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月红 徐健翔 杨飞飞
(1.聊城市中医医院,山东聊城252001;2.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山东聊城252001)指导:秦东风
秦东风为山东省名中医,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作为聊城市新冠肺炎防治中医专家组组长,参与了聊城市传染病医院确诊病人会诊工作,笔者有幸侍诊,现将秦东风主任中医师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典型验案介绍如下。
于某,男,43岁。2020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1月31日出现发热、头痛、干咳等不适症状,2月6日于聊城市传染病医院经呼吸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开始发病时咳嗽似喘,无咳痰,发病5 d左右吐咸痰,无鼻塞流涕,近2日咳泡沫痰,有血丝。刻下:颜面稍有浮肿,咳嗽,咳泡沫痰,痰微黄,痰中带血、色淡红稍暗,活动后喘促,咽干,无咽痛,无腹痛腹满,纳眠尚可,二便尚调,舌红、舌胖大,苔黄厚腻。辨证属脾肾亏虚,湿热毒结。治以健脾补肾,祛湿清热解毒。处方:
太子参12 g,白术10 g,苍术10 g,茯苓20 g,陈皮10 g,半夏9 g,薏苡仁20 g,砂仁6 g(后下),杏仁9 g,草果6 g,黄芩10 g,虎杖10 g,生牡蛎20 g(先煎),防风6 g,白茅根30 g,山萸肉20 g,细辛3 g,炮姜6 g,五味子6 g,苏子15 g,甘草6 g。6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餐后温服。
2月17 日复诊:患者颜面无浮肿,无痰中带血,喘促症状减轻,口干,偶有咳嗽,咳泡沫痰,舌红,苔腻转薄。湿浊减轻,阴津损伤已显。处方:
太子参12 g,白术6 g,苍术9 g,茯苓30 g,半夏6 g,砂仁9 g(后下),杏仁6 g,草果6 g,黄芩10 g,虎杖10 g,生牡蛎20 g(先煎),防风6 g,白茅根15 g,甘草6 g,竹叶10 g,金银花10 g。6剂。
2月21 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3 d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病变明显改善,连续2次呼吸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专家组认为该患者达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出院标准,准予出院。
按:《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湿热(温)上蒸于肺,肺失宣降,发作咳嗽。患者发病之初咳嗽似喘,痰咸,痰咸属肾,颜面浮肿,舌体胖大,为脾肾亏虚,《黄帝内经》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肾虚气纳不固,故咳嗽似喘,脾肾两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故颜面浮肿。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萸肉等健脾补肾,培土生金;湿温疫毒郁而化热,热入血络,动血耗血,出现痰中带血,黄芩、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炮姜温经收敛止血,虎杖活血止血,诸药合用使血止而不留瘀。该病具有较大的传染性,患者刚发病时惊恐害怕,并且拒绝留观治疗,故用生牡蛎镇惊安神。二诊诸证大减,未再痰中带血,仍有口干,咳泡沫痰,虑湿温疫毒化热伤津,加金银花、竹叶以清热解毒生津。
张某,女,35岁。2020年2月13日初诊。
患者1月21日出现低热,体温37.3 ℃,当时于湖北省某市医院就诊,诊断为感冒,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药物后发热缓解,25日开始乏力,27日发热反复,体温37.4 ℃,于某市人民医院就诊采样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现胸闷憋气,活动后减轻,纳呆食少,食后腹胀,胃脘部疼痛,时有恶心,无呕吐,口干渴喜饮,睡眠差,每日睡眠约4小时,偶有头痛,上肢沉重,双足湿冷,素畏寒怕冷,舌淡苔腻。证属脾胃阳虚,湿邪疫毒阻闭。治以健脾暖胃,化湿解疫毒。处方:
太子参12 g,白术9 g,附子9 g,苍术6 g,茯苓30 g,炒薏苡仁15 g,砂仁10 g(后下),草果6 g,黄芩9 g,虎杖10 g,生牡蛎30 g(先煎),防风6 g,竹叶10 g,灯心草10 g,白豆蔻6 g,羌活6 g,独活6 g,生石膏15 g(先煎),知母10 g,甘草6 g,红景天6 g。3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餐后温服。
附子10 g,干姜6 g,艾叶30 g,细辛3 g,桂枝10 g,独活10 g,白芷20 g,荆芥10 g,甘草6 g。3剂。日1剂,水煎足浴。
