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升清降浊论治鼻渊

2015-01-21 15:26谈鈺濛刘绍武
关键词:水谷清阳水液

谈鈺濛刘绍武

·学习中医学·

从升清降浊论治鼻渊

谈鈺濛1刘绍武2

升清降浊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和概括,鼻为清窍,升清降浊也是其生理活动的保证。鼻渊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以鼻流浊涕,鼻塞,或头痛为主症,笔者认为其病机可归结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从肺、脾、胆三方面来论述,并指导我们在临床上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鼻渊。

1 鼻为清窍升清降浊

《素问》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清与降浊是一对相反相成的运动,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是自然界重要的代谢形式,根据天人相应,它也是对人体主要代谢形式的概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就人体而言,头为诸阳之会,居于至高之处,为清空之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息,其浊气走唇舌而为味。”耳鼻咽喉诸器官位于人体上部,乃清阳游行交会之所,此皆“清阳出上窍”之谓。而鼻居面中,又为清气出入之道,故属“清窍”[1]。

《医林绳墨》:“鼻者肺之窍,喜清而恶浊也。盖浊气出于下,清气升于上,然而清浊之不分,则窍隙有闭塞者焉。”鼻为清窍,清窍之通利,有赖于升清降浊之协调[4]。其中清阳主要指由中焦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中上散于鼻窍,用于滋养鼻窍的部分,升清能使这种清阳之气在鼻中布散流通而不壅遏。浊阴从鼻渊的症状上来说就是“浊涕下不止”中的浊涕,为闭阻清窍之物,降浊则能通泻浊阴,进而维持和恢复鼻窍的清利。总之升清降浊是鼻窍通利之保证和体现。清阳不升,则清窍失养;浊阴不降,则清窍壅滞,邪干清空,窍道不利,浊涕不止,乃成鼻渊[2]。

1.1 鼻与肺

《灵枢·五阅五使》说:“鼻者,肺之官也”肺主鼻,鼻为肺之窍。生理上,肺气通于鼻,肺气充沛,则肺鼻互相协调,完成其生理功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鼻为肺之阊阖,吸引五臭,卫养五脏,升降阴阳,故鼻为清气道。”而肺生理功能的协调主要依赖于它的升清降浊,体现在肺气的宣发肃降。升清,肺气通过宣发作用将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上散于鼻窍,用于滋养鼻窍,化为鼻中之清。降浊,肺气之肃降,有助于其通调水道,并将脏腑代谢的浊液下输。

病理上,肺升清降浊失常,易影响到鼻之升降。一方面不能散精于上,鼻失清阳濡养,另一方面,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水液不能正常输布,痰浊内生,脏腑代谢的浊液不降反升,上壅清窍,即成鼻失于清利,浊涕不止。

1.2 鼻与脾

鼻居于面中,中央属土。《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中提到:“鼻为肺窍,外象又属土。”生理上,鼻居于面中,为一身血脉多聚之处,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之盛衰关系鼻中气血之充盈,故鼻之升清降浊有赖于脾气升清降浊协同平衡,体现在脾主升清和运化两方面。《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为上归于肺”。脾是人体升清降浊之枢纽,其运化所生之水谷精微,通过升清作用上输于肺,再经过肺之宣发,散于鼻。在水液的代谢中,升降布散,使水液上行下达,畅通无阻而不停聚壅滞。

病理上,脾升清降浊失调,一则作为后天之本必然使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肺脏失养,上焦宣发不及,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进一步导致鼻窍失于清阳濡养,清窍不利。二则影响水液代谢,水液在体内停聚,既阻碍清阳上升濡养鼻窍,又为鼻中浊涕的产生提供了源头。

1.3 鼻与胆

胆之经脉起于目锐眦,曲折布于脑后,通过经络与鼻相联系,胆经之气上通于脑,脑下通于頞,頞下为鼻,胆又通过髓海和鼻相互作用。生理上胆之经气上通与脑,胆气和则鼻安。胆气之和,即胆之升清降浊和合。肝胆同应少阳春生之气,宜升发条达,共主疏泄。

《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病理上,一旦肝胆升清降浊失调,可能出现两种情况:若肝胆疏泄太过,肝内寄之相火妄动,上逆犯于鼻;若疏泄不足,胆腑郁热,可循经入鼻或循经移热于脑,下犯于鼻窍,两种情况都最终造成胆移热于上,鼻中清阳受热熏灼,化为浊涕,鼻渊乃成。

2 治疗

根据上述归纳的鼻渊的病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那么在鼻渊的治疗上就自然而然就是要调整升清降浊。《医碥》:“盖欲升之,必先降之而后得升也,欲降之,必先升之而后得降也。”可见,升清与降浊两者互根互用,相辅相成。

从肺而言,升清降浊法以恢复肺之宣发肃降为本。如风热犯肺,肺气失宣,肺热上灼鼻窍。在治疗上可用辛凉平剂银翘散,解表祛邪,宣肺通窍。或久病肺气虚损,无力升降,进而痰浊内生,上壅窦窍,则可用清补肺脏之品,助其宣降,宣降得复,清阳自升,阴浊自消,外加化痰之药去已生之浊。

从脾而言,升清降浊法即恢复脾气的健运。对于脾气虚弱者,其气血不足、清阳不升、鼻失清阳所养,治宜补中益气以升清阳,可用补中益气汤;而脾虚不健,运化失职,痰浊内生滞留鼻窍者,治宜健脾渗湿,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味。

从胆而言,升清降浊法应顺应胆的生发之气,使其疏泄平和。胆腑郁热者,必上犯鼻窍,燔灼气血,致鼻窍不利。可用龙胆泻肝汤,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总之升清降浊作为治疗鼻渊的大法,还要结合具体症状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此外还要注意升清与降浊二者的主次关系,以清阳不升表现为主要表现的,治疗时以升清为主,辅之降浊,反之亦然[3]。

在方药的选择上,除了恢复肺、脾、胆升清降浊之外,根据“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药宜选择轻清升浮药物,鼻居于之上,其轻清之性达上能清利头目,直达病所。此外,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指出:“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升浮也。”凡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者,当以补脾胃、升清阳为原则,用诸风药升发阳气,以辛甘温药(如升麻、柴胡、藿香等)激发清阳之气上升,使其发散于阳分而令走空窍,宣通闭塞之清窍。

综上所述,升清降浊是鼻正常生理功能的保证,可从肺、胆、脾三方面之升清降浊来认识鼻渊的病因病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因此升清降浊可以作为我们治疗鼻渊的大法,但具体运用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不能为了升清降浊而升清降浊。此外一定要把握好用药法度,升清阳不助火,降阴浊勿耗气。

1 李凡成,谭敬书.耳鼻咽喉科的清阳清窍相关学说及其源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04:9-11.

2 邱美和.升清降浊治鼻渊[J].新中医,1991,7:44.

3 李际强,王河宝.升清降浊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02:13-14.

4 魏庭文,史艳平.升清降浊法在耳鼻喉科的应用 [J].吉林中医药,2012,8:764-765.

(收稿:2014-06-17)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5.02.018

1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193)

2 天津中医药大学保康医院耳鼻咽喉科

刘绍武,主任医师. Email:273402850@qq.com

猜你喜欢
水谷清阳水液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背后七颠百病消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基于气化论浅述水气病辨治
饮水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