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清降浊法治疗咽异感症的理论探讨及疗效观察

2020-02-14 10:41:57黄瑞凝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佛山528000
江西中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升清降浊梅核气清阳

★ 黄瑞凝(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广东 佛山 528000)

咽异感症,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有Meta 分析提示鼻咽喉部炎症是中国咽异感症的最主要病因,非器质性疾病、消化系统及甲状腺、颈椎疾病也是咽异感症的常见病因[1]。况光仪等[2]认为咽异感症的定义应该是:除咽部器质性病变(角化症、良恶肿瘤、解剖结构异常等)之外的以咽部感觉异常为主的综合征。它既不完全是心身病,也不完全是胃食管反流病等。它是全身神经精神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等病变在咽部的局部感觉异常,其诊断应以临床症状、详细病史及常规耳鼻咽喉科检查为主。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咽异感症的病机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有关,故以“升清降浊”为法,治疗咽异感症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此进行理论探讨及临床疗效观察如下。

1 理论探讨

1.1 咽异感症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 咽异感症,在中医学中无此病名。大多数学者及临床医生把咽异感症等同于中医学中的“梅核气”。“梅核气”的症状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但《金匮要略》只记载其证治而无此病名。到了明代,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明确提出“梅核气者, 喉中介介如梗状”及“痰结块在喉间, 吐之不出, 咽之不下是也”。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所致。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刘大新[3]认为梅核气主要由于精神因素所致,相当于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球,而咽异感症可由全身多器官的疾病通过神经反射和传导作用,是咽部发生异常的感觉,产生的机制较为复杂,所以不能把咽异感症等同于梅核气。

咽异感症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却表现各异,如瘙痒感、黏附感、蚁行感、憋胀感等,及最常见的感觉有异物置于咽中的异常感觉。梅核气的症状描述类似于其中的“感觉有异物置于咽中”。患者常因多方检查无阳性体征和器质病变,但患者因无形而有症,痛苦异常,特别是在多方医治无效,或病情反复发作时,以致精神负担过重[4]。梅核气的病因病机为肝气郁滞导致气滞痰阻,也恰好契合了这一咽异感症得病后的情志状态,但终究难以完全解释咽异感症其他临床表现症状及其病因病机。

咽喉为口鼻与肺胃之通道。《重楼玉钥·喉科总论》云:“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可见咽与胃关系密切。而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胃,挟咽,连于舌根。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脾升胃降、升清降浊之运动的正常与否必将影响咽部。清浊相干,升清降浊失施,浊为阴邪,变化多端,结于咽部,病由此生。

1.2 升清降浊法治疗咽异感症的理论基础 清升与浊降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在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清气不能升,浊气不能降,清浊相干,则出现各种疾病,因此,升清降浊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法[5]。

升清降浊法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者,为人体之精微有益之物;“浊”者,为人体之糟粕、有害之物;人体代谢过程中清中有浊,浊中有清。《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清”与“浊”通过脾胃升降运动后达到升清降浊之效,人体康健。

清浊相干,升清降浊失施,病由此生。人体的清气升发、浊气降泄是新陈代谢的正常规律,而升降失常、清浊相混则为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6]。《灵枢·阴阳清浊》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咽为清空之窍,清阳上升,浊阴下沉,升降有序,则头面诸窍得以通达爽朗。若清阳不升,浊阴不沉,则头面诸窍将有如被笼罩于阴浊之中,使得本应清空之窍变得不空不清,百病丛生。

2 临床观察

笔者以升清降浊法为理论指导,自拟清咽降浊汤在临床治疗咽异感症取得良好疗效,现回顾性分析以升清降浊法治疗咽异感症32例,结果报道如下。

2.1 临床资料 32 例病例均来自于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3 例,女19 例,年龄20~56 岁,病程3 个月~4 年。所有病例均排除口、咽、喉、食管和颈部器质性病变,排除严重精神病、妊娠。主要症状包括咽异物感、阻塞感、蚁走感、咽部食物停滞感及痰阻感等咽部不适,进食、饮水时消失,空咽时明显。

2.2 方药组成及用法 自拟清咽降浊汤。基础方:桔梗10g,蒲公英15g,牛蒡子10g,枳壳10g,木香5g,柴胡5g,陈皮10g,姜半夏10g,薏苡仁30g,甘草10g。加减:伴咽干者,加玄参10g、麦冬10g;痰阻感明显者,加浙贝母10g;伴纳差者,加谷芽15g、鸡内金10g;伴疲倦者,加党参15g;伴失眠者,加酸枣仁15g;伴便秘者,加火麻仁15g。用法:水煎服,每天1 剂,早晚各煎服1 次,每次煎取250mL 药液,去渣,饭后温服。7d 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2 个疗程。

2.3 疗效评定标准[7]治愈:患者咽部感觉异常现象完全消失,无任何不适感;有效:患者咽部异常感明显减轻,但并没有完全消失;无效:患者咽部异物感没有明显的改善。

2.4 结果 治愈13 例(40.625%),有效16 例 (50.000%),无 效3 例(9.375%),总 有 效 率90.625%。所有病例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升清降浊法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法,被广泛运用于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疾病和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五官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多个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其代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藿香正气散,等等。笔者以升清降浊为法,自拟清咽降浊汤治疗咽异感症。方中桔梗功擅载药上行、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以升清阳;柴胡既能升举阳气,以助桔梗升清,亦能疏肝解郁、条畅气机,以解咽异感症情志不畅之苦;陈皮、姜半夏健脾燥湿、散结除痞;蒲公英、牛蒡子清郁热、利咽解毒;枳壳、木香条畅中焦气机;薏苡仁健脾祛湿以降浊;甘草清热解毒兼能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理气、祛湿散结、升清降浊之效。临床疗效观察提示此方对咽异感症有良好疗效,值得在咽异感症的治疗中推荐。但由于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样本量少,日后尚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疗效。

猜你喜欢
升清降浊梅核气清阳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梅核气”腹针治疗的临床研讨
浅述气机调节应用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女士(2017年8期)2017-08-08 18:39:14
自拟天女木兰方与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
沈洪教授辨治梅核气经验
刘爱华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212例古今梅核气医案研究*
西部中医药(2016年1期)2016-02-21 05:52:26
从升清降浊论治鼻渊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船检(2014年9期)2014-05-26 06: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