2月17 日复诊:上肢沉重感消失,未再发作头痛,仍感双足湿冷,食后恶心缓解,但仍腹胀,胃脘部疼痛,纳呆,此乃湿浊阻滞,中焦失运,以初诊方化裁。处方:
太子参12 g,苍术12 g,附子10 g,茯苓30 g,砂仁12 g(后下),草果10 g,黄芩9 g,虎杖10 g,生牡蛎30 g(先煎),防风6 g,灯心草10 g,独活6 g,甘草6 g,红景天9 g,莱菔子10 g,厚朴10 g,木香10 g,藿香10 g,槟榔10 g,柴胡10 g,升麻6 g,玄参6 g,生姜3片,大枣3枚。3剂。日1剂,煎服法同前。
附子20 g,干姜10 g,艾叶30 g,细辛6 g,肉桂6 g,苍术15 g,木鳖子20 g,防风10 g,甘草6 g。3剂。日1剂,水煎足浴。
2月20 日三诊:食后腹胀减轻,胃脘疼痛消除,但心悸怔忡。此乃痰饮凌心之征,加温阳化饮、安神定悸治疗,以二诊方化裁。处方:
太子参12 g,苍术10 g,茯苓20 g,砂仁9 g(后下),草果10 g,黄芩10 g,虎杖15 g,生牡蛎30 g(先煎),防风6 g,甘草6 g,附子10 g,莱菔子10 g,厚朴9 g,木香10 g,藿香10 g,槟榔10 g,柴胡10 g,升麻6 g,桂枝10 g,黄芪10 g,叶下珠15 g,生姜3片,大枣3枚。3剂。日1剂,煎服法同前。
2月23 日病愈出院。
按:患者平素畏寒怕冷、纳呆、食后腹胀乃脾胃阳虚;此次感受湿毒戾气,湿毒犯肺克脾,出现胸闷憋气、恶心呕吐等;湿性重浊,困阻清阳,故肢重足冷。附子振奋机体阳气,扶阳逐湿,并用艾附汤足浴扶阳散寒、祛湿解毒。二诊患者上肢沉重感消失,仍有食后腹胀,胃脘部疼痛,考虑秽浊之气与湿邪互结,困阻中焦,气机失常,故加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加槟榔辛散湿邪、破积下气。三诊患者心慌不适,乃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湿滞化饮上凌心肺致心悸,加桂枝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患者发病已近1月,核酸检测仍然不能转阴,一方面患者平素脾胃阳虚,抗病能力差;另一方面为一代感染患者,感染病毒量较多,感受疫毒戾气较重。在三诊方中加用了叶下珠,此药为临床常用于病毒性肝炎的一味中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我国部分地区因其止咳平喘祛痰功用,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1]。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苦味叶下珠总多酚对呼吸道感染有关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体外抑制作用[2]。
秦东风主任医师认为新冠肺炎暴发于武汉,武汉两江五湖,水域的面积约占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潮湿阴冷,发病期武汉气候阴雨绵绵,雾霾明显,湿邪较重,发病日期在十二月份左右,虽为冬季发病,但气温较往年温暖,正所谓“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温病与湿邪结合,发作湿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一种兼湿的温病,为感受“非节之暖”而发的温疫。
外感湿温疫毒为发病的外因。《灵枢·百病始生》言“清湿袭虚,则病亦起于下”,《温疫论》认为“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亦提出“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均提示脾虚是发病的内因。从发病的症状看,会诊患者舌苔或白腻、或黄腻、或厚腻、或黄厚,均表现出与湿邪相关的迹象。脾为湿土,同气相求,湿性困脾,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水湿愈甚,愈困脾运,形成恶性循环。结合病因及症候,秦东风主任医师认为治疗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健脾祛湿、扶助正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二为芳香化湿,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三为清热利湿解疫毒。用药上主要以太子参、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祛湿,配伍苍术、砂仁、草果等芳香化湿、辟秽化浊,本病主要为疫毒戾气所致,故用黄芩、虎杖、叶下珠等清热利湿解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新发的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有的患者病情突然急剧恶化,甚至出现死亡,患者患病后对未来不可预知,常常处于惊恐焦虑状态,除治疗外感之邪,还应兼顾宁心安神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