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化内科的护理应急管理

2020-02-13 16:35:25樊鑫国武筱燕施春香陈维佳黄天生李艳英
关键词:医用口罩医护人员

樊鑫国, 武筱燕, 施春香, 陈维佳, 黄天生, 李艳英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化内科, 上海, 200052)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1]。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2]指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级医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感染控制的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加强人员管理、防护用品的调配、管理。本文主要总结了疫情期间医院消化内科的护理应急管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在1~14 d,多为3~7 d,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无症状者也可能成为传染者,且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致病力强,传染性高,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此外,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患者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主要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症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血氧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2]。发生肺炎者肺部X片或CT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片状影像。

2 消化内科应急措施

2.1 护理人力资源调配

消化内科除支援疫区的护士外,留科的护士需要及时报告自身状态,包括有无接触疫区人员或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及居住史。相关人员提早结束休假,返回岗位随时待命。护士长根据病区实际收治及患者病情弹性排班,确保科室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相关治疗及护理工作,科室设立带教老师为疫情联络员,联络员每日7:30之前向院感科汇报前一日到24时新增医务人员发热人次数、新增疑似病例数、疑似病例为医务人员数、有可疑流行病史的非发热住院患者及护工、陪护家属体温情况。

2.2 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及相关工作流程

完善的工作制度及流程是确保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能够正常开展护理工作的重点,科室成员在完成工作需求的同时,仍要不断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防控指南、相关培训课程、专家指导意见及工作流程。

2.3 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医护人员防护培训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医护人员要严格加强个人防护,提高防护意识,在确保工作安全有效的同时做好阻断疾病的传播。医护人员对防护知识与技能的岗前培训和相关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是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控制中行之有效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如下。

2.3.1 严格落实体温监测制度: 所有门急诊、病房及内镜中心医护人员,均需每日上、下班前测量体温,并详细记录:①有无乏力、干咳等伴随症状。②有无与COVID-19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如有异常,立即脱离工作环境,上报院感科,进行详细风险评估后,予以医学干预;必要时停止上班,采取隔离措施。

2.3.2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时间持续2 min,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凝胶进行手部卫生消毒。

2.3.3 针对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可能的粪口传播,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依据隔离传染、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原则建设及布局环境,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在医院内接触污染物的机会,减少交叉感染,确保消毒设备完好,医疗垃圾做到合格消毒及排放,以减少因职业暴露感染的机率。

2.3.4 内镜中心工作期间的个人防护: ①进入医院及诊疗区域,必须佩戴口罩,口罩潮湿、污染或使用>4 h后,应及时更换。②操作间人数应限制在所需医师、护理、技师等的最低数量。③预约台工作人员按普通防护规范执行:工作服或加穿隔离衣、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④操作医师、麻醉医师、担任助手的护士或技师:穿工作服、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防渗透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帽、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N95以上)、护目镜/防护面屏、双层手套、鞋套等。⑤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可能发生咳嗽飞沫或喷溅操作时,在上述防护的同时,必要时需佩戴呼吸头罩,一旦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更换。⑥洗消人员:穿工作服、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戴医用防护帽、医用防护口罩(N95以上)、护目镜/防护面屏、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加穿防水围裙/防水隔离衣、鞋套/靴套。⑦内镜检查时获取的组织标本,应设置固定区域进行存放。⑧内镜检查的报告应由助手进行书写,避免交叉感染。⑨标本运送人员: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帽、N95或医用外科口罩,用标本转运箱进行标本运送。⑩操作结束后:正确脱隔离衣和防护用品,脱摘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部消毒,严禁以戴手套替代洗手。加强候诊者及家属管理,设置出入内镜室单项路线,控制候诊人数,避免人群聚集,每名候诊患者之间距离保持>1 m,所有患者及家属进入候诊区前需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在候诊全程中佩戴口罩。

2.3.5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处理: 基于潜在的粪-口传播途径,患者沾染的污物处理显得尤为重要。①少量污染物:配置5 000~10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后(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仔细擦除;②大量污染物:配置5 000~10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或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漂白粉完全覆盖污染处,作用时间超过30 min后,仔细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采用专门的容器收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呼吸道分泌物,并用含20 000 mg/L含氯消毒剂,按污染物、消毒剂比例1∶2浸泡消毒2 h进行无害化处理。

