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2020-02-14 15:44田勇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田勇

摘  要:本文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引入企业新型学徒制,详细阐述实施的主要过程和内容,丰富企业新型学徒制研究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电子技术应用;校企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当然,“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回应职教战线和社会多年的呼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分析

经过前期调查研究发现,我院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的状况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也极为有限,缺乏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内容。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效果方面,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识和心理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持有偏见,学生和家长也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者实训就是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对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存在抵触情绪。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处于模糊的状态,对子女未来就业发展的也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未来的职业定位也不明确,不想让子女吃苦,阻碍了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推行。此外企业不是公益组织,企业追求的是利益价值,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将学生视为准员工对待,简而言之,学生必须像公司的员工一样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学习中来,但是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就业的准备,没有意识到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只想把企业新型学徒制当成一种体验式休闲工作,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管理。

(二)管理因素

校企合作是要学生真正介入到企业的运行中来, 势必要打乱企业正常的生产和运营, 因此必须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 包括人员、岗位、项目、任务、时间、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如与我校合作的A电子(扬州)股份有限公司、B电气集团等,校企双方商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引入企业的职业能力论证体系、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共育高技能人才。按照协议要求,学生每学期均有4-5周在企业工学交替,同时暑期也有带薪工作的机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学生还只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最辛苦、最简单、最基本的装配、包装等工作,很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应。

(三)利益因素

利益因素是决定校企合作的深度与程度的最关键因素。学校以育人为第一目标,追求社会效益,企业则以赢利为第一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这种不一致,使得工学交替,往往以学校和学生的利益牺牲为代价。目前在仪征及周边地区聚集的高新技术企业我院学生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岗位。愿意合作的企业,也局限在形式上的合作,只是让学生参与流水线作业或简单的操作,没有让学生深入了解生产工序流程、机器设备原理、基本维修方法、企业常规管理知识等,使工学交替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我院在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的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找准校企合作的关键利益共同点

目前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一个困境就是学生要真正介入到企业的运行之中,势必打乱企业正常的生产和运营,因此必须找准校企合作的关键利益共同点,是吸引企业与学校共同培育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

(二)企业应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

目前以学徒身份进入企业的学生的报酬过低(1000元),影响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活动的积极性。当然今后有两方面需要努力:1、企业应按照法律规定(在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前提下,可以参考仪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1830元)支付给学生合理报酬;2、学校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提升素质、获得工作能力之上,而不是过分关注经济回报。

(三)企业应培养学生的职业忠诚度

對学校而言,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徒就是学生,但是对企业而言,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徒就是准员工,因此在管理上应该与正式的员工有所区别,循序渐进的增加对学徒的管理要求。当然企业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岗位的晋升通道,提高学徒对企业的忠诚度。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一种双主体的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政府、行业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建立外部保障机制,从学校、企业、家长(学生)三个层面建立内部保障机制,这些保障机制的建立对于新型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永辉,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5(9):45-48.

[2][2]王好荣,中职教育中“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Z中职学校为个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6):51-53.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