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2月15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题:中国的管理学院蓬勃发展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994年在上海浦东成立时,邻近的地方大多是不起眼的仓库和一片片水田。如今,那里已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欧盟与中国政府合作的产物,创立20多年来,也成为一张响亮的招牌。上个月,该学院在《金融时报》全球MBA(工商管理硕士)年度百强中排名第五。
其实,不仅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的商科教育整体都在蓬勃发展。《金融时报》1999年首次发布榜单时,没有一所亚洲院校上榜,而今年有17所,其中9所是中国院校。
从许多方面来看,顶尖的中国商学院很像西方竞争对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效仿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等外国同行,在国内的北京和深圳以及国外的加纳和瑞士设立了分校。中国许多商学院教授都具有西方工作经验。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在回中国前曾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任教25年。他们的授课风格也与西方同行无异:卷起袖子、平易近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像世界各地的工商管理硕士学生一样,中国学生希望MBA学位能带来知识以外的优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还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开设了一门有关如何充分利用其毕业生的课程。
现在,许多商学院还开设初创企业孵化器,帮助有好点子的学生创业。一些毕业生联合创办了创业公司。
校友们还受益于这些学校与中国知名企业家的密切关系。一流学校的牌子是打动财力雄厚的国内投资者的好方法。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高管,有机会与中国私营企业的大佬们接触,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声称拥有中国“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校友网络”——超过2.2万名校友,其中包括3000多名CEO。
但毕业生说,校友网络真正价值在于其他团体所没有的无形资产。来自上海的企业家叶凯(音)说,在课堂上,企业家学员会交流平时不透露的内幕细节。课后的聚会则会讨论比较细微的话题(例如与政府或国企打交道),这些都特别有用。叶先生说:“没有教科书来讲这种关系。”
外国学生也注意到了。2018年,从国际上来看,每10所美国商学院中就有7所申请人数呈下降趋势(部分原因是签证收紧),但亚洲商学院的申请人数却增长了9%。对在中国授课的沉浸式汉语教学的需求也在增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最近培养了一批来自韩国现代、日本丰田和法国米其林及道达尔的高管。目前该校超过1/3的MBA学生是外国人。▲
(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