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中的个性表现

2020-02-14 16:18王江泽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4期
关键词:蓬皮杜闲情李渔

王江泽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1 设计艺术的个性

人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环境,看着不同的人,读着不同的书,经历着不同的事,逐渐形成独有的气场,这就是个性。在艺术层面上同样如此,艺术家和欣赏者作为两个群体,在面对每一件艺术作品时,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艺术家来说,也不能刻意迎合大多数人的喜好去创作艺术作品,那样的艺术作品缺少艺术家独特的灵魂,也很难称之为经典。正是因为艺术家独具的气质,将这种气质提取出来凝聚在艺术作品之中,才使这件艺术作品具有生命力,因此艺术创作者要保持独立的个性,才能创造出和自身个性契合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以文字的发展来谈,文字的发展过程正是一个又一个有个性的演变,中国文字从一开始模仿各种自然事物形式的象形文字,再到化繁为简的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等更具形式的发展历程,使文字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西方国家的文字也是从最初的字母也是由最初的腓尼基字母到希腊字母的一步一步发展;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字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新个性的出现都极大地促进文字演变的发展,每一个独立的个性都是为了纪录这个共性而不断完善,当个性的出现到逐渐变成共性,我们能说最开始个性的出现便毫无意义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每一次文字的进化都是个性的体现,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字的出现,是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后的出现,不是为了区别于前者,而生硬地创造出一种新事物。新的经过研究演化的文字的出现确实增加了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使文化得到了更加高效的传播,对每种文化的传播都有极大的意义和作用,新事物的出现确实符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条件,正是因为有了前者,才能不断推动新事物的出现,每个特定时期的实物都具有他的独特性,都是构成由个性到共性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闲情偶寄》中个性的体现

2.1 《闲情偶寄》背景

在李渔创作的《闲情偶寄》中广泛地论及了我国古代生活美学的情趣和感受,书中侧重体现了作者对建筑、服饰、戏曲等方面的审美情趣。这种特征的文学意识的凝聚和升华,孕育和形成了以讲“风骨”讲“意境”等为主体的我国传统的美学理论,明为闲情,而实为寄情。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中,给读者分享了他审美哲学。

2.2 书中对于个性的表达

《闲情偶寄》中居室部有关庭院建造的描写中提到“常见通侯贵戚,掷盈千累万之资以治园圃,必先谕大匠曰:亭则法某人之制,榭则遵谁氏之规,勿使稍异。而操运斤之权者,至大厦告成,必骄语居功,谓其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纤毫不谬”[1]。房屋的建造过程中,总是有人想要模仿他人已有的建筑形式,大到建筑外形,小到砖瓦,缺乏自身独特性思考,反而以自身和别人的建筑不同为耻。经常有达官贵族,耗资无数来修建私家园林,总是要提前嘱咐工匠,亭台楼榭要哪家的样式,屋檐需要哪家的样式,不仅最终组合出一个四不像的建筑形式,还缺少任何代表主人独特性的设计元素,在建成后,又向人们吹嘘,自己的园林都是模仿著名园林建筑形式,不差丝毫。

另外在谈论到服装搭配问题上,李渔提到,“譬如人有新衣二件,试令两人服之,一则雅素而新奇,一则辉煌而平易,观者之目,注在平易乎?在新奇乎?锦绣绮罗,谁不知贵,亦谁不见之?缟衣互裳,其制略新,则为众目所射,以其未尝睹也。凡予所言,皆属价廉工省之事,即有所费,亦不及雕镂粉藻之百一。”且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访婢。”绫罗绸缎,谁不知道它华贵呢?又有谁没有见过呢?一件朴素的衣服,只因为它的样式稍微新颖一些,就会引起众人的注意,因为这种款式人们没见过。即使有点花费,也比不上雕镂粉饰的百分之一。在李渔看来,个性的表现与金钱富贵并无决定性的关系,关键还是要经过思维的运转,认真思考,有一些小巧思,以别致的亮点体现个性。

