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0-02-12 19:03王保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产力马克思素质教育

王保生,王 仓,2

(1.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者终生追求的崇高目标。当今时代,探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揭示其科学内涵、实现条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最核心的要义是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其目标实现是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消灭旧式分工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基础。为此,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务必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生态文明。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内容丰富、有机统一。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其中,最核心的科学内涵则是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把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视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他曾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能力”[1]330,同时,“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即全面发展人的一切能力,是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强调人的能力的发展和所处环境息息相关。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合理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产生了人的畸形、异化、压抑等消极后果,在此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便被提出。马克思认为,人的能力是多样性的,主要涵盖体力、智力、劳动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其中,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认为能力的全面发展是由人的各方面能力所共同构建的能力体系,可以有不同种类的划分,但是无论如何划分,其能力要实现发展,就要充分挖掘、开发、解放人的能力,使潜在的能力转换为现实能力,而体力和智力则是现实的人行使劳动能力的客观条件,两者相互协调且平衡发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终极目标和根本落脚点。

(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135,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则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因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295,“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515。人的能力不能孤立于社会环境之外,应当把其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得到展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只有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得到体现,没有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的个人,同时孤立于个人的社会也不存在,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从人的发展来看,个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着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与状况,个人社会关系的丰富性体现出其社会地位、状况的充分改善,个人只有在各不同领域得到逐步的完善,个人基本的发展权才能得到保障,才能突出个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地位。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在实践活动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冲破狭隘界限的束缚而进行宽领域、多方面、深层次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与周围发生着社会联系、形成社会关系,他批判了资本主义下的异化劳动对人的的禁锢,使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变成了纯粹的物质交换关系,使社会关系变得异常单一,不仅没有实现个人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发展,反而扼杀了个人社会关系全面发展的的机会。当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时,阻碍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根源即私有制被废除了,异化劳动被彻底扬弃,人从生产中被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个人对自身的完全驾驭,进而人才能从事全面的实践活动,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三)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前提,也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理想,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未来生活状态。马克思指出,个性的自由发展就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1]286。人的个性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层面均衡协调发展,即人们的认知、情感、信念、意志、价值观各种心理因素的综合,这也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诉求。当然,马克思所强调的个性发展并不是无节制、盲目的发展,而是人作为受动性自然存在物,要在自然的合理界限内发展,以遵从自然法则为前提,在人的发展进程中应该追求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

人的个性的发展程度表现为人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独特创造性的发展程度。自由个性的充分展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4]的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最为突出的是个性化发展在物质领域和精神世界的同步发展,而且这种个性化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因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422。作为个体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本质属性,人们只有充分尊重差异,不断完善自我缺陷,自觉发挥个性优越,才能不断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马克思不仅明确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更是对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精辟的阐释。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其是以一定的现实条件为基础的。这个基础概括而言就是要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消灭旧式分工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一)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决定性力量,“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1]507。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当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没能得到满足与供应时,人的解放根本就无从谈起。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极大的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人不再处于人的异己力量物的支配下,而由物对人的支配转变为人对物的分配,社会的财富最终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与此同时,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升,可以为个人提供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这些自由时间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个人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广泛,使其才华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人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

私有制下分工的片面性、强迫性是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性障碍因素,因此,只有消灭这些障碍因素,才是实现真正的劳动自由转化,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1]35。旧式的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使得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的相分离,体力劳动者失去了智力发展的机会,智力劳动者仅限于运用脑力。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受人为划分的工作范围、固定劳动形态的限制,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一方面而偏废了其他方面,这样的片面发展严重束缚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式分工这一障碍根源,把劳动者从这种旧式的分工中彻底的解放出来,促使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发展自我,如此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保障

教育“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53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教育,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实现。接受教育的劳动者可以全面的从事生产活动,而不在仅限于特定生产领域,彻底摆脱了旧式分工对人造成的片面性。“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的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5]195。教育促进劳动者在传承人类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促进新技能的不断提升,从而可以拥有新的认识技能、劳动技能和生产劳动能力,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增长,进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力量源泉。因此,教育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并通过教育使劳动者以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促进生产资料公有制建设,从而成为劳动的主人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主人,以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的物质条件。

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明确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治国理政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现实依据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3]154。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多,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成为现实可能”[6]。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世人瞩目成就,其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义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广泛,更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此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断凸显出对个体差异性的肯定,强调人的自由个性。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的存在的,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因此,教育必须注重个体差异,不能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和一种培养模式,要因材施教,而素质教育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化教育、违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重视人获得完整能力的培养,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7]。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8]。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最大化调动人的主观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完善自我,开发潜能、摆脱束缚,促进全面发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务必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增强思政教育、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是要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人自身人格的完善,让教育回归其本来面目。

(三)为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人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人的和谐发展包括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环境系统有着自己存在与发展的自然规律,规律一旦被人为打破,将会直接影响到生物物种乃至人类的生活与生存环境状态。如果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不复存在,那就无从谈起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9]。人类改造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务必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务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思想层面坚守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实践层面实现绿色可循环发展模式、制度层面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样,才能为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语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对人的深切关照,重点强调的是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基础、消灭旧式分工是关键、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保障。为此,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创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为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目标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生产力马克思素质教育
马克思像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