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匠心做“茶人”

2020-02-14 07:47周萍英
工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老母制茶茶山

文_周萍英 祝 梦

余盛林(左)和台湾制茶大师在制茶

秦家坪村,3万亩原始森林,海拔高达154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5.8%,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9986个。林海中央深藏着一个几千亩的高山茶园——老母荒百年老茶园,最高茶树树龄超过200年。这里地处偏远,之前不通公路、没有信号,被纳入十堰市重点深度贫困地区。十堰市老母荒云雾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盛林就出生在这里。

余盛林家祖传制茶,父辈们四代都坚守在茶山,余盛林是老母荒传承制茶技艺第五代传人。年仅35岁的他已经在茶叶经营之路上闯荡了十多个年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带领当地3000多茶农增收致富。

回乡传承做“茶人”

余盛林从小在老母荒茶山长大,跟着长辈上山摘茶、看着茶厂的师傅制茶,听着父亲与叔伯聊茶,就是他童年的日常。据余盛林介绍,他太祖父就是一位炒茶大师,制作的老母荒手工野茶是钦定的皇家贡品;父亲余昌锐是村上老母荒茶厂的厂长。尽管父辈们四代都坚守在茶山,但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余盛林能考上大学,走出贫穷的大山。

炒茶制茶,挣的是辛苦钱。茶山在高山深处,路途遥远,每到采茶季,早晨还不到五点,母亲就起床吆喝着乡亲们上山采茶。因为中午不可能回家吃饭,大家都背着简单的干粮,提点开水做午餐。不管晚上忙到多晚,采茶忙了一天的父母还要把茶叶连夜炒干。

2005年余盛林大学毕业后,怀着满腔的激情和憧憬,去了沿海大城市发展。看着大城市的茶叶都是按克卖,一克售价几十块,家里的好茶却一斤才卖几十块,他辗转反侧,决定返回家乡传承做“茶人”。

质量立茶创品牌

农户分散经营单打独斗,品质无法保障,茶园荒芜,农村变成空心村,这是家乡好茶卖不上价的最大问题。“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为了让老母荒的茶叶走出大山,让更多的茶农回归农村,余盛林认真钻研制茶工艺,决定利用家乡高海拔和百年老茶树稀有品质的优势,重新定位老母荒茶的品质和等级;制定“五统一”创新模式(统一管理、入社、加工、包装、销售);坚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保质保量,打造品牌。

经过十多年的辛苦耕耘,余盛林联合起武当道茶研究中心、李晓梅技能大师工作室、台湾省制茶大师、华农教授等成立研发团队,并争取到十堰市张湾区政府和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签约合作,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把荒废的优质大叶子茶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点子。传统绿茶中咖啡因成分容易导致失眠,研发团队创新工艺,降低咖啡因成分,研发出有助睡眠的睡眠茶。

余盛林努力做到“质量立茶、文化兴茶”。茶叶品质连续十年通过检测,农残值为零。经过多年不懈研发,已成功研发出绿茶加工新技术,把夏茶、秋茶、大叶子茶变废为宝,先后研发出6大系列产品,注册9项商标,申报技术专利2项,绿色食品4项。新模式让茶园产量由之前只做一季春茶年产15斤干茶,增加到现在做春、夏、秋三季年产200斤干茶,产量增加10多倍,大大提高了茶农收入,实现了传统绿茶产业由“副业”到“主业”的蜕变。创新模式入围湖北省“工友杯”双创大赛决赛,荣获优秀奖;入围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双创大赛国家级现场赛,荣获国家级银奖、湖北省金奖。

脱贫致富带头人

2014年2月,余盛林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组织村民成立了老母荒云雾剑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从“门外汉”尽快转变成种茶的“行家里手”,余盛林四处取经,从书本和网络中查找茶园种植及管理的相关技术信息,并结合实际经验教训,把自己积累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并从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与种植户算“明白账”,指导他们进行科学修剪、施肥、采摘等规范化管理。在他的带领下,村民茶园增产增收。尤其近几年新品种的创收,让村民们的收入逐年增加。

如今,老母荒云雾剑茶叶已远近闻名,远销到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现已规范吸纳、工商登记农民股东81人,带动当地3000多茶农增收,建立了规范的利益联结机制,签订了服务合同。在发展过程中,余盛林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合作共赢”的原则,运用“合作社+基地+研发中心+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现在的秦家坪村山青水绿、鸟啼树翠,处处弥漫着茶香;老母荒云雾剑茶叶已成为当地农民生产发展的支柱产业。谈及理想抱负,余盛林笑道:“这还没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将持续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助推传统绿茶产业升级,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老母制茶茶山
举办镇巴手工制茶比赛刍议
清早,我妈“炸毛”了
茶山自拍
茶山仙境
基于ADAMS的制茶三自由度振动筛设计
快乐茶山行
家有老母
谈谈茶树引种与适制茶
讨厌过生日
茶山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