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宗容,冯堂超,李雪梅,李成贤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644003;2.宜宾市农业农村局 644000)
筠连县有“中国黄牛之乡”美誉,有著名的筠连黄牛,黄牛生产是筠连县畜牧业的特色支柱产业。 筠连地处乌蒙山区,为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 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筠连有着独特的山区资源优势和肉牛产业基础,肉牛产业是筠连五个“百亿产业”之一,其手撕牛肉、腌条牛肉都是宜宾名优特产。 有比较经典的 “借牛还牛”、“公司+基地+联合社+专合社+农户”、“山繁川育一 藏牛于户”适度规模的肉牛养殖模式,还创新了肉牛产业发展“1+N”联动机制[1]。 但筠连肉牛产业面临规模化程度不高、品牌效益不强、屠宰加工及牛肉深加不够、销售渠道窄、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扩大生产缺乏资金、养殖集中区域生产有困难、母牛生产力不高等问题,随着人们对牛肉消费需求的转变,筠连肉牛产业面临转型发展,如何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扩量”,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特色优势肉牛发展, 保证增强肉牛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宜宾现代农业强市“6+3”特色产业振兴规划(2019 年—2025 年)中肉牛产业的发展。
因肉牛饲养周期长、单位成本高,在“1+N”联动机制保证下,政府根据企业及农户的资金现状,为其解决养殖地难、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引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发展养牛业,做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从而推动牛肉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 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努力创建一批国家、省级、市级示范场,充分发挥示范场辐射带动作用。 选择性的引进和培育更多的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高端牛肉生产加工基地量与质,扎实推进绿色、质量安全的畜产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在筠连县农业农村统筹安排下,根据肉牛养殖技术现状将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有机结合, 保证专业化的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与职业经理人[2]。一是因地适宜推行种草养牛,鼓励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林下空地、闲置滩涂、冬闲田等土地资源种植优质牧草,降低饲料成本;二是推饲料加工技术,鼓励对饲草及秸秆资源进行青贮、氨化、微贮技术,推广“三化”(氨化、盐化、糖化),肉牛发展提供充足优质饲草饲料保障;三是全面推行肉牛育肥舍饲,保证舍饲养殖环境,采取分群饲喂(大小分群、公母分群)、补精料(保证营养)、搞好防疫、搞好消毒等科学育肥,规模场可采取TMR 饲喂,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四是推广肉牛优良品种,采取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方式改良筠连黄牛,合理引进国外优良品种,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 五是充分利用当地酒糟资源, 采取酒糟发酵等措施,降低饲养成本。
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原则,根据耕地对粪污的消纳能力,科学规划养牛区域布局,合理确定养殖规模,推广“生态养殖+沼气池+生态种植园”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体系。 继续推行“牛-沼气-种植业”、“牛粪-蚯蚓-土鸡-有机肥-饲草”模式[3],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变被动的粪污处理成本性投入为主动的生产性投入,积极发展有机肥加工等新兴产业,提升生态效益。
建立主体多元、 形式多样、 竞争充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保证县乡村三级人才服务体系[3]形成服务合力。支持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开展技术推广服务,鼓励科技示范场和养殖大户开展技术示范,支持农村优秀人才开展“传帮带”服务。 采取线上线下培训与咨询、微视频、面对面、手把手、点对点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达到肉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全覆盖,提高企业、合作社、养殖农户的科学养殖水平,依靠科技推动肉牛产业的转型升级。 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定向委托、 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开展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
筠连有着独特的山区资源优势, 也是制约肉牛规模因素之一,有比较成熟的“母牛繁犊牛、三年五头牛”经验[4],大力培育家庭牧场,扩大适度规模生产,有利于筠连肉牛产业的发展需要。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通过流转土地、草场、林地等形式,申办。 鼓励家庭牧场组建或加入合作社,或者与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合作关系,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鼓励家庭牧场积极开发牛资源,形成产业特色和品牌优势,发展生态观光畜牧业等新兴业态建立。 同时鼓励和引导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经营者积极参与、“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专合社在基地建设、市场开拓、龙头企业联结和技术推广等作用。 引导专合组织通过资本、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大与养殖、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等各类生产主体的互动联合,构建、重组形成合作联社,实现深度合作、强强联手,充分发挥专合组织为农服务、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作用。
探索、创新肉牛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互联网+ 畜牧业”模式,引导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生产基地[5],通过订单收购、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形式,与养殖场户或专业合作组织结成稳定的购销关系。 采取“多方合作+保险”、托养、寄养、订单养殖等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促进持续稳定增收,在龙头、基地、农户之间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和股份合作制,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养殖者利益,形成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现代肉牛产业格局。
利用宜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本着“业内一流、国内领先、高标准、高附加值、市场拓展能力强”的要求[6],引进培育牛肉精深加工企业,集中力量抓好牛肉产品深加工,打造集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牛羊屠宰加工体系。 通过技改项目扶持、增加投入、兼并、联营等方式,对现有肉牛屠宰场、加工厂进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配备冷藏、加工、运输等设备,扩大屠宰规模,提高牛羊肉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 充分利用牛羊毛皮等副产物,开发皮革加工等衍生产业,加大牛肉食品、牛骨、牛血等附加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