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瓦楞子、清半夏、生姜治疗反酸经验
——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2020-02-14 03:31罗金丽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制酸中焦反酸

罗金丽,顾成娟,王 涵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仝小林院士工作室,广东 深圳 518000;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反酸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常因精神紧张、生活方式不规律、食用刺激性食物等诱发,与西医的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糖尿病胃轻瘫等疾病相关。现代医学认为反酸的发生与抗反流屏障削弱、食管酸清除作用减低、食管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反流物对食管黏膜冲击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关系密切[1]。仝小林院士认为,反酸病位在脾胃,常与呕吐并见,以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胃失和降、气机上逆为核心病机,治疗当以和胃降逆为主。结合态靶因果理论,仝小林院士以清半夏、生姜组成的小半夏汤为靶方,降逆化痰、和胃止呕,煅瓦楞子为靶药,制酸止痛、化痰消瘀,治酸又不独治酸,入煎剂时常用剂量清半夏为6~45 g,生姜为15~30 g,煅瓦楞子为9~15 g。

1 斡旋中焦降逆为顺

反酸指泛吐酸水、胸骨后灼热疼痛的症状,亦称之为泛酸。反酸在中医古籍中多称为“吐酸”“噫醋”或“吞酸”等。反酸病名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可见呕吐与反酸的病机关系密切,其发生与火热邪气有关。《四明心法·吞酸》曰:“又有饮食太过……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怫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甚则酸也”“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为热,热则酸矣然。”说明饮食停滞日久,湿热内生或者寒郁化热,均可导致吐酸。患者反酸时,常伴有干哕、呕吐、胃胀、嘈杂不适等症状。脾胃失于充养,运化失司,寒热痰食之邪阻于中焦,使精微不布,湿邪内生,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痞塞不畅;或因肝热横逆犯胃,胃阴伤而生燥热,胃热气逆,脾阳受损而生寒湿,使寒热错杂;或因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气行不畅,气机上逆,血行瘀滞。故反酸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中焦气机逆乱,升降失常。

2 三味小方态靶同调

针对反酸,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清半夏、生姜、煅瓦楞子为基础方。该小方既能和胃降逆、抑酸止呕,又能调节消化系统功能,为治疗反酸的态靶同调小方。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亦云:“苦与辛合能降、能通。”因此在临证治疗呕吐时仝小林院士多以辛开苦降为基本大法。小半夏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清半夏、生姜组成,方中清半夏辛温,燥湿降逆,化痰散结;生姜辛温走散,降逆止呕,并能制约半夏之毒,二者相配,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更著,乃止呕之祖方。多项研究显示,小半夏汤对于胃肠道动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3],并可能通过抑制中枢或外周的NK1 受体增加、对抗胃动素升高、影响5-羟色胺和多巴胺分泌及拮抗5-羟色胺受体等多种途径治疗呕吐[4-6]。对于中阳不足,寒饮内盛,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之症,仝小林院士常用干姜替代生姜以温中散寒,效果更佳[7]。

瓦楞子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味咸,性平,归肺、胃、肝经,能消痰化瘀,软坚散结,煅用则制酸止痛之力更甚。《雷公炮炙论》最早提出了“介类应在火上烧并煅至通红”的炮制方法,《日华子本草》记载:“凡用瓦楞子,取陈久者,炭火煅赤,米醋淬三度,出火毒,研粉。”《山东中草药手册》言其:“制酸止痛,治溃疡病。”故煅瓦楞子为制酸专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瓦楞子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含有多种无机元素和有机物,煅用后可明显增加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并大大降低对人体有害的元素[8]。此外,瓦楞子及其不同炮制品均能明显降低胃黏膜溃疡指数和胃液pH 值,显著升高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降低大鼠血清中丙二醇含量,其制酸止痛的功效与其微量元素密切相关[9]。仝小林院士认为,瓦楞子属贝壳类药物,与胃粘膜保护剂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作用不仅仅为中和胃酸,常应用煅瓦楞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糖尿病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见反酸者。

