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成
【摘要】中国社会经济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但城市居民和乡镇居民年均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相关数据显示,两者的财产性收入部分的差距尤为突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资源配置、受教育水平等对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提出缩小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收入水平;资源配置;受教育水平;城乡居民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和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城乡居民对于金融行业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财概念,但据相关研究显示当前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却仍在不断扩大。
近些年国家大力加强了对乡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努力减少城乡居民的生活差距,使乡镇居民的整体收入稳步上升。但在乡镇居民工资性收益稳定的情况下,他们由于自身金融素养不高,选择的家庭理财方式较为低效和单一,失去利用闲余资金为家庭提供更高财产性收入的机会。同时,受困于自身资产因通货膨胀和其他盲目投资造成的损失。在这些问题得不到完善和解决的情况下,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较大有可能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现象,使得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乡镇居民的思想逐渐固定和僵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象认为理所当然,从而缺乏增强自我金融素养提高的动力,降低其个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文将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资源的配置等方面来分析城乡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并希望能对缩小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海宁市和长安镇的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是因为海宁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经济发达,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并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6.07亿元,增长8%;财政总收入135.55亿元,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72亿元,增长6.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6139元和32661元,均增长8.1%。可以看出虽然海宁市的经济不断在增长,但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存在巨大的差距。
本文主要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的方式,分别调查研究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投资占存款的比重及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其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支情况等也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收入水平
城乡家庭的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应的在家庭存款总量上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村家庭存款在五十万以内的较多,在十万以内的也不在少数,而城市家庭存款在十万以内的几乎没有,基本集中在五十至一百万左右,也有不少在一百万以上的。
由于越来越多的乡镇作坊或者家庭生产经营生产的小企业逐渐被城市大企业取而代之,乡镇居民固定工资收入在全部收入方式中的占比很高,虽然他们的工资可能在逐渐增加,但也失去了其他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从资产累计的起步角度来看,在乡镇中能够将资产进行投资再转化成财产性收入的人群已经大大下降了。
(二)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
相对于城市居民投资信息获得方式,乡镇居民在信息获得的途径方面显得较为不合理。从问卷调查报告可知,乡镇居民咨询专业的金融机构的比例仅为7%,比城市居民低了19%,而66%的信息获得来源于亲人朋友的介绍。而亲友介绍的投资渠道往往带有个人的主观意愿和不确定性,具有较大风险,其中大部分是一些高利息的民间借贷。在中小微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状况下,一旦出现企业老板“跑路”,乡镇居民的借款将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股票市场虽然作为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但股市更倾向于服务城市居民或者富有的乡镇居民。由于乡镇居民在财产累计速度被城市居民甩在身后,没有更多闲钱,并且大部分乡镇居民除了银行作为金融主体之外没有接触金融理财的渠道。这造成了不仅在股市中,包括了其他基金和期貨等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中,两者机会的不平等。
(三)居民个人理财的能力
城市地方政府对教育提供更多的补贴,农村落后地区政府则难以对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所以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文化水平较高,有的甚至还接受过投资理财的专业培训,对金融投资政策了解,熟悉金融投资方式以及风险控制分析,其财产性收入来源增多。这样,居民所受教育的不同会使其财产性收入不断扩大。
(四)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城市与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投资环境,从而对居民财产性收入产生重大影响。整体上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更加发达;从个体上看,海宁农村人口的工作收入较低,就业选择少,退休之后的养老金不足,而在城市则相反。
从金融市场上看,城市拥有更多地资源,他们金融机构众多、金融产品齐全且层出不穷、金融服务良好,而农村金融市场落后、产品单一、投资环境较差、服务弱化,在大中城市受到居民欢迎且收益较好的金融产品没有在农村进行推广,使农村居民想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财产性收入非常困难,由此导致其与城镇居民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四、建议与意见
(一)加大对于金融素养较低的居民的教育和宣传
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知识教育和宣传普及理财投资的概念,使得居民能清楚地审视自己家庭资产的状况。而居民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应主动地利用电视和多媒体等信息渠道,在了解社会经济时事,了解社会经济现状的同时,更好的学会投资理财,从而降低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
(二)推进农村金融发展与产品创新
政府应主动去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在乡镇建设各种新型金融服务营业点,拓宽乡镇居民和农民的相关理财选择。而金融机构因尽到向居民普及金融知识的义务,为有一定积蓄和投资意愿的投资者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提高他们的财产性收如。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民资金额度小、金融知识有限、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特点,开发符合农民理财需要的金融理财产品,为农民提供丰富、优质、安全的投资渠道。
(三)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把经济“蛋糕”做好做大,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基础和根本。要缩小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夯实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华.中国贫富差距多大.
[2]布天忠.浅谈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