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恒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为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18)。
读后续写作为一种新题型进入英语高考,是语言模仿和内容创造的有机结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费胜昌2016)。此题型提供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依据该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和所标示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语篇意识。同时,读后续写的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综合以上考虑,以一堂读写课为例,以美文阅读为依托,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使学生在高质量地完成读后续写的同时,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阅读文本选自课外,是一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如下:一天,保罗(Paul)开着哥哥送给他的豪车在街头遇见了顽童托米(Tommy)。托米对于保罗开着豪车表示羡慕不已,并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保罗哥哥那样的人。保罗对托米的想法感到很吃惊也很感动,于是想载托米一程。而后,他们来到托米的家中,保罗发现托米的弟弟吉米(Jimmy)下肢患有残疾,无法正常走路。托米向他的弟弟允诺以后送他一辆车,这样他就可以自己去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了。保罗在感动之余,载着托米和吉米开始了难忘的假日旅程。故事情节前后反转强烈,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故事结尾告诉我们给予比接受更好,意味深长且极富教育意义。作者对人物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心理感受的描写生动形象,极具画面感,非常适合学生模仿和学习。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高二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做过一些读后续写训练,也学过表达情感、面部表情和动作的词块。但是,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较差,在读后续写中存在词汇使用不当、拼写错误、词汇选择过于单一等问题;对于描写性词块,他们记不住也不会用;另外,他们在续写过程中,逻辑性、批判性思维有所欠缺,容易产出逻辑混乱、让人不知所云的文本;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更为薄弱,经常打不开思路,在续写时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本堂课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学生对于描写性词块的掌握,增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续写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高他们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Step 1:读前预测
教师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提供文中的7个关键词(Paul,a car,Christmas present,a street kid,admire,wish,a brother like that),让学生根据关键词预测故事情节。
师生对话如下:
T:wearegoing to read astory called“abrother’s wish”.Before that,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and key words?
S1:Paul received a car from his brother as a Christmas present.A street kid saw it and admired it so much that hewished to havea brother likethat.
T:Good!In hisstory,isthebrother’swish about giving or receiving?
S2:Receiving.
T:Now let’s read the story and see whether you areright or not.
【设计说明】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根据关键词预测文章内容。结合文章标题“a brother’swish”提问:“这个顽童的愿望是关于给予的还是索取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Step 2:呈现思维导图
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见下图)带领学生梳理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
在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之后,引导学生感悟到文章的主题:It is more blessed to give than to receive.
【设计说明】思维导图具备凸显关键词、放射状呈现知识节点的特征,能够发挥呈现文本框架的功能(杨昌周、范蔚2017)。思维导图可以将文章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级关系展示出来,一个故事的起承转合可以非常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清晰地对语篇体裁进行宏观把握,更精准地对语篇内容进行微观理解,加深对语篇组成、衔接形式的了解。同时,通过思维导图,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发展。
Step 3:词块欣赏
1.词块理解
在感悟出文章主题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文本中对于两位主人公情感的描写。语言是为情感服务的,学生需要去探究、发现文本中关于主人公情感变化的生动描述。教师在文本中设下五个空,给出五个选项,让学生完成完形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A.wasastounded
B.smiled alittle
C.squeezed up against thekid and pointed to the car
D.nodded
E.turned hiseyesaglow
【设计说明】在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发展之后,再引导他们关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并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情感描述性语言的欣赏上来。在了解了这类语言的功能之后,学生的语言学习也更具目的性,效率也大大提升了。这种完形填空练习不仅需要学生理解选项中的目标词块,还需要学生把握特定情节中主人公的具体情感,以及上下文衔接连贯等因素,可以极大地提升逻辑性思维。赏析是学生主动阅读、分析的过程,而非笔者直接呈现、“灌输”。
2.词块分类
任务如下:Can you put the patterns above into three categories(类别)?Can you think of other patternsthat could fit in the categories?
Body language to show feelings Adj.to show feelings Facial expression to show feelings Was astounded Smiled alittle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情感描述性词块分为三类:肢体语言、形容词和面部表情。完成之后,激励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词块,填入相应的分类当中。这一步是对于所学语言的梳理和归纳,是介于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之间的吸收(intake)的过程。这可以促进语言的内化,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语言习得的效率。同时,学生还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表达情感、动作的描述性词块,将新知学习与旧知复习有机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归纳、总结、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Step 4:深入提问
在情节理解和语言欣赏之后,笔者设置了两个问题,深入挖掘故事内涵。
Q1:Why did the urchin Tommy want to buy his brother acar?
