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型《战场救治》微课设计

2020-02-14 17:00:40戴志鑫邓月仙唐碧菡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战场细节微课

陈 琪,郝 璐,戴志鑫,刘 旭,邓月仙,唐碧菡*

(1.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2.海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0433;3.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战场救治是指在战(现)场对伤员实施的急救、搬运、集中和隐蔽等救治活动,通常由营、连级及以下基层卫生人员完成,是全军卫生人员必备技能[1]。本校自2005 年起在各专业本科均开设《战场救治》课程[2],该课程着重强调学员对战救操作技术的掌握,但是在实践课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个共性问题,即学员观摩完教员针对某一个战救技能操作演示后,由于对操作细节观察得不仔细,或者对操作的错误理解,或者因为本人记忆不全,在自己操作的时候容易出现局部动作偏差。对于人数较少的医学心理学、卫管等专业小班次教学过程,教员能做到在学员练习过程中对学员的错误予以一对一指导和错误细节纠正,但是对于百余人的临床医学班次教员无法做到一一兼顾。因此,对于聚焦操作细节、方便学员课后自学的教学工具的需求应运而生。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指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8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者音频[3]。微课学习打破传统知识传授和内化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琐碎时间实现自定步调个性化学习,在任何不懂的地方随时暂停、重播,全面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

1 《战场救治》实践课教学模式现况

1.1 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效果较差本校《战场救治》课程仍采用实践(实验、操作)课的教学模式展开,课堂教员讲解要点并进行示范,学员观看教学视频,利用课堂时间练习的程序完成授课。学员主要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观察和记忆操作要领,学习空间和时间双重受限,信息传递单向,学员参与度较低。此外,当前教学所用的视频资源拍摄时间较早,在画质、清晰度、操作器材的选择上都落后于当前的实际教学需求,视频内容和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学员的兴趣和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学效果较差,越来越不能满足大规模官兵的医学自救互救训练需求。

1.2 教学模式改革处于探索阶段 微课教学方兴未艾近些年来,《战场救治》教学模式单一,训练内容老化落后、层次单薄的现状逐渐得到关注,关于其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方兴未艾。仅就微课教学模式而言,经文献检索和军内医学院校沟通,《战场救治》微课程探索应用处于刚起步阶段,本教学专业前两年进行过战救教学视频库的更新和补拍[2];此外长海医院急诊科尝试通过制作《战场救护》微课来提高教学效果[4],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新型战救器材、急救技能的补充,重点关注正确战救技能动作要领的分解讲解,没有从学员视角关注平时技能考核中的常见错误纠正。

1.3 技能考核学员细节错误率高 学习效果不理想本校教学专家督导本课程实践课时提出,传统教学模式下,学员机械性模仿,个别实践操作错误率高;一些急救操作看似简单,但是细节上的偏差会大幅度影响救治效果甚至耽误伤员伤情。某年度临床医学五年制教学班次中,61.7%的学员认为课上练习时间太短,不能掌握操作内容;部分学员反映对于较难的操作点,虽然课后可以根据视频自学,但是视频操作讲解过于简单,无法完全领悟操作要领;该班次79.6%学员在技能考核中存在细节上的操作错误。纠错型微课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放在课外,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规划、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安排学习进度,从发现错误的角度加深对操作细节要领的关注,极大地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最大化地完成对教与学时间和深度的延伸。

2 纠错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2.1 微课教学设计微课的教学设计通常包括五个步骤:确定微课的主题,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内容的结构顺序,构思微课的大纲,编写微课脚本[5]。在微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中注意把握时间、动机、注意力和情境四大要素的合理分配,微课的知识点选择要贴近基层官兵训练演练实际,知识点的引入生动形象,能够充分激发学员的兴趣和好奇心;授课内容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创造易于学员理解的情境;微课的内容结构设计合理,给学员以足够的时间消化和理解;每一节微课的总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有效吸引和保持学员的注意力。本课题形成的一系列微课视频以统一的授课结构展开,因为主要用于学员课后复习阶段,因此微课的最开始仅针对该知识点的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随后开始展示一个案例操作(如头部三角巾风帽式包扎展示),展示的操作内容素材灵感主要来自以往技能考核中常见的错误操作、联演联训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基层官兵反映的实际训练需求,该操作内容有正有误,需要学员在微课学习过程中进行互动,进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学员判断后会立刻告知判断结果,而无论学员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前面的操作展示是否正确,最终微课都会进行该操作的正确示范,如果前面的操作展示是错误操作,还会对具体错误点进行问题剖析,此外还会对正确操作进行原理讲解和要点强调,从而加深学习者的印象。

2.2 微课素材拍摄、制作与应用完成设计后,根据脚本,准备需要拍摄的视频素材,如有声PPT素材、旁白音频素材、操作视频素材等。素材拍摄齐全后开始剪辑制作,对各类素材进行编辑处理,制作完成后以兼容性较强的移动端视频格式MP4格式导出发布。对于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等原理难以直观展现的部分,通过专门的三维软件动画来强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并根据教学需要,对某些细节操作画面进行放大或特写处理;同时微课中插入字幕以及操作要点的醒目提示,选择合适的渐变处理完成不同场景的切换与渲染。微课制作完成后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课后对于未完全掌握的知识难点,鼓励学员通过微课继续学习,以帮助学员顺利完成向新旧知识的过渡与内化。

3 《战场救治》纠错型微课的思考

3.1 关于纠错型微课情境设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6]。本课题提出的纠错型微课通过案例操作创设情境并呈现问题,这就要求情境的设置必须丰富全面,尽量通过真实场景真人演绎,深入浅出,让学习者“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到”。视频拍摄背景的选择尽量贴近实战,选取较为空旷的场地进行专业道具布置,也可应用3D环绕投影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布置以达到逼真的战场氛围。视频拍摄时不仅要求扮演卫生员的角色,呈现细节救治操作步骤,而且也要求伤员的扮演逼真形象,每名伤员应根据伤情描述与发生时间与定义进行化妆与培训,熟悉所扮演伤情的临床症状和伤病特征,并配以相应肢体表情,加深学习者的代入感,为战伤救治的微课教学提供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的战伤案例。

3.2 关于纠错型微课效果评价纠错型微课主要用于学员课后复习阶段,主要利用学员课后碎片化的零散时间,而《战场救治》这门课程其知识点本身就较为复杂零碎,使得这类碎片化学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每节微课知识内容短小,知识点明确且有利于维持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限的时间里知识无法深入阐述,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微课的整体设计十分重要,必须把握好时间控制和知识点递进两者的关系,并基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不断修改完善。一方面在纠错型微课教学实施后,围绕“学员-教员-专家”三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验收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另一方面关注实施纠错型微课教学后学员技能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有无改善、操作细节正确率有无提高都能直观反映该微课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战场细节微课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意林(2020年20期)2020-11-06 04:06:14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