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研究

2020-02-16 05:11张丽娜秦茂森倪守建王汉苗李书帆房晓彤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学生戏曲人文

张丽娜,秦茂森,倪守建,王汉苗,李书帆,房晓彤,郭 翠

(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综合体现。医学生作为医务人员的后备力量,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应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文修养。为了探究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笔者对7所医学院校中的800名医学生、2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医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模糊、传统文化知识欠缺、心理素质差等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而戏曲作为具有极高教育价值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引导医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中提升人文素养。

1 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1.1 较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永往直前的精神纽带。国家永远是人们坚强的后盾,少年强则国强,这在广大青年中已达成共识,并且,他们更为新中国70年历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在此次调查中,虽然有近20%的医学生表示,他们对诋毁党和国家言论的现象,采取不抵制的态度或者保持沉默,但总体来看,医学生还是有较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的。

如今,我们国家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引起了某些西方国家的恐慌,恶意中伤、无端指责甚至抹黑中国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个别极端思想、历史虚无主义等也影响着大学生对国家、民族责任的担当,国内外复杂的局势,对加强青年大学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领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坚定“四个自信”、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勇挑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厚实根基。

1.2 社会公德意识不足

社会公德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由社会群体的不断实践而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对于维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医学生是国家培养的医学界的接班人,是医学界未来的栋梁和希望,肩负着救死扶伤、还病患安康的历史使命。而要完成使命,就需要他们不仅要牢固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临床技术,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资治通鉴》卷一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自古以来,德才兼备,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德才兼备,也是最受欢迎的人,然而,当德才难以兼备之时,宁用德胜才之君子,也不用才胜德之小人,而一个人的德行,往往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体现在社会公选之中。

当前医学生,在生活中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爱护公物等是有公德心的主要表现。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医学生在集体荣誉、考试诚信、迟到早退及主动让座等方面都体现出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其中有超过40%的医学生认为自己与集体荣誉的联系不够密切,有18.9%的医学生考试作弊近10%的医学生没有为老人、弱者和残疾人提供座位,可见,医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仍需加强。

1.3 传统文化知识欠缺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的历史中积累起来的优秀文明成果,它不仅能提升医学生的精神气质,而且是其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高校推行的速度较慢,传统文化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理工类专业大学生对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不感兴趣,有近50%的被调查对象未能做到经常到图书馆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目,是学习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阅读量的不足,必然导致大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欠缺。

传统文化知识的欠缺,必然引发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降低。调查发现,大多数医学高校目前尚未开设思政课以外的人文课程,或者开设的人文课程数量较少;医学高校教学的重点在医学专业教学,人文教育课程开设相对不足,这种现象造成医学生中有约33%的学生对人文知识一点也不了解,导致部分医学生人文常识的缺乏。

2 戏曲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中的积极作用

戏曲艺术是一种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综合形成的舞台艺术样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戏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仁爱”“礼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戏曲剧目中不乏以“仁爱”“礼义”为主旨的经典剧目,其蕴含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文化内涵对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培植高尚情操、端正生活态度等人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1 戏曲文化能增进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舞台上有许多弘扬爱国主义的经典戏剧,从《杨家将》到《穆桂英挂帅》演绎了杨继业一家为保家卫国,抵御外敌,前仆后继,征战沙场的不朽传奇,讴歌了强大的爱国情怀;元杂剧《汉宫秋》描述了王昭君为国家民族的安全前去“和番”,不甘异邦受辱而在中途跳江,以身死来保全民族气节的故事;京剧《文姬归汉》陈述的是汉女蔡文姬流落异邦几载终于回归汉朝家园的曲折经历。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更是把中华民族艰苦抗战的卓绝斗争搬上了舞台,重现了中华儿女为取得民族解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的历史场景。医学生们在欣赏这些剧目的同时,能极大地被剧中充盈的浩然正气所鼓舞,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坚定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伟大信念。

2.2 戏曲文化能提升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戏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如经典越剧《五女拜寿》,通过演绎杨继康夫妇与女儿、女婿之间起伏跌宕、多姿多彩的亲情故事,体现了中华传统的“孝悌”精神;山东梆子《墙头记》对两对不孝的儿子媳妇势利贪财,逼得老父亲骑墙头情景的刻画,反映了当今社会儿女虐待老人的现象,呼吁人们要恪守孝道;在河南曲剧《卷席筒》中,小苍娃义助哥哥赶考、为哥嫂伸冤,彰显了手足之情,捍卫了世间正义。因此,将戏剧融入医学院校有关课程的教育教学中,用宣传正能量的作品感动和鼓舞医学生,促动思想道德理念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3 戏曲文化能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

戏曲作为一种高雅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民族艺术,在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医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在高校这个较为陌生的新环境中,容易受到外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现象,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生活无聊、经常情绪沉闷等问题,而戏曲恰恰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治疗”。医学生在观赏戏曲或自身融入戏曲的时候,能够使自己处于故事之中,使自己完成个人与角色之间的互融,并且可以通过亲自学习并演唱几个喜欢的唱段,使不良情绪得以排解找到心理上的平衡,进而能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戏曲演员的成角经历往往都是充满艰难险阻的,他们应对挫折的坚定与执着的态度也能为医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榜样。

