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新格局

2020-02-12 19:34李小贤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众价值观核心

李小贤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一时之胜决于力,千古之胜决于理,价值观在社会文化发展中起着中轴作用,是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之争的本质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①经过八年的宣传教育,中国民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究竟如何,认同教育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

在心理学上,认同即认知和同一,包括认知、认可和践行三个渐进的层次。认同有自发认同和被动认同两种,自发认同是主体基于自由意志对外在价值观念的欣赏、接受、内化、践行和自愿传播的动态过程;被动认同是主体因外在的长期引导或灌输而逐步了解、认可、接受某种价值观并愿意践行和自愿传播的动态过程。不管是自发认同还是被动认同都要经历接受—内化—践行—传播四个阶段,四个阶段是依次递进的向前过程。主体认同的结果都是使某种价值观成为自身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而且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宣传使该价值观也被他人认可,最后能够转化成为社会大众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认知,并逐渐认可,最终自觉践行的过程。为了客观准确地了解中国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我们分别从认知情况、认可情况和认同情况三个层面进行了调查,我们采取了以问卷调查为主和访谈为辅的调查办法、借助洛阳理工学院的学生向全国发放调查问卷1000分,纸质问卷800份,电子问卷200份。收回纸质问卷787份,电子问卷195份,共计982份,回收率98.2%。调查结果如下:

1、认知状况

第一,超过八成的调查对象基本能够说出十二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被问及能否准确说出“三个倡导”所涉及的十二个价值观时,回答能准确说出的占29%、基本能说出的占52%、仅仅知道几个的占12%、完全不清楚的占7%。

第二,九成以上的调查对象部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当被问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时,回答“会背、完全理解深刻内涵”的占7%、“会背、不完全理解内涵”的占10%、“部分会背、部分理解其内涵”的占36%,“不会背、部分理解其内涵”的占13%,完全不清楚占9%。

第三,调查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存在不平衡性。就社会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而言,教师和公务员最高,其次是学生和文化工作者,而农民、自由职业者及偏远闭塞地区的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较差。

2、认可状况

第一,七成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当被问及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时,有31%的人选择了“非常有必要”,48%的人选择了“有必要”,选择“没必要”的人占21%。

第二,调查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状况存在非全方位性。认为我们国家能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目标的调查对象达到69%,有33%和39%的调查对象对建设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但是认为我国能够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目标的调查对象仅占21%。

3、践行情况

第一,调查对象对于促进社会民主、公平和正义的参与意愿不强。当被问及“假如举行民主听证会,您会怎么做”时,选择不会参与的占55%,选择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诉求的占18%,选择积极参与但不会发言的占45%。当被问及在找工作时受到了性别、家庭、种族等方面的歧视会怎么做时,选择忍气吞声的占62%,选择借助媒体解决问题的占18%,选择诉诸法律的占7%,选择向相关主管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情况的占13%。

第二,调查对象爱国践行意愿较强,但在诚信和友善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当被问及“假如您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在不友好地评论您的国家,您的反应是什么时”,选择黑他(反对)的占34%,选择义愤填膺、据理力争的占43%,选择一笑了之的占15%,选择不确定的占2%。当被问及“如果您取款时,取款机多吐出300元钱,您会怎么做”时,选择会退还的占75%,选择不会退还的占8%,选择不确定的占17%。当被问及看到有老人在马路上摔倒会选择扶起他(她)吗,选择会扶起的占36%,选择不敢扶害怕被讹诈的占37%,选择不确定的占27%。

4、认同现状总结

几年来,经过传统媒体和学校教育不懈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存在不平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状况存在非全方位性,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低于认知程度。民众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在面临风险或者面对诱惑时禁不住还可能舍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道德准则,这种知行不一的行为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层面到践行层面的转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原因探析

1、社会转型带来的消极影响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文化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第一,社会环境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保持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也出现了贫富差距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社会诚信缺失等众多社会问题,伴随而生的唯金钱论等错误思想直接影响了民众的价值取向。第二,内部宣教缺位。虽然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宣传教育工作,但由于正面宣教出现手段方法单一、形式内容老化等问题,导致部分“易感人群”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人生观缺失、价值观混乱等状况。第三,认识存在误区。部分人崇尚“实用主义”、认为政治理论无用,主观上缺乏学习动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入脑入心。

