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爱琴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绿色发展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大事,业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时代课题和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关注绿色发展问题,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而且在多个场合对绿色发展进行了系列阐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科学阐述了我国绿色发展的目标设计、价值取向和制度保障,呈现出目标、价值、制度等多维度的思考。这种思考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深刻变革,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崭新而深刻的认识,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3月至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陕西和山西的时候,再次专门论述了绿色发展问题,并对坚持绿色发展战略提出新要求,进一步显示出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时代担当和坚定意志。因此,从目标、价值、制度三重维度研究和释读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贯彻落实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不仅作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描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而且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P36)的宏伟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宏伟目标的确立,彰显了党致力于改善人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积极打造绿色中国的治国执政理念。党的十八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谋求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实现人民福祉的战略高度,围绕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论述和批示,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在这些讲话和论述中,最根本的一条主线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因此,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层面思考阐述我国绿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是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重要维度之一。正是从这一维度出发,习近平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P231)“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3](P211)在习近平眼里,美丽中国就是“天蓝、地绿、水清”。2015年11月15日在土耳其举行的G20峰会上的发言中,习近平指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4]。 2020 年 3 月,在浙江考察时他强调:“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5]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丽中国的目标是对过去只注重发展经济、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欠债的纠偏,关系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全局。以此为认识基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就推进绿色发展做出系统的顶层设计与具体部署: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6]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并把“建设美丽中国”纳入“十三五规划”,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写入国家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之中。2017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从如此高的层面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战略定位,并强调“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是第一次,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执政党中也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胸怀视野,彰显了我们党作为负责任大国执政党的使命担当和对美丽中国崇高理想和目标的执着追求。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当代中国人民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重要目标维度。也正是因为从这样的目标维度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绿色发展实践中就会有无比坚定的勇气和定力。只要不符合、有悖于美丽中国的事情,都是必须予以改变。例如,针对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查处违建和加强秦岭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总书记的指示下,上千栋违建别墅被拆除,秦岭北麓复返自然状态。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秦岭考察时强调:“陕西要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7]美丽中国宏伟目标反映了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强烈的问题指向性和目标的前瞻性特征,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绿色发展重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维度,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更为促进中国绿色发展提供了主体性的能动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维度从根本上成为了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石和价值取向,统摄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整个逻辑结构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维度使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有了深厚的、丰富的内涵,即: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绿色发展的根本宗旨,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加强绿色发展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这些丰富内涵蕴藏于习近平的一系列讲话、报告和批示中。早在2004年习近平就指出:“我们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能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而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8](P37)这一重要论述包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2010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9]这一表述突出强调了生态环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价值与功能,明确了绿色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取向。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0]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1]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2020 年 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之一,并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在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中的具体体现。此外,习近平关于全民义务植树的论述,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关于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的重大命题,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讲话等,也体现了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价值取向维度不仅蕴含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价值主体的广泛性、价值客体的优越性和价值目标的崇高性等特征。所谓价值主体的广泛性,是指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致力于实现的绿色发展的享有者的范围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这一价值取向所强调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生态文明,其价值主体是“人”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谓价值客体的优越性,是指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实践所致力于实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属性具有巨大的优势,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真实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的文明形态。所谓价值目标的崇高性,是指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凝结着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对于人的发展的执着追求。作为一种全新的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肯定、彰显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本质力量和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必然选择,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惠民之路的科学把握,对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民幸福三者内在关系的深刻认识。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才能激发起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实现美丽中国的绿色强国之梦。因此,践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只能借助中国人民的智慧,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要在人民群众中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因为这一价值取向实质上就是以增进、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最终利益为根本价值诉求,也就必然会将人民群众中蕴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激发出来,为促进中国绿色发展提供主体性的能动力量。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与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关,还与生态文明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构建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的迫切的需要,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正是适应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这种现实需要而形成的。因此,从制度层面思考解决我国绿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是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又一重要维度。
正是从制度维度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2](P104)。“最严格的制度”首先表现在制度的建立上,要根据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使生态文明制度的内容服务于解决我国生态环境出现的实际问题;其次表现在对制度的执行上,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目的在于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这就必须要实行“最严密的法治”,依靠法律的执行来规范生态文明建设行为。
以制度为认识维度,党中央做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此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3]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4](P14-15)2015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列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内化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
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1月启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明确将通过设立若干试验区,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国家级综合试验平台。这一意见的出台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改革方向,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指导,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2016年9月19日,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同年11月28日,习近平对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15](P395)2018 年 5 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11]
没有生态文明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不可能有绿色发展实践。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制度,发挥制度对绿色发展的保障和规范作用。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制度设计,为中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和理论指导。新时代,我们要根据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使生态文明制度的内容服务于解决我国生态环境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必须实行“最严密的法治”,依靠法律的执行来保障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的落实和有效运行,真正做到依靠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规范生态文明建设行为。
如前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从目标、价值、制度等维度科学阐述了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如何解决现实中的生态环保问题、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如何处理治国理政的新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表达了新时代全国人民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夙愿和价值追求,又适时呼应了全人类对构建地球美好家园的共同愿景和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充分彰显了党在新时代建设绿色中国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对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总是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研究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新时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资源枯竭等)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并就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和作出批示,科学回答了如何解决现实中的生态环保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1]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更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满足老百姓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的美好夙愿,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6](P3)“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1]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深刻表达了我国人民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夙愿和价值追求,回答了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始终以满足人民对绿色家园、美丽中国的生态诉求为初心和使命,走绿色发展之路。正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7](P50)
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约束趋紧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自然规律,顺应人民对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的期待,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融入治国理政宏伟蓝图,最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包括绿色发展理念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并把绿色发展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绿色发展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因为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建成“美丽中国”,才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利和根本利益,为党的执政赢得民意和政治上的认同与支持。绿色发展理念也深化了党对自身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凸显绿色、健康,充分彰显了党的绿色中国的执政新理念。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而在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中,“绿色发展”成为高频词。尤其是政绩考核的“指挥棒”,越来越清晰地指向绿色低碳,而去除了“GDP紧箍咒”,坚决落实生态环保 “一票否决”制。2013年12月,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各类考核考察要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的权重,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2015年8月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调显性责任即时惩戒,隐性责任终身追究,让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耳畔警钟长鸣。2017年8月14日习近平在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作出的批示中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15](P397)2018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11]2020年 4月在陕西考察时,他告诫党员干部一定要吸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当好生态卫士。
20世纪中后期,日益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生存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世界人民的持续关注。人们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走绿色发展之路,构建地球美好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愿景。2008年12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球倡导和推介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呼吁世界各国把“绿色发展”作为一种重要施政理念,迅速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和集团的积极响应。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响应,制定相关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承担国际义务,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庄严承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18]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17](P24)2020 年 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指出: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由此可见,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形成适时呼应了全人类对构建地球美好家园的共同愿景和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为解决世界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新课题,尤其是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我们更应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国际合作,为推进国际绿色发展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维度,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维度,从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厉的法治的制度维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的新思想,进行了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新境界。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适时呼应了全人类对构建地球美好家园的共同愿景和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刻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夙愿和价值追求,充分彰显了党的绿色中国的执政新理念。在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中国的绿色发展扎实有序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充满盎然生机的美丽中国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对推进国际绿色发展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不仅对当代中国绿色发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必将继续为解决中国绿色发展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引领中国绿色发展的前进方向,对全球生态安全和“美丽世界”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