2.4 戏曲文化能培养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国戏曲以“唱、念、做、打”四种艺术表现手段来完成,“唱”是指歌唱,“念”是指音乐中的念白,戏曲的绝大部分由“唱”和“念”来完成。戏曲中的唱词常来源于诗词歌赋,采用押韵、对偶等方式表现,演唱起来朗朗上口,而唱腔或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唯美典雅,或铿锵有力,热情奔放,节奏鲜明,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均给人带来听觉上美的享受。做和打是戏曲的形体表演,包含舞蹈、武术、杂技等元素,演员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表现故事所处的场景,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均体现了戏曲演员的身段美,行动美,特别是武生在紧密的锣鼓点中连串的小翻、空翻更是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另外,戏曲中华丽的戏服及精美的刺绣,在舞台灯光的映衬下美轮美奂,还有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脸谱的勾画,均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医学生在接触戏曲的过程中就能被戏曲中所蕴含的艺术之美所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追求肤浅的美逐渐提升到追求高雅艺术的美,在无形之中达到美育。

2.5 戏曲文化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戏曲文化能够增强医学生的角色意识,通过欣赏戏曲或参与戏曲表演,能够帮助医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一部戏剧的完整体现,不仅要有主角,还要有配角,不仅要有演员,还要有导演、编剧、场务、布景绘制、灯光、字幕等每位幕后工勤人员的付出。仅有主角根本无法完成一部戏的演出,在舞台上,每位演员都要完全信任和自己搭戏配戏的演员,也要完全信任乐队、灯光师,大家只有在台前幕后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互配合,才能使一部戏完美呈现。因此,通过戏曲文化,可以体现每个人的自身价值,医学生通过接触戏曲,能在了解戏曲、学习戏曲乃至排练戏曲中深切体会上述的团结信任配合的重要性及意义,医学生可以明白角色规范对于社会协同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与他人充分协调,才能更好地展示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因而可以说,戏曲文化能让医学生更好地与他人和谐交往,从而提升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医学院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可行性途径探析

让戏曲文化走进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既需要课堂的积极推进,又需要学校高度重视,积极与地方艺术团体、戏曲院校等开展合作,为戏曲文化进校园搭建平台。

3.1 让戏曲文化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医学院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选修课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聘请相关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传统戏曲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和传授,使学生熟悉、了解并热爱上戏曲文化。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可以根据戏曲种类的地域代表性设置不同的剧种选修类型,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戏种选修课,如:河南高校选择豫剧,河北高校选择河北梆子等。在各地方的剧种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大学生喜欢的、耳熟能详的剧段唱腔,让学生们了解起来得心应手,学习起来朗朗上口。比如河南豫剧中的《花木兰》、安徽黄梅戏的《天仙配》、京剧中的《沙家浜》《红灯记》等等,这些剧目均能调动同学们学习戏曲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课程安排,让同学们易学易懂,快速掌握,并且发自内心地爱上戏曲文化。

3.2 举办戏曲专场讲座

除去课堂教学,医学院校还可以邀请戏曲文化界的权威人士举办戏曲文化专题讲座。通过专家讲座,使医学生对戏曲的发展历程、传统剧目、角色行当等进行了解;专家也可以利用经典剧目与学生进行互动,手把手地将戏剧表演中的走姿规范、身段唱腔、手指水袖使用等对学生进行教授指导,拉进同学们与戏曲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同学们对戏曲文化讲座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3.3 创办戏曲社团

创建社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校内创建学生戏曲社团,通过排演符合医学生专业特点的传统戏曲或片段,学习戏曲唱与念以及手、眼、身、法、步等表演手法,社团学生可以依据学校戏剧社团参与到地方传统戏曲剧团的日常活动当中去,让学生亲身感受戏曲剧团的工作环境,较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戏曲的形式、表演的程式、人物的形象和戏剧的环境等,增进对戏曲文化的了解,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3.4 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将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医学院校可以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这一载体,聘请优秀的戏曲大师或民间艺术团体深入校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向学生呈现美轮美奂的戏曲表演,向同学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改变只注重外表,而不涵养内在的审美观念。

3.5 充分利用网络(抖音、公众号、自媒体等)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网络时代,戏曲可以通过各种网络传播平台创造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根据当前医学生崇尚并且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可以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来宣传特色戏曲剧目。一方面,可以将名家经典剧目的视频上传到抖音或者让医学生自发出演相关剧目,并且拍摄视频上传,实现医学生的独特个性与传统戏曲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借助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平台,规定某一时间向医学生推送戏曲的相关内容,包括它的形成、发展、剧种、唱腔等,帮助医学生更好地学习戏曲文化。自媒体需要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可以由医学生组织设立相关部门进行。

3.6 与戏曲院校开展合作

戏曲类院校是专业的戏曲文化教授与传承的场地,医学院校可以与学校附近的戏曲类院校开展合作,定期举行联谊活动,以“一对一”帮扶、与戏曲院校学生进行座谈交流的形式,使医学生于潜移默化中爱上戏曲,了解戏曲文化中儒家德育思想,塑造健全人格,不断传播正能量,进而提升人文素养和医德水平。

猜你喜欢
医学生戏曲人文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人文绍兴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