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中见大”造园手法在高容积率住宅景观的应用

2020-02-12 02:05高迎进王丹宁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中见大容积率住宅区

高迎进,王丹宁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130)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工业园区以及新兴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大量的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工作定居,使城市中的土地更为稀缺与紧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为了缓解城市中的住房压力,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及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增加楼层层高以及建筑密度让单位建筑面积上所包含的土地的固定成本被摊薄从而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高容积率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当中。虽然解决了许多矛盾与问题,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好住宅区中的每一寸土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更加自然健康的人居环境,建设更高品质的景观居住区成为高容积率住宅景观建设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文章将分析高容积率住宅景观产生的原因、特点,并对高容积率住宅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总结其面临的实际问题。针对已存在问题,加入“小中见大”的空间营造理念、思想内涵,为现代高容积率住宅中如何配置高质量的、满足当代人需求的景观环境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二、容积率的概念

容积率,是用来评价在城市中土地的开发利用是否合理、衡量居住人群是否拥有良好生活品质及舒适感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反映出对土地开发的强度。最早于美国芝加哥提出并被采用到纽约的区划条例中。美、日等国称作Floor Area Ratio,简称FAR,英国、香港地区称作Plot Ratio。

容积率又称为建筑面积毛密度,指的是一个项目区块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项目用地面积的比值,它可直接反映城市中土地的开发强度和经济性指标。在一块符合规范的合理项目区域中,土地的利用率越高容积率越高,居住环境品质相对会下降。

三、高容积率住宅产生的原因

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我国的人口总数量高达13.4亿,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涨了有5.84%,并且城镇化率上涨到51.2%,可见我国的人口与城镇化的发展之迅速。在人口众多、城镇化不断发展的国情下,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以及让城市中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2010年国土资源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容积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住宅用地的容积率指标影响要求必须大于1。通过这样的明文规定来限制低密度大户型住宅项目的开发以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随着经济开发区、商业街区、工业产区的高密度快速发展,让本就珍贵的城市土地资源更加紧缺。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外来打工人口也逐渐在城市中扎根,所以之前的低密度住宅区已经不适用于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一块住宅区项目用地的中标是困难及昂贵的,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中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谋取更高的利润,房地产开发商会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增加总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的增加是由两个方面影响的,一是楼层层高,二是建筑密度,通过这样的设计手段来达到高回报的目的,这样的改变导致住宅区的容积率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

四、高容积率住宅社区的特点

(一)具有空间压迫感

由于其建筑体量较大、楼层高且建筑密度大,导致占有很高的空间比例。人在底部进行活动时会有很强的压迫感,在心理上会有建筑离自己很近就像是心里堵了一块石头的感受,让人感觉到压抑。

(二)日照不足

高大的建筑形体会阻挡许多的阳光及日照,建筑的投影会投射到另一栋建筑上形成阴影增加湿冷感,如果是偏低楼层的住户很难拥有充足的光照。

(三)通风不好,容易出现旋风

遇到有风天气,风会在遇到阻碍的建筑物时沿着建筑墙面急转直下,这时可能会形成旋风造成建筑底部冷风强烈。为满足更多的人居住,开发商会设计出许多小户型格局供使用,比如会出现两梯六户、两梯八户、三梯八户等这样的小户型,其缺点就是南北不通透,通风性较差。

(四)私密性较差

高容积率住宅区建筑的排列、组织、围合、组团与低容积率住宅区有所不同,为满足一定的光照、通风等需求,所以会出现很多比较开敞性的开阔空间,这样的空间私密性较差,并且由于建筑密度高、楼与楼之间距离 较近,使住户的居住私密性也较低。

五、高容积率住宅景观面临的问题

关于高容积率住宅景观面临的问题在以往的文献中也有所研究,从物理环境上来看会有光照少、底层出现疾风冷风、声污染、硬质偏多使水域减少的问题。从景观设计上看存在景观层次单一、绿地率比较低、空间的软硬配比不协调、人工造景而缺乏生态意识、忽略居住者的使用需求等问题。

