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课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2020-02-12 19:34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彭 法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微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围绕一门学科或课程的某些重要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一般来说,一个视频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5分钟。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微课视频不超过十分钟。这种教学方式最初是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推广和运用,效果显著。近年来,由于微课制作较为简易且成本不高,被广泛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围绕微课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进行总结,提出一些对当前思政课教学具有资鉴的原则。

前言

对于微课教学,国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它们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微课教学体系。国内最早是一批中小学教师将微课运用于教学。一些学者也围绕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难点、资源开发及重要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微课运用于高校的课程,最主要是近十年发生的事。相关的理论文章也多集中于近十年。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走在了贵州省前列,在微课教学方面亦如此。早在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申报的“高校思政课微课教学初探”入选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围绕此项教学方法改革,贵州师范大学的思政课教师们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学校层面给予资金及技术的支持。早在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率先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等形式。对于思政课的改革,给予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学校先后对一批微课教学改革的思政课程进行资助,并先后引进了一系列网络教学平台。

二是全体教师倾注大量精力,精心设计微课。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高校思政课微课教学初探”获批“择优推广计划”为契机,组织了一批教师对相关课程精心设计了微课。

三是将微课运用于教学,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贵州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每门思政课都拿出一定的课时用于网络教学或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教学中,微课作为重要的视频教学资源放置于网络教学平台,以便于学生的网络学习。学生在学习这些微课视频及相关的文字资源后,再进行课堂讨论。

2018年,根据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精神,贵州师范大学对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网络教学不占用课堂教学课时,但仍然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其中微课教学仍是学生网络学习的重要内容。

一、微课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被充分地运用于思政课的教学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抬头率、获得感明显上升,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对思政课的评价也是越来越高。

但是,一些学校的思政课改革力度越来越大,改革的形式多样,一味的追求形式,将思政课包装得越来越花哨。在华丽的外表下,思政课的改革仍然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我们仅从微课改革这个角度来看,就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在微课制作、设计上存在制作水平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很多时候,微课的制作都是教师自己独自完成。现在网络上有各种制作微课的软件,非常便于使用,微课的制作成本也较低。加之一些教师本身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很多微课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显得有些粗糙。以前微课运用于中小学时,主要是一些理工科教师在使用,且多是针对某一题目的解答、某一重点难点的讲解,且学生有升学的压力,这使得微课的缺点未充分的暴露出来。但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后,微课的缺点便逐渐暴露出来了。一些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又没有对内容进行认真的设计,导致吸引力不强,学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愿意观看和学习了。

二是微课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一些微课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够紧密。微课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体系及社会重难点问题而展开,并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使教学锦上添花,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抬头率。但是,一些教师重形式而轻内容,忽视了微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忽视了学生最关切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微课的学习兴致不高。又如一些教师又过度依赖微课等现代信息手段。个别教师不只使用一种方式,而是微课、慕课、微信、QQ、微博等多种形式、方式交替使用,使学生应接不暇,甚至产生反感情绪。此外,教师在运用微课等教学方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够。事实上,如果过度依赖现代信息技术会割裂、弱化师生的情感交流,削弱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使用微课时,往往考虑的是自己使用了还是没使用,而不是考虑这种方式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接受。使用微课教学后,学生的自主性更强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但学生是否已经真正地学习了,一些教师实际上是不清楚的。

三是一些思政课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微课等教学形式,依托的是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信息技术要充分运用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二、微课视阙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总结近年来微课教学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为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成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是规范性原则。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思政课的教学与改革,呈现出了一些乱象。各高校虽然都能严格按照05方案开课,但在教学形式、开课方式等方面还是有很大不同,思政课的建设很不规范。例如一些学校过于依赖微课、慕课,学生多数时间都在网上学习,课堂教学学时大量压缩。一些学校以课内、课外实践的名义,大量占用课堂教学课时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一门“关键课程”,一定要规范地办好,不能在各种各样的改革名目下消解思政课的权威。因此,思政课一定要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规范地开课,唯如此,才能彰显思政课“不可替代”的地位。

2018年以来,特别是2019年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各高校在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开展、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已较规范化。

二是适度性原则。任何一门课程,要保持其吸引力,一定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只有不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够确保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过分的依赖现代信息技术,一味追求所谓的改革创新,而不将注意力放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上,则改革极有可能走向失败,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主次不分,网络教学反倒成了主要,课堂教学成了补充,那就显然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了。就如微课的使用,如果大量使用微课,不但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对待甚至反感。

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要牢记的一点便是改革要把握一定的度,“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微课甚至慕课,都只是一种教学资源,只能作为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事实上,其他形式的改革亦如此。

教学工作要因材施教,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状况,不断改进、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但一定要适度。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认真地研究教材,在参考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书等系列参考用书基础上,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各章各节之间的内在逻辑,熟悉每章每节的重难点,理清教学内容可能涉及到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如何运用相关原理解释、解决这些问题,并将此作为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并制作成微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使用这些微课,确实能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是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思政课越办越好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就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要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还任重道远。

单从微课的教学来说,此前我们都是将固定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后,放置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使用,这和之前传统的纯粹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创新与进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微课的教学方式如果不进行新的改进,势必就要落伍了。现在各种APP不断涌现,抖音、快手等成为青年学生的喜爱。思政课教师也可将一些微课或一些学习内容,以当前学生喜爱的形式,在学生喜欢使用的APP上呈现,这既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进,又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改变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那种枯燥缺乏味的刻板印象。

除了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更重要。当前,“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给青年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混乱。现在我国又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思政课必须要关注这些现实问题,给学生答疑解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否则思政课就会失去其真理的魅力。

四是主体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这里的主体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学成效得以显著提高。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当前,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之下,全社会形成了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思政课教师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要”的要求,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充分展现了思政课的魅力。

从学生的层面来说,当前部分学生未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主动。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研究,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实际上,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都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

五是实效性原则。思政课办得好不好,作用有没有,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实效。从微课的角度来说,微课短小精炼,使用方便,很多教师都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广泛使用。但由于微课多是用于网络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没有根据教师要求认真学习微课,往往很多时候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即便是在网络平台中设置成进阶式学习方式,学生仍然可能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学习。学生有没有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没有真正的入脑入心,实际上是很难量化的。很多时候,思政课的教学最终就是以学生的考试而结束,但学生分数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体现教学的实效,这就往往使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流于形式。

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规范地、扎实地运用好课堂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一定要扎实研究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便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高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思政课教师们也对此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是,回顾这些年来高校思政课在微课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一些问题也非常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政课改革中一定要遵循规范性、适度性、创新性、主体性、实效性等原则。在遵循这些原则基础上,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