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丹,王 佳,吴浩然,顾成娟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福田>仝小林名中医工作室,深圳 518000)
萎缩性胃炎,又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将萎缩性胃炎归于“胃萎”“胃痛”“痞满”范畴,相较于西医治疗而言,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甚至逆转病理改变,有效防治癌前病变[1-2]。
仝小林教授认为,本病起病缓,病程长,病势缠绵,以正虚或者虚实夹杂为主,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以脾胃气虚为本,胃络瘀滞为标。起病多因机体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虚而入,诸如过食生冷、邪气外感、情志刺激、长期劳累等,在这些因素长期影响下可进一步损伤脾胃之气,脾胃虚弱则中州运化失能、纳运升降功能失职,气血运行不畅,可见胃脘痞闷胀痛,气血生化乏源以致胃黏膜失于滋润荣养,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日久成萎。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数月久延,气分已入血分”,胃络乃传输气血之通路,胃络受损,气血周流不畅,血流拥塞而成瘀血;另一方面脾虚摄血无权,亦可导致瘀血留存,气机运行更为不畅,存在“久病入络”“因虚致瘀”的特点。脾胃为水谷运化的枢纽,运化失司,容易导致水液潴留,聚湿生痰,或饮食聚集,化腐生热,故临床可见嗳气、吞酸等表现。病久瘀血阻滞胃络不散,有进一步癌变可能。
仝小林教授在治疗疑难杂症时常从调理脾胃入手,其理在于中央健则气机调,气机调则精微布散,气血周流[3],如张仲景所言:“四季脾旺不受邪”,故而要充实正气,使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于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基础为脾胃气虚、呆滞,人体以胃气为本,得之者生,失之者亡,故健脾益气运中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益气的基础,针对相关病理产物辅以活血通络、行气导滞,疏通胃络气血运行。标本兼顾以改善胃部基础气血以滋养胃黏膜,亦可早期防治癥瘕积聚。
仝小林教授基于多年临证体会,并结合现代药理学最新研究成果,精心化裁三味基础小方治疗萎缩性胃炎,药物组成为莪术、三七、黄芪,其中莪术破血行气、三七活血散瘀、消肿定痛,黄芪健脾益气、生津养血,三药合用,取其行气导滞、益气活血、消癥散结之效,标本兼治,改善胃部环境及气血状况。如有痰湿停聚,可配伍茯苓、生薏苡仁健脾利湿,如胃有伏热,可配伍蒲公英、川黄连等清热解毒。
莪术性温,味辛、苦。仝小林教授常从郁论治胃肠病,因中焦脾胃乃通行上下、调畅一身之气的枢纽,一有郁滞,最易酿病,其中以气郁最为常见,而瘀血是气郁发展到后期的重要病理产物之一,也是胃肠病变由功能性向器质性发展的重要一环[4],故取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调畅气血运行,恢复气机升降。临床常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瘀血经闭、癥瘕痞块、食积胀痛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莪术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同时可以加强胃肠功能,改善了胃部血液循环,使胃黏膜得以重建,同时依靠其抗肿瘤的作用,可抑制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早期防治癌变[5]。仝小林教授认为,莪术是活血破瘀散结的要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用量多为6~15 g。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功善止血,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生三七活血散瘀,熟三七补血益气[6],故治疗萎缩性胃炎多生用。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三七提取物能改善胃黏膜萎缩,对胃黏膜损伤引起的出血有较好的止血和修复作用,三七总皂苷可延缓胃黏膜组织的恶性进展[7]。用量多为3~9 g,入汤剂。
黄芪性微温,味甘。意取黄芪建中之效,针对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本质,健脾助运,滋养气血生化之源,促进黏膜修复。仝小林教授喜用生芪,因其补而少腻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以保护胃黏膜,并且具有针对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8]。剂量上视病情轻重而定,多用30~90 g 不等。