为了让研究更有实际意义更加准确以及对当下高容积率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高容积率住宅区进行实地考察。采用网上搜集资料、现场调研、拍照记录以及对居住人群进行采访的方法,对住宅区中的景观公共设施、园区的绿化、空间的合理利用程度、功能区配置、是否满足居住者的需求、空间的层次营造等进行实地的考察并拍照记录。

根据现场实地调研发现,景观层次一览无余、景观层次单一,空间开阔性较强、空间过渡性欠缺,土地利用不合理,在设计中存在很多没有必要出现且不能完全利用的空间,缺乏景观空间之间的联系、空间序列性较差,对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活动需求、心理需求考虑较少,绿地率较低硬质偏多等,是高容积率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住宅区的环境质量降低,同时也会降低居住者的生活品质,不能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高标准要求。

六、运用“小中见大”解决高容积率住宅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江南古典园林位于繁华的闹市中,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以及地块的限制,其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是比较小的。为了在这样的咫尺天地中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具备意蕴内涵的景观层次,创造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古代的造园家及园林主人巧妙地运用了许多造园手法以及空间营造的方式去打破空间的局限性。

“小中见大”是古典园林中打破空间限定、丰富园内空间层次最常用到且重要的空间营造手法。古往今来学界研究者对“小中见大”空间营造的研究有很多并且理论已经成熟。为充分利用好住宅区中的每一寸土地,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景观居住环境,运用此手法解决现存的问题并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空间分割与层次

一个空间如果对其进行分割,就会有层次上的变化,但不能让其完全隔离而是让分割后的空间与空间之间有所渗透保持适当的连通感,让人观赏的视线可从一个定点空间穿透到另一个定点空间,使观赏的空间层次更丰富且空间与空间之间是相互渗透的。一个景象,直接去观看和隔着一重层次去观看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同样的距离如若隔着很多层次去看给人心理上感受的距离要远很多,同一块空间就会增加深远感和纵深感。高容积率住宅区中的景观层次是单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不能所望之处皆可观赏到而是让其有分隔有视觉上的阻碍,有遮有掩,有虚有实,增加景观设计上的层次,让空间更富有意境与趣味。

经调研发现很多高容积率住宅区中喜欢用开阔的手法去营造空间,这样的空间让所有的景观一览无余,呆板又单调的空间没有层次性和节奏感。为了改变其视若无睹的观赏界面,在古典园林中造园家常常借粉墙把空间分割成若干的院落,并在墙上开设花窗或门洞,或用廊对空间进行分离,这样人的视线就可以透过一面可透屏障看到另一个空间的景象,把彼空间的景象引入到此空间中来,使其互有渗透性。对此我们可以把古典园林中的粉墙、廊引入到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对空间进行分割,对其进行现代镂空设计让空间之间虽有分割但是可透过镂空形成框景看到另一空间的景象,形成近、中、远三层景观,让空间更加深远,搭配合适的乡土植物使虚实的景观观赏效果更佳。

(二)空间对比

1.大小对比

在古典园林中常把两个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空间安排在一起,借助两者之间的对比及衬托给人带来比原空间更大的幻觉感。比如南京瞻园,入口设计成若干个小空间,让人在进入到中心开阔的景区前通过一个个狭窄的空间而感受到主景区豁然开朗的旷达。在住宅区的设计当中为了形成小中见大的效果,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入口与进入到的较为开阔的景区中间安排一个过渡性的小空间,通过入口处两侧围墙与行道树形成的夹景,以及过渡性的小空间,与之后进入的开阔性主景区形成空间上大小的对比,使主要的空间具有一种扩大感。过渡性的空间可以让入口与主景区之间有一个过渡的衔接,避免径直地进入到住宅区中。除了入口设计的空间过渡与对比,在保证整体空间设计协调的前提下不同的功能分区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空间营造方式去设计,就比如直线空间与曲线、折线空间由于气氛上的迥然不同也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对比。