2.4 科室消毒隔离规范管理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与控制,病区加强通风,必要时采取机械通风,并在诊疗区域放置快速免洗消毒液,加强诊疗区域的环境清洁、消毒及医疗废物管理,医护人员上班期间规范穿戴帽子、工作服、医用外科口罩、手套、护目镜及面罩。病房内中央空调不予开放,并关闭病房房门,鼓励开窗通风。

2.5 统计防护用具储备及规范管理

科室安排专人确认科内目前的医用外科口罩储备量,保障口罩每4 h更换,规范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执行防护用品使用情况交接班。护目镜可在取下后使用2 000 mg/L有效氯浸泡30 min消毒,流水冲净后干燥备用。科内严格做好防护用具的储备统计及规范管理,确保上班人员的职业防护保障。

2.6 科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医护人工作过程中需要面对较大的压力,可能引发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焦虑症和抑郁症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3]。为缓解护理人员的身体状态及心理状况,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氛围,帮助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并且在物质上给予奖励的同时,更注重精神层面的鼓励,另外设有心理学教研室,对心理压力过大的护理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指导其学会疏导和转化自己的情绪,以预防心理应激性疾病的发生。②科室选出疫情联络员,负责传达每日疫情最新信息,并负责每天填报科室成员体温及外出情况,及时反馈。③为保障外院人员的安全,仅安排本科室护理人员上班工作。④在岗的护理人员每日互相监测体温,在家待命人员每天与联络员汇报自己的体温、有无外出、外出所采用的工具及外出地点、有无接触疫区返乡人员及疑似感染人员。外地返沪人员主动在家隔离观察,隔离期间每日上报体温及有无呼吸道不适情况。⑤护士长组织安排科室所有护士一起观看减压视频,积极开展心理疏导,舒缓紧张、焦虑情绪。⑥实习生遵照国家延迟学校开学时间要求,一律暂停实习,具体时间配合学校统一安排。⑦护工及陪护人员每天早晨测量体温,并及时告知科室联络人员。

2.7 协调病房收治安排

科室根据病区实际收治及患者病情状况弹性优化排班,医护协作对日常工作及患者收治进行调整:①优先收治急诊、恶性肿瘤患者,普通患者适当放慢节奏,循序渐进收治,不集中收治患者,尽量将患者分病房安置;②对择期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延期、错峰进行;③责任护士在患者入住前先监测患者及其家属的体温,再次询问有无接触史、外出史及发热、咳嗽等症状,确认无误后,在常规入院宣教的基础上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相关知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若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应尽快完成相关检查,转入发热门诊,并配合医师通知医务处迅速启动院内专家组在线会诊。

2.8 针对疫情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月22日组织制定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4],在常规入院宣教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的相关宣教。

2.8.1 入院宣教: 在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认真阅读《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患者及家属病情告知承诺书》,并放入病史内进行保存。宣教内容:①每位患者至多只允许1位家属陪护,陪护家属必须全程佩戴口罩。②请前来探视、陪护人员佩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未佩戴口罩者将谢绝进入医院区域。③入院后不得请假外出。④家属探视时间为上午10:00~12:00,下午16:00~18:00。⑤如自觉发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8.2 出院宣教:患者出院时,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宣教内容:①家中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呼吸新鲜空气,有条件可以每天适当晒太阳,注意保暖;②减少外出,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和人流密集区域,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聚会。特殊情况必须外出时,应戴口罩,外出后及时洗手、洗脸,更换衣服;③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请及时就诊。

3 小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作为抗击感染的一线场所,应严格做好相应的防护隔离措施。本文总结了消化内科病房疫情期间的防护管理经验,包括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工作流程、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培训、做好防护用具使用登记及储备的管理、科室成员心理建设、患者收治及身心健康指导工作等,以期为其他内科病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医用口罩医护人员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戴口罩的苦与乐
意林(2020年9期)2020-06-01 07:26:22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08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雾霾口罩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要戴口罩的雾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