齐某,男,63 岁,身高:162 cm,体质量:50 kg,BMI:19.05 kg/m2。主诉:蛋白尿2 月,伴反酸、恶心1 周。现病史:患者半年来体重下降10 kg,2 月前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蛋白尿(+),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肾病,并予对症治疗。1 周前患者出现反酸、恶心,自觉胃脘痞硬,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刻下症:反酸,恶心,腹胀,纳谷不馨,右肋部疼痛,手足发凉,双小腿肚有肿胀感,乏力,夜寐不宁,夜尿4 次,大便有排便不尽感,平素心烦易怒。血生化检查:总蛋白 59.7 g/L,碱性磷酸酶 216 U/L,低密度脂蛋白 3.83 mmol/L,三酰甘油 2.28 mmol/L,总胆固醇 7.56 mmol/L;24 h 尿微量白蛋白 3820 mg/L;尿比重 1.025。既往史:高血压、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多发性胆囊息肉病史。血压 140/90 mm Hg (1 mm Hg ≈0.133 kPa)。舌红,苔白,舌底瘀滞,脉数、尺部无力。中医诊断:精气下泄、胃萎,脾肾两虚、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肾病,萎缩性胃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胆囊息肉。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降浊。处方:芪丹军蛭汤加减。药味:黄芪60 g,酒大黄3 g,水蛭面3 g,当归15 g,怀牛膝30 g,充蔚子30 g,红曲9 g,三七15 g,莪术15 g。28 剂,水煎服。
二诊:反酸、恶心减轻,口干缓解,仍乏力,腹胀稍减,食欲渐长,手足发凉改善,双小腿肚仍有肿胀感,眠差同前,心烦易怒,排便不尽感缓解,夜尿4 次。辅助检查:三酰甘油:2.44 mmol/L,24 h 总尿量:2 550 mL,24 h 尿微量白蛋白:3 150 mg/L。血压:120/70 mmHg。舌红,苔厚黄腐腻,舌底红、瘀滞,脉沉滑、重按无力。依上方,加苍术15 g,佩兰9 g,竹叶30 g。
三诊:反酸好转40%,恶心好转40%,偶有口干、腹胀,纳尚可,眠一般,心烦易怒,口唇、头部皮肤起暗红色丘疹伴瘙痒,夜尿3~4次,大便稀溏,日1次。舌红,苔微黄厚,舌底红、瘀滞,脉细弦略滑。依前方,去苍术、佩兰、竹叶,加怀山药30 g,黄连30 g,生姜5 片。
四诊:双下肢轻度浮肿,胁肋痛好转,皮疹消失,恶心减轻,乏力,口干,纳眠可,夜尿3~4 次,大便质可。血压:110/60 mm Hg。舌质淡红,苔黄厚干,舌底红、瘀滞,脉沉数弱。去当归、怀牛膝、充蔚子、怀山药、黄连、生姜,改黄芪30 g,酒大黄6 g,三七9 g,红曲6 g,加天花粉30 g。
五诊:头晕,憋气,恶心,右胁肋胀满,时有腹胀,乏力减轻,纳眠可,夜尿同前,大便调。辅助检查:血生化全项:高密度脂蛋白 1.0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1.75 mmol/L,三酰甘油 1.60 mmol/L,总胆固醇3.84 mmol/L;24 h 尿蛋白定量 1.96 g/24 h。血压:105/70 mm Hg。舌红,苔黄腐腻,舌底红、瘀滞,脉弦弱。宗上方,去天花粉,改黄芪45 g,加柴胡15 g,黄芩30 g,五味子30 g。
六诊:憋气、恶心、头晕消失,乏力缓解80%,右胁肋部胀酸隐痛,偶有腹胀,纳眠可,二便调。辅助检查:总胆固醇 2.41 mmol/L;24 h 尿微量白蛋白:1 850 mg/L;血压:115/65 mm Hg。舌质暗红,苔厚,舌底瘀滞,脉沉弦。依上方,去红曲,改黄芪30 g,莪术9 g,加枳实15 g,白芍30 g。
患者服药1 个月后,未见明显胃部症状,后续针对蛋白尿进行相关治疗。随访1 年,未见腹胀纳差。
按:本例患者因先天、后天之本俱不足,加之饮食不节,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四诊合参,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气虚血瘀。脾虚气陷,健运失职,加之肾气虚损、固摄失司,故精微随小便外泄,精微外泄不止,正气日益耗损,而浊毒、血瘀内蕴,治以芪丹军蛭汤益气活血降浊。脾胃运化水液不利,水液代谢紊乱,故导致高血压之水态[9],以怀牛膝、充蔚子利水降压。脾胃素虚,气机运行不畅,血流拥塞,瘀血停滞胃络,营养供给不足故见黏膜受损、腺体萎缩,治以莪术、三七、黄芪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二诊患者症状缓解,结合舌脉,加苍术、佩兰芳香化湿,竹叶清心除烦。三诊湿象渐微,热势偏盛,苍术、佩兰、竹叶改为山药健脾除湿,加黄连清热;四诊水态渐平,热象稍退,精方减量,改用天花粉清热生津;五诊热势反复,加用小柴胡汤清热,另加五味子固涩肾精;六诊诸症均减,加枳实行气,辅以白芍柔肝止痛。本案用芪丹军蛭汤合莪术、三七、黄芪三味小方治疗肾性蛋白尿合并萎缩性胃炎,理法方药量皆合病证,灵活用药,故见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