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上火”证发病机理

2020-02-12 19:31姜晓明冯宪敏孔繁利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辣椒素羊肉食用

张 聪,姜晓明,冯宪敏,刘 迪*,孔繁利*

(1.北华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2.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上火”为民间俗称,属中医学热证范畴,是指“火热之邪”侵袭人体造成全身或局部出现一系列“热证”的表现。如出现咽喉干痛、头昏目胀、鼻腔热烘、口舌生疮、流鼻血、牙痛等症状,被认为是“上火”。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上火”的定义仍不明确,也没有系统的检查指标。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口腔溃疡、咽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等炎症和局部感染视为“上火”的一种表现[1]。本文就引起“上火”的常见食物及其机理作如下探讨。

1 牛 乳

婴幼儿奶粉作为婴儿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物质,其主要原料为牛乳,部分婴幼儿在食用牛奶后出现便秘等“上火”的症状。牛乳中β- 乳球蛋白(人乳不存在)和αs1- 酪蛋白比母乳中的含量要高,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过敏原[2]。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分子物质的增多与“上火”密切相关[3]。体液内分子量为300~5000 Da的寡肽类物质的混合物被称为中分子物质,其主要来源于蛋白质的降解产物,通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超出正常水平会对机体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生物膜运输功能障碍、免疫球蛋白生成减少等。有研究发现牛乳经加工后IgA、IgM、乳铁蛋白等免疫蛋白含量显著降低[4]。这可能是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或获得某些疾病的原因。且牛乳相较于母乳,寡糖种类少且含量低[5]。母乳中所含有的寡糖成分能够有效抑制某些促炎蛋白的释放,降低了婴儿患炎症性疾病的可能[6]。Koromyslova[7]等研究发现人乳寡糖还能够抑制人诺如病毒与HBGAs的结合,降低急性肠胃炎患病率。急性肠胃炎患者更容易“上火”,证明缺乏人乳寡糖的奶粉可能会导致“上火”证。此外,潘照[8]等研究发现,“上火”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能量代谢紊乱和黏膜免疫异常的表现,而肠道菌群作为肠道微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机体能量代谢和黏膜免疫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推之,二者在“上火”和肠道菌群的关系间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肖文军[9]等研究发现,食用牛奶粉过量导致的“上火”是肠道黏膜细胞接触了牛奶中的某些物质后引起肠道黏膜发生免疫反应,诱发的局部微炎症,临床表现为口干舌燥、腹痛便秘、消化不良、乳糖不耐症等不适的“上火”症状。

2 肉 类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 抗氧化平衡状态被打破,且氧化作用更胜,导致炎细胞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氧化中间产物堆积的一种现象,是机体衰老和多种急慢性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多种醛类物质,可视为某些疾病的诱发因素[10]。李思敏[11]等研究表明,当机体处于过氧化和抗氧化的相互斗争中时,会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一系列“上火”症状。过多的氧自由基存在是导致氧化应激的主要原因,机体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清除自由基的主力部分[12]。邓宇[13]等研究发现,食用羊肉后,肝脏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及肾脏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降低,且丙二醛浓度升高。说明食用羊肉对机体的酶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了一定的损伤,使机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且机体氧化脂质作用增强。此外,有研究发现大鼠食用羊肉后,肠道黏膜受到一定的损伤,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分泌型细胞功能受阻,肠道内炎细胞浸润程度升高,黏膜通透性增加[14],出现腹泻、腹痛或便秘等“上火”症状。另有研究发现喂食羊肉后的大鼠体温显着增高,显示了羊肉的摄入量上调参与能量代谢的许多信号分子的表达,且摄入瘦羊肉能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大鼠的能量代谢[15]。摄入不同种类的肉均能使人体产生热量,但其产热差异程度取决于肉类所含的蛋白质,例如羊肉蛋白质是餐后产热的强力促进剂,并且甲状腺激素可能有助于该效应[16]。摄入羊肉会使机体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释放增多,影响机体水盐代谢,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水分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粪便干硬[17],是食用羊肉后部分人出现便秘等“上火”症状的原因之一。