在李渔看来,无论是造园,还是衣着打扮,都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结果。在造园上,这样大费周章地模仿别人已经有的园林,不仅没有丝毫的创新而言,还是一种自降身份的不明智的行为。他以建造庭院举例,认为毫无新意地照搬别人的庭院设计,没有任何意义,只要有足够的钱谁都可以完成,不需要具备任何思考过程。真正有价值的是每个建造庭院的人都应有经过独立的思考,创造出独特的样式且又不失一定的审美风格。在穿衣上,也是缺乏思考,一味地堆叠富贵奢侈的材料,不仅毫无新意,人们得出的结果只能说这个人挺富有的,绝不会因为材料的富贵和衣着的华丽程度来判断人们的搭配审美,材料只是一个辅助作用,重要的是如何应用材料,运用已有的条件,经过独立的思考,加上一些思维的小巧思,往往达到的效果是单纯地只靠金钱的堆叠无法实现的。

本文看似是对“闲情”的无意安放,却在通俗易懂的只言片语中道出了真理,使读者幡然顿悟,从贴近人们生活的例子入手,让读者可以有更为真切的体会,从而能使读者对简单事物的重新思考,实现对自己审美情趣的重新认知。李渔的字里行间无不表现着自己追求个性的过程,表达着对独特创新的赞美之情,使读者也能更好地确立对人生的思考。

3 建筑艺术中的个性表现

3.1 当代建筑背景

在如今,我国建筑发展逐步陷入一个怪圈,建筑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关注形式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缺乏新思路、新想法,建筑的呈现更多是没有灵魂的壳子,缺少灵魂,正是因为这样,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作品才常常被披上漂亮的外衣而缺乏内核而被人诟病。

然而,这么一些现象是不得不面对的:中国的建筑项目浩如烟海,但大多数创作都很草率,称得上建筑精品的寥寥无几,建筑创作趋于表象化、模仿抄袭、无视环境、建筑文化趋同;城市或街区的特征正在不断消失,建筑和城市的地域性、个性特征逐渐淡化,甚至正在趋向消亡[2]。

3.2 蓬皮杜艺术中心

蓬皮杜艺术中心摒弃了过往建筑的设计思路,打破常规,设计师们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打破城市面貌的有效方法,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造多层次的具备审美价值的城市景观的有益借鉴,建筑的各层空间都是现代技术结构塑造的灵活舒展无遮挡的空间,这使建筑与外部空间具有类似的空间特质,共同营造了无拘无束、浪漫自由的城市生活空间。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建筑结构的重新规划,把本来在墙内的管道结构通通移到室外,扩大室内的空间,并且又没有丢失结构的应用性。钢结构、梁、柱子、拉杆等不仅重新规划位置,并且都涂上不同的颜色表现不同的功能,红色表示交通设备,蓝色则代表空调设备,绿色代表给排水管道,黄色代表电气设备和管线。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功能,不仅没有丢失建筑物本应该有的结构设置,反而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迅速找到隐患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多样的颜色不仅使建筑外立面极具特色也让人们深深记住了这个特殊的建筑。

蓬皮杜艺术中心在我看来正是追求个性的集中体现者,它的每个结构,每个管道,每种颜色似乎都在喷发式地向世界展示它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感受,但同时又不失它本身作为建筑的实用性。它并不是为了追求个性而去创造个性的结果,而是经过缜密而科学的思考的结果,他并不是在创作之初就为了追求简单的差异性,而是在经过时间的洗礼被人们所逐渐接受的个性突破口,是一种探寻新的方式的伟大尝试。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广义上的个性在设计艺术中的表现,通过对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表现的审美情趣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筑风格的简单分析,浅析了个性在设计艺术中的表达。在追求个性的路上,并不是为了追求差异性而创造出畸形的表达,而是对已有概念的分析,加上创新性思维的认真思考,表达出全新的创作概念,新事物具备一定的审美趣味。因此,在追求个性的道路上,更是在追求创新的进步,人类社会只有在不断追求个性的大环境下,才能不断创新,取得突破,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蓬皮杜闲情李渔
《闲情偶寄》的植物美学研究
西岸美术馆开放蓬皮杜藏品复展
SOLES OF WIT
夏日闲情
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馆藏个展“MAD X”
聂鲁达:我真的很喜欢《百年孤独》
闲情
霓幻蓬皮杜
李渔的养生之道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