3 起效关键平衡量效

2015 年《药典》记载,清半夏临床应用范围为3~9 g,生姜为3~10 g,煅瓦楞子为9~15 g[10]。在临床实践中,仝小林院士认为医生应对患者、疾病及病情进展做出精确判断和用量对策,合理使用药物及其剂量,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相应调整方案,才可达到最佳疗效。仝小林院士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半夏6~15 g 和胃,15~30 g 止呕,30~60 g 安眠;对于痰浊深重,或者急危重症更应较大剂量应用。选用清半夏可去其温性而存其化痰止呕之用。另外,使用清半夏时多让患者自备生姜,出锅前10~15 min放入,既和胃降逆,又减少肝肾毒性,确保用药安全[11]。煅瓦楞子的常用剂量为9~15 g,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避免大量使用造成钙盐沉积。若兼夹嘈杂、烧灼感、呕吐等胃热明显者,可合用苏连饮清热和胃、降逆止呕,予苏叶6~9 g,黄连3~6 g;若饭后胃中咕噜作响,或可闻及胃振水声者,此为饮停于胃,可加茯苓30~60 g 化饮利水,祛散胃肠道黏膜风寒。

4 病案举例

范某,女,48 岁,2020 年8 月4 日初诊,血压143/78 mm Hg(1 mm Hg ≈0.133 kPa)。主诉:反酸、烧心2 月余,加重1 周。现病史:患者2 月前因情绪焦虑紧张出现反酸、食道烧灼疼痛,难以忍受,食生冷辛辣刺激即加重,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 粒,每日2 次,缓解不明显,故来仝小林院士门诊求诊。刻下症:反酸,食道烧灼感,疼痛难忍,饭后加重,伴胃胀痞满、呃逆,饮食物不消化,隔日晨起仍反饮食物味道,偶乏力、心慌,纳差,寐可,小便可,夜尿1~2次,大便2~3 日一行,质软。舌淡,胖大齿痕,苔干淡黄,脉弦硬数。既往史:糖尿病史10 余年,现服格列美脲 2片,每日1次,血糖控制欠佳。生化检查示:GLU 9.43 mmol/L,HbA1c 7.8%,LDL 3.49 mmol/L。西医诊断:2 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中医辨证:寒热错杂证。治法:和胃降逆,辛开苦降。处方:苏连饮合小半夏汤、小建中汤化裁。方药:蒲公英30 g,黄连6 g,紫苏叶9 g,桂枝15 g,白芍30 g,炙甘草15 g,生姜15 g,大枣9 g,清半夏15 g,煅瓦楞子30 g,五灵脂15 g,蚕砂15 g,知母30 g,桑叶30 g,陈皮15 g,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各1 次。服上方1 个月,反酸、食道烧灼感消失,余症均好转,后持续门诊复诊,维持血糖稳定。

按语:患者因情绪焦虑,肝气不疏,木郁克脾,郁而化热,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出现反酸、食道烧灼感、呃逆、胃胀痞满等症状;中焦纳运功能失常,脾虚不运,胃失和降,胃动力差,则饮食停滞而见饮食物不消化,甚则隔日仍可闻及胃中食物味道;加之患者糖尿病罹患日久,血糖控制不佳,常可并发糖尿病胃轻瘫而影响胃肠道功能。结合舌脉可知为寒热错杂证。《诸病源候论》曰:“荣卫俱虚,其气血不足,停水积饮在胃脘则脏冷,脏冷则胃不磨,胃不磨则谷不化,其气逆而成胃反也,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往来如塞,甚则食已即吐。”故以苏连饮合小半夏汤、小建中汤化裁。黄连降胃火,苏叶降胃气,寒热并用;清半夏化痰降逆,散结蠲饮,生姜辛温散寒,亦为止呕良药,并可制半夏之毒;四药调节中焦气机,降逆和胃,辛开苦降,寒热平调。小建中汤补虚健脾、温健中州,恢复脾胃斡旋布达之机,加陈皮理气消胀。五灵脂、蚕砂为天然动物粪便药,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可作为天然的肠道菌群调节剂,靶向调整肠道菌群结构。知母、桑叶散中上焦郁火,清热而不燥,滋阴而不碍脾,态靶同调,宣通降糖。蒲公英清热解毒,保护胃黏膜,对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收效明显;煅瓦楞子制酸止痛,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乃治疗反酸的靶药。仝小林院士抓住“症-证-病”结合的思想,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学,提取核心病机及主症,解除患者的主要痛苦,以主症作为治疗靶点,同时结合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西医疾病特点作为参考,综合调理,临床应用每获佳效。

猜你喜欢
制酸中焦反酸
烧结制酸废水氨法协同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
“十四五”冶炼酸产能将超过硫磺制酸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焦化脱硫废液制酸与提盐的比较分析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