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2020-02-15 20:49:4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价值观育人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从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看,思政教育在改革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正在逐步深化。其中,大部分高校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政教育中,充分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使其教学内容顺应社会发展形势,有利于引领广大学生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认知社会,树立了学生科学价值观。但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们的思想理念相对于过去发生了巨大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思政教育难度,为其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困境

1、尚未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阻碍学生价值观树立

许多高校因校内未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与精神宣传和推广,仅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形式色彩鲜明,并未切实对学生起到教化作用,导致当代大学生无法从本质上正确把握特色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高校未及时对不良网络信息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某些学生缺少是非判断力,不能有效识别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虚伪,极易陷入迷茫,特别是在校内文化氛围欠缺、指向性模糊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阻力。

2、尚未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影响核心价值观渗透

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形式单调、落后,仅仅停留在以往课堂模式和思政课程教材运用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缺少深刻全面阐释我国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特色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来源不了解。部分高校思政教师自身能力和素养有限,将思政课程视为大规模的公开课,授课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让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致使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充分展现了我国当代特色化社会主义的主流形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与优秀建设者的重要培养基地,高校应确保自身的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统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巨大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进一步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有利于抵御外来不良思想浪潮,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占据高校思想阵地。

2、有利于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当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是根据我国现实发展情况而构成及发展的,充分顺应了我国社会可持续建设的历史形势,有着显著的现实性特征。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作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在创新性育人实践活动的引领下,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将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本身便是一种创新举措,特别是面对当下我国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利益主体和价值观,高校应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思政教育,通过马克思中国化的先进理论成果来促进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使广大学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3、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主要表现,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也是全球文明先进成果的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色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出以人为本的特性,并在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价值认同,这是其生命力长久的根本原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正确引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实现了知行合一,有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三、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1、提高核心价值观地位,彰显对文化思想的引领

想要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课程教学策略的整合及项目创新,来实施文化思想引领,为学生能力提高和价值观形成提供有效保障。其中,在学生文化思想引领中,应做到下面这几点,其一,应重点提高学生能力,通过对广大学生价值观的规范,来实施能力引导,切实体现出育人行为的严谨性、科学性,推动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有效创新。其二,应将观念引领作为核心,根据学生提出的文化思想问题,增强他们的文化思想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思想建设规划,充分体现育人的指导作用。其三,应根据理论与实践内容,全面整合课程教育体制。充分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渗透到其中,转变过去教学模式,为学生价值观与思政意识的形成提供保障。

2、拓展思政教育主渠道,突出思政教育育人价值

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拓展思政教育渠道,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来构建思想交流方案,实施文化育人体系的全方位整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转变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利用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的深度剖析,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分辨力及说服力,突出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其二,在育人体系创新完善当中,教师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促使育人体系的完善,体现课程教学的最终价值。其三,在思政教育改革中,为切实满足广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正确引领学生价值观,既要满足思政教学的需求,也要满足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需求。

3、构建思政教育新模式,丰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体系的完善,确保思政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首先,基于新媒体教学背景,教师应以社会传播为核心,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架构层次化的教学模式,彰显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其次,在思政理论教学中,应努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切实满足他们价值观提高的需求。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交际能力和公平管理的协调创设平台,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在思政育人体制整合当中,教师应将不同文化思想作为核心,利用思政宣传活动,完善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思政教学的整体价值。一般情况下,在思政宣传推广活动中,教师要以广大学生为主体,通过特色化的育人方案与教学体系的全面整合,来优化教学体系结构,从根本上满足当前思政教育的现实需要。

4、创设核心价值观思想,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大学生来说,价值观念的树立与形成过程是漫长且复杂的。教师应充分体现自身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有以下几点内容,其一,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应以思政教育为核心,通过引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来创新教学制度,凸显课程教育的终极目标。其二,在引领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教师应在学生思想培养中,加强并深化对教育有关内容的认知和理解,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切实彰显出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其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充当好学生价值观引领者这一角色,利用对学生自身情感的引导和认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以此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革新提供有利保障。其四,在校园文化环境监管中,为了确保核心价值观对广大学生引领的实效性,应为他们创设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管理和创新,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保障高校育人体系的不断创新。

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主动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要基于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和价值引领中的地位,进而针对当前融入现状,优化育人过程、拓展教育广度、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思想价值引领,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为广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教师应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