业创业实践经验积累,关于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将切实助力于人才培养,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全方位覆盖,把深厚的人文素养与医德常态化融入教学,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3.3 思政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同向共行

习总书记的青年思想还提出,作为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先进方法的求知成才圣地,医学院校应坚持“思政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同向共行”的原则,成为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8]。我们应思考,如何在建立能够与专业教育特点相辅相成的思政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加强各个医学院校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呢?通过自身特点的显示与发挥,创新方式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医学院校通过完善思政课程教学,用科学理论武装医学生的头脑;通过建立全面覆盖的德育体系,把综合素质的提升落到实处。在这一过程中,医学院校还要做到把医学元素与思政教育结合、增强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两点,真正达成“思政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同向共行”的目的。

在许多院校,由于种种限制因素,思政课的实效性往往不强。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更难以达到发散思维、创新方法的要求。教师无法合理转化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等一系列问题都违背了思政教育的初衷。对于医学院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不断挖掘自身特点,积极进行创新。在教学内容上,将医学元素注入思政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例如: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医德案例引入思政教育;在时政热点中挖掘医德元素……通过鲜活事例的展现,既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也大大增强了其对于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教育方式上,通过改变专业课程的开展方式,可以使其德育功能进一步发挥。在专业课程中,利用网络进行情景体验、开展诊疗体验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都能够加强各个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这一层面上,专业课程就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升级为全面提升医学生医德与人文素养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思想层层递进,构建起了如何有效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框架。在这一框架地指导下,高等院校会把握住育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出有知识、有德行、有操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院校也会在习近平主席青年思想的指引下,切实引领医学生的思想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