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水利建设研究

2020-12-09 05:39孙少华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4期
关键词:水利水资源设施

孙少华 ,钱 伟

(1.沭阳县七雄街道水务站,江苏沭阳 223600;2.宿迁沭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沭阳 223600)

0 引言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党和国家重点解决的基础性、核心性问题。对此,“十九大”会议提出了长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强化农村、农业、农民建设水平的指导要求与发展目标,并推动了相关制度体系、政策框架与设施系统的基本形成。在此背景下,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农村水利成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落脚点与着力点,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途中,农村水利建设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是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的核心性资源,若水资源的整体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农民的饮食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以灌溉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活动也难以得到稳定支持。所以,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1]。

其次,传统时期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相对粗放,使水污染、水浪费、水缺乏等问题日益严峻。若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与治理措施,既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良性构建,也不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所以,做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的建设工作,也是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

最后,农村水利工程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其建设发展需要经济、文化、技术、人才、设施、制度等多方面要素的协调配合与共同支持。所以,大力建设好、经营好、发展好农村水利,也能同步达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就业质量、营造农村文化氛围、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等多重效果。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农村水利建设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设施条件的不完善问题

良好的设备设施是农村水利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若设施条件不达标,水利建设势必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消极境地之中。纵观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设施条件的不完善问题较为严峻。例如,部分农村地区地处偏远、地形复杂,交通路网的整体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如图1 所示)。这为工程活动的落实开展、优质设备的引进投用造成很大阻碍,使水利建设举步维艰。再如,一些农村地区虽然已保有了水库、水井、闸坝、水文观测站等水利设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其实际的功能作用与利用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存在部分设施荒废、失能的情况。这既不利于农村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也引发了明显的设施资源荒废问题。

图1 偏远地区农村道路

2.2 技术条件的不先进问题

“生产发展,技术先行”,如果农村地区水利方面的技术方法、技术工具、技术标准相对落后,其水利建设的整体质量也将大打折扣。例如,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已经开展了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但并未制定出细致、具体、严格的技术标准。这样一来,相关工程活动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将难以保佑明确的规范依据作为约束,其完工后的投用质量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再如,农村水利系统的完善构建,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作为支持。但受到经济条件、发展理念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农村地区在水利方面的实际投入远低于先进技术的引进需求,迫使水利建设长期处于传统、落后的低质量、低效率状态,无法为全面乡村振兴注入充足动能[2]。

2.3 活动方式的不科学问题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污染治理等实践活动方式的不科学问题,也是阻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普遍性、核心性问题。例如,当前很多农民仍采用小农经济时代的农业生产策略,盲目、大量地将水资源利用到农田灌溉当中,而并未做到按需灌溉、适时灌溉。这样一来,一方面会造成农村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土地及农作物受到过量水资源的侵袭影响,降低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与可持续性。再如,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理念的深入推广、全面覆盖尚未实现,化肥、农药仍大量存在农民的生产种植活动当中。在此背景下,自然雨水、灌溉用水会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下渗等渠道,携带着有害物质进入到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当中,进而引发相应的农村水污染问题。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优化策略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之下,相关人员要想做好农村水利建设的优化、深入、长效落实,就必须要立足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优化策略,在提高农村水资源利用质量、改善农村水利系统条件的同时,充分解决用水难、水污染、水浪费等现实问题。具体来讲:

3.1 加大农村水利相关的设施服务力度

在农村水利建设的实践路途中,相关单位及人员务必要对农村地区设备设施的现有条件做出关注,并采取出有效的优化改善与服务管理措施。

(1)要合理配置财政投入,在农村地区构建出集水质保障、防洪排洪、农业灌溉、污染治理于一体的基本水利工程体系,并结合具体条件,开展水力发电、水源涵养等工作,为水利方面的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期间,对于非偏远的农村地区,可进行周围城镇的污水处理厂、水文监测站、水库等设施系统延伸接入,从而达成已有水利设施的更充分利用。对于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则应对当地的整体水文环境条件进行精细化考察,并开展专门的河道疏浚、坡岸整理、生态修复、污染防控等工作,以确保在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用水便利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功能作用与系统运转的恢复。

(2)低质量、不完善的交通设施系统深深阻碍着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所以相关单位及人员还需重视交通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积极采取扩大路网覆盖面积、改善农村地形地势的有效举措。做好这一点,一方面能使各类设备、设施更加顺畅地进入农村环境当中,为水利建设的高效开展夯实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强村与村、村与城之间的设施共享、信息互动与交流协作,进一步为水利建设乃至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3]。

3.2 促进先进技术资源的引进与推广

加快引进和推广先进、科学的农业技术、水利技术,规范建立起有实效、精细化的多项技术标准,也是农村水利建设中必须落实的任务要求。例如,可将大数据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引入农村环境当中,鼓励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将现代科技用于农田灌溉。通过这样的方式,灌溉活动将充分摆脱传统技术体系的粗放化、随意化限制,达成与作物生长规律相顺应、与土壤水分需求相匹配的效果,避免水资源被过度浪费。再如,在饮用水的水源质量监测方面,相关单位及人员也因建立起完善的指标体系,对水中挥发性酚类、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砷、硒、铅、铬等物质的含量进行科学评测与严格控制,以便从源头上保障农民日常生活的饮水、用水安全。

图2 现代化灌溉系统

3.3 多元推动实践活动的模式方法转型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农村水利建设时,相关单位及人员还应通过宣传教育、人才支持、政策引导、产业带动等方式,多元推动农业种植、污染治理等生产模式、工作方法的现代化、绿色化转型。例如,可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手段,引导广大农民群体了解到化肥、农药对土壤环境、水文环境的污染性,并将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知识理念、实践技术传授给农民,从而降低农村地下水、地表水受农业污染的概率和程度,保障农村水资源的整体质量。

4 结论

总而言之,农村水利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行之路,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优化改革、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实践过程中,相关单位及人员务必要全面着眼、细化着手,解决好设施、技术等多方面的阻碍问题,积极实现农村水环境、水资源的充分保护与高效利用。

猜你喜欢
水利水资源设施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民生设施非“摆设”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