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经济学认知课程教学过程与改革

2020-02-16 02:54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营销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经济学实训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陈 欣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会计专业,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会计专业经济学概念认知能力,是落脚于打破会计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困境的基础性,也是首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从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经济学教学导向来说,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顺利开展高职专业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以增强会计专业经济学认知能力是本文重点分析的内容。

一、高职会计专业经济学教学层次分析

根据高职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予以分析:

(一)教学目的层面

教学目的不仅体现在会计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也涉及教师教学选择与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国家拟定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行业发展点来说,我国从事基础会计,或者是会计人才输出量已经亮起红灯,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某种警示。但是,在这种专业发展大环境下,很多教师仍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以教材体例方式为主,教学目标完全依照教学大纲来定,而没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1]。进而,从普通高中进入到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尤其是没有会计实务经验的学生群体来说,学习更为困难。

(二)教学手段层面

教学手段主要是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是指会计电算化等会计实务操作,理论教学多是理论教学内容。以上两种形式的教学过程中可知,实训教学是为巩固理论课程,通过实训方式熟练掌握会计基础技能,进而满足工作需求。但是实际情况与之相反,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缺乏创设必要的工作情境与氛围,学生依然处于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而导致无法亲身感受工作岗位上的会计从业体验。

(三)教学评价层面

会计专业教学评价通常采取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反馈结果,补考率相对较高。对此,补考率是否能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则答案基本上不是完全肯定的,应借助于实训教学反馈信息,再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二、高职会计专业经济学教学现状

(一)专业课教师对认知能力教育认识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经济学相关基础课程主要是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课程量与实训课时较少。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期间,主要将目标定位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扎实打好理论基础能力,进而为后来实训课程奠定基础。但是往往忽视认知能力教育,更有教师认为这些应该是单一专业课老师的责任,而忽视认知教育,学生无法清晰的定位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动力,综合素质难以全面提升,更加难以展开实训教学。

(二)生源复杂问题,专业课程认知模糊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有高考招录、普高学生、对口单招中职、“9+3”、转录学生,也包括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和多数的汉族学生。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 高职学生招生背景下,多数学生的学情也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现象。表现在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差,倾向于“有用”、“无用”来对学习进行裁量与取舍,尤其是一些公共课来说,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程;部分学生借搜索学习资料为由,进行聊天、网购或打游戏;“快餐文化”影响作用下,很多学生对经济学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尤其是经济学当中的原理本质与案例分析方面却很少关注,纷杂网络信息的“扑面而来”,对经济学专业课程认知模糊等,都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2]。

(三)专业课政治思想不深厚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比较多,他们接触的新教学思想与授课方式较为灵活,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没有渗透思政教育,信心不足,思想价值明显有多元化的趋势。普遍上,青年教师缺乏社会阅历,自身面对着科研、职称评审等工作压力,导致教师没有过多精力或没有主动加深思政素养与跨学科知识积累。有些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师是代课或外聘教师,平时无法长期在学校坐班,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较少,更不会多花精力与时间关注学生专业课实训指导与思政教育。

三、高职会计专业经济学认知课程教学改革

(一)定位“认知能力”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经济学的普遍性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模式定位方向如下:

首先,定位分层教学。提升学生课程认知能力的重点群体放在普高学生,职高学生更加关注他们在专业实训中获得认知能力。所以,基于分层定位教学模式,是按照普高学生在会计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要求,针对性地展开认知能力教学。尤其是混合编班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受欢迎的一种方式,进而形成“传帮带”现象,也就是职高学生带领普高学生的一种课程教学机制。

其次,定位案例教学。会计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建议选择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案例教学方式有本质差别,集中表现在新模式下的案例教学更加关注教学情境,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岗位工作的角色定位,这种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很多乐趣。

最后,定位实践教学。会计专业学生进入到三四年级后,开始接触实训课程,以便于更加灵活地使用会计专业知识。实训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强调岗位训练,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而且给予一定的工作压力,迫使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能力定位,并主动学习与锻炼自己的能力。从主动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过程。

(二)认知能力导向下构建教学模式

(1)明确经济学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会计专业教育目的不是为了促使学生完成课业,而是侧重学生未来就业生存能力,强化学生岗位技能,帮助学生拥有从业能力。会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目标也不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师,而是促使学生意识到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以便适应行业变化,满足市场需求[3]。对此,高职会计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就如何定位自身、如何学习等问题,教师应促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以及专业学习与岗位定位,进而主动参与课程学习,获得终身学习能力、会计理论知识与经验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认知且有能力的人。

(2)实训课程构建岗位情境

实训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原既定项目教学目标来开展实训过程,也可根据学生需求落实情境教学,在强化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基础上,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与能力的工作情境入手。如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师设置会计财务分析、制作报表、原始凭证的整理登记等具体工作,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岗位”任务。对此,按照会计岗位从业环境设计课程实训,是提升学生对经济学相关知识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

(3)重视学生的岗位认知

校外实训与顶岗实习中,导师可根据学生反馈,对学生针对性地予以指导与帮助,有的放矢进行专业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专业认知能力,形成自我驱动效应。

(4)跳出投射效应下教学困境

“投射”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这里是说教师应避免“我向思维”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例如低年级阶段会计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资产类型、会计主体、会计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讲解教学中,应该从学生认知基础上开展教学过程。针对于此,每学期应落实学科答疑工作,促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而更好地调整课程教学进度与模式。

(5)将合作探究导入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强调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能力,但是切不能打乱学生的学习节奏。对此,在公共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后,可通过构建合作型学习模式,针对具体问题展开集体研讨。例如成本会计核算与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知识模块部分的结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小组合作研讨并形成最终报告,课堂上予以汇总报告。小组合作研讨中,职高与普高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

(三)树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思想

一名优秀会计从业人员具备很多优秀品质。第一,会计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第二,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与丰富的岗位经验。第三,会计从业人员反应能力与职业精神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能力上的定位,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树立主流价值观与岗位认识,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会联系实践,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4]。本文清正廉洁的职业操作,踏实和认真地做事,这些都应在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中予以些许渗透。进而在学习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思想,为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增强会计专业认知能力可以从突破现有教学困境、分层教学、实训训练与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课程目标调整。高职院校将会计专业培养与行业需求相融通,打通会计职业与课程要求间的“距离”,这些都有赖于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在长期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中,不断摸索与改变,进而形成学校、学生与企业间三方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经济学实训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