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铁太郎战略思想问题探析

2020-02-12 19:34王瑞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军备战略思想佐藤

王瑞麟

(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一、佐藤战略思想的产生背景

1905年9月5日,日本与俄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不仅胜利结束了日俄战争,攫取了俄国在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地区的原有各项利权,更掌握了西太平洋的海上主导权,成为帝国主义强权之一,而且既可以朝鲜半岛为跳板继续在东亚大陆扩张,也可依托英日同盟的保护向太平洋和东南亚海域实施扩张。大陆扩张需要陆军,海洋扩张需要海军,日本海军“观察世界列强态势及其在东洋的利害关系后”,认为“建造新锐舰艇,扩大海军军力能够“维持帝国既得之地位,并伸张利权”,并在1906年9月28日提出了包括“20000吨级战列舰3艘、18000吨级装甲巡洋舰4艘、4500吨级二等巡洋舰3艘、900吨级大型驱逐舰6艘,400吨级驱逐舰24艘,潜艇6艘”在内的庞大造舰案,但该案被日本政府否决。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在帝国主义列强中较弱,加之为准备日俄战争,日本已经付出了“陆海军军费在岁出中所占比例从未低于45%,到战争结束时,国债总额已经从6亿日元飙升到24亿日元”的代价,加之陆军同样提出了扩军案,政府在紧缩开支、重整经济的情况下,无法同时满足陆海军的扩军需求。在未来的军备扩张预算中占有更多份额,成为了日本海军的首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海军认为用一套以海军为核心的国防战略思想来说服“国会、内阁和上层官僚的主要成员”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一战略思想也要能为日本海军未来几批高级军官提供指导。在此情况下,以山本权兵卫为代表的海军高层选择了时任日本海军大学教官的佐藤铁太郎,令其创建一套国防战略思想体系。

山本权兵卫选择佐藤铁太郎的原因有三:其一,佐藤铁太郎服役经验丰富,不仅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指挥“赤城”号成功撤离战场,而且作为第2舰队首席参谋参加了对马海战,熟悉海军业务;其二,佐藤铁太郎曾在1899年任驻英海军武官期间,详细研究了菲利普·霍华德·科洛姆(Philip Howard Colomb)的海战理论和英国国防史,能够借鉴英国海军的历史经验;其三,佐藤铁太郎在1901年任驻美海军武官期间,对马汉的海权理论研究较为深入,拥有扎实的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基础。基于以上原因,山本权兵卫选择由佐藤铁太郎来创建日本海军的国防战略思想体系。佐藤铁太郎也完成了这一任务,在1902、1908年先后完成了《帝国国防论》和《帝国国防史论》,全方位阐述了他的国防战略思想。

二、佐藤战略思想的内容

佐藤铁太郎依据马汉海权理论和科洛姆海战理论,结合日本国情,将海军战略思想分为国防战略的目的与重心、军备建设与经济的关系、海洋区域拒止学说三大方面,并集成于《帝国国防论》《帝国国防史论》中。

针对国防战略的目的与重心这一问题,佐藤铁太郎认为国防的最高目标是保全日本的“国体”和国土不受侵犯。基于此,佐藤对陆军的“大陆扩张论”进行了严厉批驳,认为“纵观自古以来的大国兴衰的历史,无一不是兴于自强,而亡于侵略”,并通过研究欧洲古代和近代大国兴衰的历史和丰臣秀吉侵朝失败这一史例指出“威震宇内,扩张国土,却在不知不觉间踏上与追逐帝业相反的道路”,是“最为愚蠢的”,日本正是因为侵略他国失败才使得“万世江山得以确保”。佐藤不仅对“大陆扩张论”进行了全面否定,还认为日本作为岛国,应效仿英国的强盛之道,即发展海军,采纳“海洋主义”以“追求财富于海外”,发展国力和军力;进而“将自身的统治扩大至尚未开化地区”,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扩张,从而使日本成为西太平洋的主导者。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当坚持“海主陆从”,建设一支大规模海军和满足本土防卫的精干型陆军,即便日本遭遇陆军大国入侵,也能以海军将入侵陆军拦截于海上,最大化利用日本四面环海的岛国地理优势,以海洋天堑和海军力量构成主要防御,维护日本的国家安全。由是可见,佐藤铁太郎认为国防战略的目的是“以防守自卫为宗旨,以确保帝国的尊严与国民的福利,维护东洋的和平为目的”,国防战略重心则是:建设一支大海军和精兵性质的小规模陆军,维护日本的国防安全。