2、西方敌对势力的大肆渗透

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对中国的崛起不怀善意,甚至个别国家把中国列为其战略对手,他们不仅运用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科技的硬手段对我国进行打压,而且近些年加大了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一是理论渗透。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西方渗透攻击的主要方向,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大肆宣传所谓的普选制多么的平等,借此来攻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疯狂鼓吹两党制多党制多么的民主,借此来攻击我国的政党制度,严重影响了民众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程度。二是价值渗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西方大肆宣扬的“普世价值”也对我国社会原有的价值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三是文化渗透。国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电视剧、歌曲、故事等不厌其烦向中国民众传播西方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部分民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3、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导向功能弱化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成熟之前,社会主要传播媒介是电视和报纸以及广播等传统媒体,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宣教工作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我国在互联网意识形态这一新战场上准备不充分、跟进不及时,导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话语权争夺中处于下风。主要表现在:一是主流媒体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引导力弱化。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信息的媒体比较少,官方媒体在民众中的可信度最高,容易主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在新媒体时代,对于社会事件进行公共讨论的氛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单向的媒体新闻报道方式,官方媒体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角色正在显著弱化。二是突发事件常常引发意识形态论争。近几年来,几乎每次社会热点事件出现后,都会在微博、微信和网络论坛上出现意识形态方面的论争,比如近期云南“李心草”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警察执法方式的拷问。三是舆论公众人物的社会影响力日趋增大。在新媒体上,存在这样一批思想深刻、粉丝众多的舆论公众人物,他们在网民中拥有比较高的关注度,他们的观点对民众心理影响力很大,有时会主导舆情发展方向,给官方媒体的正面引导造成重大障碍。

三、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新格局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优秀文化的熏陶作用

古往今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灵魂和血脉,其精髓以故事、诗歌、传记等形式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髓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契合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会使大众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语文课、历史课等课程对青少年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传媒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2、开辟新媒体传播阵地,形成新时代宣传教育新局面

新媒体传播具有超时空性的特征,它不但可以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海量信息存储起来,而且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到需要的信息。新时代的教育者要用好新媒体,积极开辟新媒体传播阵地。一方面,教育者可以把经典文献解读、改革开放成就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的信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在各种新媒体上,使老百姓喜闻乐见、可感可触。另一方面,要开辟贴近百姓生活、吸引眼球、覆盖面广的网上主题栏目。如人民网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中央卫视的网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等评选活动、凤凰网上的“暖新闻”等栏目都深受观众喜爱。

3、推进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壮大宣传教育队伍

要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文明实践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1)推进网络文明志愿行动,集聚网络正能量。发动政治教师、共产党员、进步学生等充当网络文明志愿者,在微信、论坛、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上引导民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驳斥错误言论。(2)引导热心群众协助净化网络环境,积极举报网上违法乱纪坑蒙拐骗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论。(3)转化部分网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新媒体领域存在很多网红,他们粉丝众多、影响力不容小觑,网红中有一些是低俗的,但是也有不少是正能量的人物,教育者应当积极与正能量的网红合作,借用他们的影响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宣扬典型草根人物,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用身边的榜样引领身边人,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要让民众在日常言行举止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就要从民众社会生活点滴中寻找到其落地生根的土壤。尤其是草根榜样,他们都是普通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他们的事迹可感可学,因此草根榜样正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与民众之间交流互动沟通的桥梁。因此要注重对草根榜样的宣传推广,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具体操作上:一是要挖掘好草根社会典型。要坚持在生活中发现好事、在熟人中推荐好人,树立“自强之星”“学习之星”“创业之星”等典型,寻找好干部、好党员、好邻居、好儿媳等各种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先进典型。二是要加大对草根榜样的宣传推广。要发挥多种媒体的叠加效应,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经常性地、不厌其烦地对已有的榜样进行宣传,不但要让身边的榜样所展现的主流价值观真正在人们心中扎根,而且要力争形成“学好人、帮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社会风尚。

5、加强利益引导和制度构建,营造良好的认同氛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自身的利益相关。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同样离不开利益引导和制度构建,我们不难理解,如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褒奖,物质利益有所补偿,精神生活得到满足,人们便会努力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如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不被社会理解反被恶人讹诈,人们便不愿意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应着力从制度层面加强利益引导,通过激励和惩治相结合,构建全社会支持和帮扶“好人”、惩罚“恶人”的良好认同氛围。

结语

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挥优秀文化的熏陶作用,开辟新媒体传播阵地,推进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发挥草根榜样的引领作用,加强利益引导和制度构建,着力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新格局。同时还需要法律工作者、教育部工作者、宣传工作者、大众传媒工作者协同配合,不断创新,从各个维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工作做实做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层面向认可和践行层面的转化。

注释:

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347.

猜你喜欢
民众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