2.疏密对比

在绘画、书法、金石篆刻等艺术中,古人会讲究布局构图、经营位置,不可平均分布,而要疏密有致,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间空。园林艺术虽与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有所不同,但是在总体布局、经营位置上还是要遵循疏密相间的原则。通过疏密的对比,给人不同的视觉及心理体验。在苏州留园的位置经营中,东部石林小院以密为主,景观设计丰富内容繁多,而其他部分的空间变化比较平淡,通过这样的疏密变化相辅相成使空间的节奏张弛有度富有变化。除了景的布局,树木花草的植物配置也要反映出疏密关系,通过点植、丛植、群植、列植、孤植、密植的植物疏密配置对空间进行点缀、限定并起到丰富空间层次和加大景深的作用。在高容积率住宅区中景观的布局我们可以借鉴古典园林中对疏密关系的处理。根据居住人群的活动生活需要把住宅区外部空间分为开敞性、半开敞性空间及私密性、半私密空间,通过把私密、半私密性空间紧密安排在一起交织穿插,形成繁复的景观布局,与满足多人活动的少而疏的开敞、半开敞性空间形成布局上的疏密关系,给人以兴奋紧张和松弛恬静的情绪变化体验。利用植物的疏密配置对空间进行限定围合,并通过植物的种植层次变化,形成密集的植物景观层次与开阔的阳光草坪的对比,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形成观赏的起止转折与高潮。

3.俯视与仰视

古典园林讲究通过自然或者人工对地形进行设计以形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在登高、就低的观赏景视角的变化下增加不同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会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在高容积率住宅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楼层比较高,这种情况下高层住户享受不到底层景观的绿化,那么我们可以在铺装上做变化,改变以往简单又单调的铺装样式,增加铺装的拼贴与花样,使高层住户在俯视下看到优美的铺装样式而感到心情愉悦。用地的不足以及居民对于环境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可以把楼层的一部分及屋顶设计成空中花园,满足高层住户的生活需求,同时高层住户俯视时可以感受到屋顶花园、空中花园、地面绿化设计的多层次的景观变化。

在建筑外立面上选择耐阴、耐贫瘠、易生存的可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不仅可以解决绿化面积少的问题,还可以对建筑立面进行软化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小气候,提高外在环境的舒适程度。同时居民仰视面对大的建筑体量时,外立面的绿化会削弱其紧迫感并提高观赏性。

(三)空间蒙太奇

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是古典园林所特有的特点。在园林的空间艺术中,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把一个个景、空间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序列关系,把静态的景连接成动态的影。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观赏位置不同的连接序列关系给人呈现的景致是有所区分的,同时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就如同电影中把若干个片段剪辑成一本片子,不同的次序编排所呈现的故事情节是不同的,这是电影中的蒙太奇。同样在空间蒙太奇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丰富景观序列,改变及增加可视的角度,让可行走观赏的路径从一条向多条改变。对空间的开合、疏密、大小进行处理,借助景观空间序列的多变性以及景观空间的不同连接次序来增加更多的体验感,从而丰富居住者对环境的多样化感受。

(四)空间导引

经调研发现高容积率住宅区的景观设计往往是比较开阔的,这样一览无余的空间会让人一眼就望到头没有神秘感,同时对于空间的心理尺度也是缩小的。借鉴古典园林空间在疏密关系、引导与暗示关系、掩映与路径方面的处理,对空间做好导引以增强效果。

欲露先藏增加景观的层次感,把景做到部分藏部分显,借助被藏“景”一定程度上的显露给人带来引人入胜的诱惑力。通过植物配置对景进行部分遮挡使景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并有引导人行进的作用。在园路的设计中,为形成景色的变化多样,增加行走观赏的距离,加深游览赏趣的意味,设置曲径让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景致无尽的意味与神秘感。

七、结语

住宅区的本质是为人类居住服务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住宅区不断地朝高容积率发展,在解决了土地矛盾的同时也给住宅区带来了建筑体量大、压迫感强、空间缺少层次感过渡性、公共景观空间少、绿地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住宅区景观空间设计手法进行研究,融入古典园林中“小中见大”的空间营造手法,为其设计发展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文章的浅析为高容积率住宅区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小中见大容积率住宅区
高密度电法在新建住宅区地下溶洞勘查中的应用
小中见大,下笔有神
浅议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容积率
深圳:拟严控城市更新规划容积率优先安排居住功能
无限追踪⑧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创新设计思路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住宅区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策略研究
论书法小品之美
初中数学微课贵在小中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