佐藤虽然认为军备的基础是自卫,但并不是和平主义者。对军备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佐藤一方面对普丹战争和17世纪英荷海洋争霸战争的历史进行分析后认为“国家贫富与其军备耗费多少关联不大,关键要看国家是否能正确掌握军备建设的轻重缓急”,“吝惜军备投入则国家衰亡可期”,主张军备应当依据国家安全的需要和军种优先度,适度扩张军备,并制定统一的长远规划来完成军备建设。另一方面从国家财力与军备的关系出发,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之间的兵员数与国家人口比、商船吨位与军舰吨位比、进出口船舶吨位与军舰吨位比、军费与通商贸易额之比、人均军费与进出口额之比进行比较后发现,日本军费依旧有增加的空间,而且认为海军军备扩张可以带动海洋贸易、造船业、海洋渔业等行业的扩张,从而带动钢铁、光学、电气、机械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国家财富的增殖,经济增长后反哺海军军备扩张的正向循环。佐藤这一主张实质上是对马汉“一个海洋国家——这个国家必须稳定地立足于广泛的海洋贸易的根基之上”和英国海洋霸权形成历程的完全模仿,对于战争导致的国家劳动力损失问题,佐藤认为应当根据军备建设需要维持足够的兵员数即可,而且要加强对军人的教育,使其能够“将军人作为一个常规职业,以免养成无法适应正常婚姻生活的惰性”。此外,佐藤依据日本海军为志愿兵役制,陆军为义务兵役制的特点,认为海军比陆军更节省人力。由是可见,佐藤铁太郎对军备建设与经济的关系是:依据国家安全的需要和军种优先度,制定统一的长远军备扩张规划,以海军军备扩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和军备扩张的良性循环。

佐藤铁太郎国防战略思想着力最多的方面,就是海上区域拒止学说。对于日本的海洋防卫,佐藤基于日本海岸线漫长、东部和南部濒临广袤的太平洋,西部为日本海、黄海等相对封闭海区,主要工业城市集中于沿海地带的特点,和对马海战中的战斗经历提出了“三线国防”理论,即“第一线为敌国海岸、第二线为公海、第三线为本国海岸”,“第一线根据作战区域又分为甲、乙、丙三线——甲线为敌国海域、乙线为公海、丙线为本国近海”。按照这一学说,一旦日本与假想敌爆发战争,日本可以用强大的一线海军兵力前出至敌国领海实施封锁,即便封锁不成也可实施公海上的舰队决战,从而将防线前推至太平洋,通过对海洋的控制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目标。佐藤的“三线国防”学说,是典型的以攻势手段来实现防御目标的海上区域拒止学说,也是对马汉“拥有一支相当规模的海军,通过其对海洋的控制,便可防止入侵”这一主张的移植。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佐藤铁太郎借鉴英国的“两强标准”将日本的假想敌定为美国,并与秋山真之一同在1907年通过计算导出“对美七成论”,即日本海军军力水平必须达到美国海军的70%,才能达到“战成平手”的水准。

综上所述,佐藤铁太郎国防战略思想的核心论点如下:以自卫为目标,建设一支大海军和精兵性质的小规模陆军;依据国家安全的各项需求和需求优先度,制定统一长远军备扩张规划,以海军军备扩张带动经济发展;以“三线国防”和“对美七成”学说建设海军和制定相应战术,实现对美国的区域拒止和对西太平洋的绝对掌控。

三、佐藤战略思想的影响与评价

佐藤铁太郎的《帝国国防论》《帝国国防史论》一经发表,不仅得到了伊藤博文、东乡平八郎这类政界和海军界元老,也得到了以原敬为首的部分资产阶级政商界人士的认同。依托佐藤的国防战略思想,日本海军得以在1907年《帝国国防方针》中确认美国为假想敌,使得原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在1913年成功组阁,日本海军也依托佐藤思想扩张为一支远洋海军,二战后日本重新确立国家认同时,也将佐藤思想延长为“海洋国家日本”构想,足以反映其影响深远。

但佐藤国防战略思想更多的是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佐藤铁太郎创建其战略思想是为了海军的部门利益,出发点不够客观;其次,日本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后进国,不具备以商业竞争扩大市场的条件,只能依靠陆军武力强夺,佐藤铁太郎无视这一事实,片面强调海军的重要性;最后,佐藤的国防战略思想只适用于战列舰海战,不适用于飞机、潜艇、航空母舰等新技术兵器主导海战场的时代,日本海军也因为对“大舰巨炮主义”的教条式执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败亡。以上均为佐藤海军战略思想对日本海军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佐藤铁太郎国防战略思想,是明治以来日本政界、军界、财界一部分人“借助在东亚的特殊地位,开发这一地区的资源和市场”,从而“将日本经济的基础转移到远洋贸易和商业开发上”主张的缩影。虽然不乏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入手思考海军战略问题的可贵之处和“专守自卫”的观点,但由于对海军军种利益的鼓吹、屈从于陆海军派阀斗争的需求、盲目模仿马汉海权论和英国海上霸权发展历程的理论缺陷和海军技战术的革新趋势,使其虽然令日本海军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更多的是不良影响,从而随战争走向败亡。国防战略思想的建构,一定要客观、科学地服从国家利益的要求,进行审慎地制定并及时更新,才能指导海军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军备战略思想佐藤
军备控制的战略思维
佐藤学:世界上没有比教师更难的工作了
佐藤海山的诗
意外事件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
简评《三十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与军备》
秋山真之及其战略思想
今日中国应呼吁列强裁减军备 发展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