Q2:Why did Paul want to givethe boy aride?
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到,托米希望给他的弟弟买车的原因是:弟弟下肢患有残疾,不能正常走路,但他希望弟弟可以自己开车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而保罗被托米的愿望感动,决定带他们去兜风。
然后,继续设问,升华主题。
Q3:In his story,is the brother’s wish about giving or receiving?
Q4:Who is the giver,Paul or the urchin Tommy?
第三个问题进行了点题,也与读前预测形成了呼应,让学生认识到托米的愿望是关于给予的。在回答第四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保罗和托米都是给予者:The urchin gave his brother a valuable promise,while Paul gave the brothers a memorable holiday ride.至此,文章的主题,从给予比接受更好(It is more blessed to give than to receive.)升华到传递善意(pass on the act of kindness)。
【设计说明】这四个问题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学生对文本的依赖程度由强变弱,思维活动的层次也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有助于学生阐释文本内容,体验阅读乐趣,培养批判性思维,感悟故事中的生活哲理,让学生认识到给予比接受更好。给予不仅仅是送礼物,有时候一个拥抱、一缕微笑也可以意义非凡;给予也不仅仅是对身边的人,还可以是向陌生人传递友好。
Step 5:读后续写
1.讨论续写内容
根据内容(pass on the act of kindness)的铺垫,让学生相互讨论,让思维相互碰撞。
2.合理续写
由于课堂时间限制,续写留到课后完成。学生需要使用关于肢体语言、形容词和面部表情的词块各一处,并用下画线标出。
续写段落:
All the way they enjoyed 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splendid sunshine.Suddenly,the little brother Jimmy shouted,“Look,there’s a girl crying over there.”It seemed that the girl waslearning how to ride abikewith hisfath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aring Jimmy’s words,the girl gradually stopped crying.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作品:
...Paul pulled over and asked what happened.The father replied that his daughter just fell down from the bike and couldn’t stop crying.At that very moment,Jimmy got out of the car and slowly approached the girl with all his strength.In a soft but determined voice,he said,“When Iwas learning how to walk,I failed for like a thousand times because it was so hard for me.But now,look at me.I could walk on my own!”
Hearing Jimmy’s words,the girl gradually stopped crying.She turned her eyes aglow and murmured a thank you.The father was both astounded and grateful.Moved by his brother’s words,Tommy hugged him firmly in arms.After witnessing all these,Paul’s eyes twinkled with pleasure.Love can be infectious,so alwaysremember to pass on the act of kindness to someone else and make the world abetter place.
【设计说明】此环节让学生借助讨论的形式进行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预测,梳理写作思路。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本堂课所学的文本逻辑结构和语言知识完成续写。
在本堂课中,教师以课外美文为载体,旨在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学习语言,并在理解情节、欣赏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领悟文章中的哲理和精神内核。可见,教师可以恰当选用资源,合理补充学习素材,努力做到深化主题、挖掘文化内涵。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成效,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应该创设不同的阅读任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将自主研读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思维品质。因此,在本堂课中,笔者首先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信息之间的层次关系,强化他们的逻辑性思维;其次,通过对描述性词块的理解和分类,锻炼学生重新组织、建构、归纳信息的能力;再次,通过问题链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文本中的信息,辩证地看待故事的内涵,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单靠“念”和“背”,思维只能停留在记忆层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只能局限在记忆和模仿层面(刘璐霏2017)。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创造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语言和结构,做到学用一体,促进思维发展。在本堂课中,一方面,笔者精心挑选了肢体语言、形容词、面部表情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词块来丰富学生对于情感的表达。词块的理解和分类,有助于学生在续写中沿袭作者的写作风格,也较好地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了桥梁。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讨论发散思维,得出续写中要延续pass on the act of kindnessto others这条主线的结论。通过这两个方面的铺垫,学生可以在课后创造性地完成读后续写。正是有了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层层深入的设计,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融入活动之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姚军2017)。
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本课例中,教师尝试以美文阅读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理解故事情节,通过词块理解和分类强化描述性语言,通过问题链挖掘故事内涵,最后通过以读促写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