3 柑 橘

经基于双盲的口腔食物激发试验研究表明,食用过量柑橘后绝大多数人会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胀、咽喉干痛、鼻子发热流血等症状[18]。橘子中含糖量较高,当摄入过多的橘子,机体会获得大量热量,人体活动的需求消耗无法与之相平衡。且机体糖代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糖类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等,使体内热量过高又得不到及时的散发,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上火”症状。有研究发现随着柑橘果肉冻干粉溶液浓度的增加,其促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且这种促炎作用是通过调节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实现的[19]。柑橘果实中的某些水溶性提取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Citsh1蛋白,能够诱导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及环氧合酶2的过量表达[20],以致机体有红、肿、热、胀、痛等“上火”证的表现。

4 辣 椒

辣椒是我们所熟知的容易导致“上火”的常见蔬菜之一。经调查研究,食用辣椒会加重急性肛裂患者的症状[21]。与健康人相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用辣椒后会引起更为严重的腹痛和灼痛,并出现口腔灼热症状[22]。这与公众认知的辣椒易引起“上火”是相符合的。辣椒素是辣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是一种伤害性感受器,生物学功能包括疼痛感觉和炎性热痛觉过敏,可被辣椒素等物质激活[23]。5- 羟色胺受体参与辣椒诱导的直肠超敏反应,并可能参与辣椒素敏感的人类肠道痛觉通路[24]。有研究表明,细胞内Ca2+超载会激活磷脂酶A2和蛋白激酶C,使花生四烯酸增多,花生四烯酸通过与环氧化酶作用产生大量活性氧[25]。活性氧大量积累超出机体清除能力,使细胞受损,ATP产生减少,进而膜上各钙离子通道打开,胞质中的钙离子显著增加却不能泵出,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细胞凋亡。谢乐[26]等研究发现辣椒素可以提高细胞内活性氧和Ca2+水平。另有研究表明辣椒素可以抑制有益微生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繁殖,降低短链脂肪酸产量,提高游离氨浓度,升高pH,对肠道菌群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肠道健康[27]。

5 坚 果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坚果类食品如花生、核桃过量食用易引起“上火”,出现便秘、口舌生疮等症状。曾今荣[28]等研究认为食物经过炒制会先后丢失自由水和结合水,当有水存在时会自行恢复,这一过程会释放大量能量,造成口腔和上消化道能量过剩出现“上火”症状。而众所周知我们食用的坚果类食品大部分为炒制而成,所以坚果引起“上火”的原因很有可能与其水分丢失有关。此外,坚果中含有丰富的脂质,机体消化坚果时会消耗大量的B族维生素。由于B族维生素具有水溶性,在体内滞留时间较短。可能会导致B族维生素短暂的缺乏,使人体出现烦躁、倦怠、食欲不振、便秘等“上火”症状。

综上所述,因“上火”属于中医范畴词汇,西医又多以炎症代替“上火”,因此尚无完整准确的定义和辨证标准。食物引起“上火”的原因多与食物本身成分有关,且食用的量适当时并不会引起机体“上火”。当摄入过量时才会通过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打破机体内的阴阳平衡状态,出现“上火”的一系列症状。通过查阅文献我们能发现,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上火”时除了应用中西药物外,都要以饮食调理作为服用药物的辅助条件或必要条件,由此看见,食补可能是将中西医结合作为清热去火的治疗方式的重要枢纽。目前国内外研究“上火”机制较少,多以科普宣传进行诠释,具体的“上火”机制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辣椒素羊肉食用
“扒羊肉”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冬补一宝 羊肉
豆制品食用指南
跟踪导练(3)
辣椒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TRPV1通路相关性研究
辣椒素预防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跟踪导练(三)2
羊肉宴引发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