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历程视角和需求层次理论的老年人养老设计需求研究

2020-02-12 02:05山娜张帆通讯作者王涛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老年人

山娜,张帆(通讯作者),王涛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为达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战略目标,不断提升我国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积蓄力量,我国必须要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因此要积极扶持老龄产业发展,发挥“银发经济”作用,形成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然而,回看整个中国的设计行业,以“大设计”服务理念赋能银发经济发展的动力稍显不足,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度非常有限,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虽然国际上现在已经有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的产品与服务,但由于文化背景的悬殊和社会话语体系的差异,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群,国内市场上虽然也可以看到符合老年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设计,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依然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及养老需求,成为促进老龄化设计快速、长远发展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一、研究背景

一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长期计划生育国策和人口流动,未来我国城乡都必将涌现大量的空巢家庭、独居家庭,空巢和独居家庭特别是高龄空巢老年人和高龄独居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无法回避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退休后工作压力的减轻,手有余钱且乐于消费的老人也逐渐增多。处在人生的“夕阳”阶段,身体机能的退化无可避免,但对不依赖子女和他人的积极独立生活状态的向往仍是老人持之以恒的追求。而支持老年人在熟悉的居住环境中,自信、独立、安全地安度晚年,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是设计行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因此要以老年用户为中心,从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切入来探索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多角度提出老龄化设计的思路,不断拓展老龄化设计和老年学研究的薄弱领域,提升为老年人设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年人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较为领先,对北京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养老设计需求展开研究,可以为设计行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参考、指明发展方向。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生命历程理论是老年学研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强调个体与社会及历史因素的相互关系,可用于个人生活轨迹研究,也可以用于社会组织结构解读和制度变迁研究。

从生命历程来说,70~90岁的老人大多经历了多年战争、饥饿、社会动乱和改革开放,见证了共和国的曲折发展过程,这样的人生背景无一不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理念上烙下深深的印痕,节俭持家成为老年人消费市场主旋律,来自子代的代际支持是一股重要的老龄化设计消费力量。而60多岁的老年人及即将进入老年期的准老年人,则有很多人在青壮年期充分享受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注重健康和自我实现,以更具消费能力和魄力的状态,成为老龄化设计和老年消费市场的生力军。

有研究发现生命历程各个阶段本身是分离的,也是连续的,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的过渡具有连续性和多向性,以城镇老年人为例,晚年的工作期和非工作期难以界定,逐渐模糊了退休过程以及永久退出工作之间的“过渡阶段”的界限,未来随着延迟退休以及信息化的深度发展,会导致人们退休之后也很难从工作转变中分离出来。工作与退休之间界限的模糊,意味着退而不休的人越来越多,为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医疗、出行、健康维护等诸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意味着未来10年新进入老年期的老年人将展现出新的特征。该理论表明,老龄化的进展将是持续的、变化的、多方位的,单纯的考虑年龄的研究和相应的设计解决方案将是难以立足的。针对老年人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变量,对老年人进行人群划分。

(二)研究方法

采用典型样本的入户观察和访谈方法,辅以问卷调查,以北京城区为研究城市,以60~79岁的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16户典型样本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老年人家居环境、家庭成员基本状况、健康状态及生活理念等内容。

三、研究发现

(一)家居环境

适老化改造设计要重视老年人情感需求。北京老年人的住房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二环以内,房龄在20~30年,或者是拆迁后补贴购置的在五环郊区的商品房。熟悉的邻居、熟悉的社区环境,让老人们感觉安全、贴心、便利。老房子通常没有电梯,没有客厅,房间内的物品通常都比较多,有历年积攒的一些旧物或儿女们淘汰的家电或家居用品,居住舒适度不高,居住空间比较拥挤,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屋子的通透感。调研发现,老人的居住空间决定了大尺寸、大容积的产品不适合他们,此外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将大大降低老年人的满意度。

(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代际关系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总体来看,受访老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抱持着“知足常乐”的理念,随着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自己身体健康,无疾病之虞,无贷一身轻,也无多少经济压力,因此绝大多数北京老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如果子女工作辛苦,生活不和谐,家庭有矛盾,或者老伴过世,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往往就不如意。

配偶关系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状况。鳏寡孤独老人精神状况较差,饮食起居无常,经常是凑合着过,生活质量不高,可见“老伴”对晚年生活意义重大。单从需求来看,具有陪伴和安慰作用的、富有情感化因素的老龄化设计具有较大市场空间,但是此类产品设计基本无法取代家庭的地位,反而是相应的配套服务设计以及软性制度设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日常健康状态

慢性病长期化、普遍化、年轻化。进入老年后,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各种慢性病接踵而至。我们的调查显示,老年人对于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慢性病长期化、普遍化、年轻化等疾病谱变化趋势将激发人们对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等产业的需求,符合数量庞大的慢性病老年人及慢性病准老年人实际需要的、针对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设计需求正在逐步显现。

老年人视力状况尚未得到设计界足够关注。老年人几乎都存在视力问题,完全没有视力问题的老年人非常少,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群体中75%的人有眼睛老花问题,既近视又老花的比例有13.3%。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深度进展,既有近视又有老花的老年人数量不容小觑。从生命历程的角度来看,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是,既有近视又有老花问题的老年人,往往是受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较高的群体。虽然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偏爱较高的亮度,目前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老年人和消费市场的足够重视。

(四)小结

调研发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快乐与否与经济状况、儿女的工作和生活、个人健康以及配偶健在与否有很大的关系。从受教育情况、职业发展情况、婚姻情况、健康状况和家庭结构等主要维度上,可以将老人分为以下三类:老当益壮型、知足常乐型、退守失落型。三种类型的老人分布状况如同一枚橄榄:两头分别是老当益壮型和退守失落型,中间最多的是知足常乐型。

老当益壮型。从生命历程角度来讲,普遍善于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有着健康的身体、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可能会有着退休后的兼职。老当益壮型的老年人以年轻老年人居多,伴侣健在,能够很好地利用电脑或者手机等媒介与外界沟通,害怕跟不上社会进步被淘汰而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并愿意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服务于社会,舍得花钱消费改善生活,享受晚年生活,对于品牌的理解更多的偏向于知名度、价格、外观设计等因素,对于优质服务需求较高。

知足常乐型。伴侣健在,子女较为孝顺,可能会有着退休后的兼职,平时通过电视或者居委会活动等与外界沟通,对于先进新鲜的东西并没有特别强烈的主动接触的意愿,较为被动,经济条件一般,物品使用“物尽其用”,有需要才会去购买,品牌概念更多的偏向于节能、省电、好用,对于生命态度较为温和,讲究知足常乐,期待子女平安健康富足。

退守失落型。鳏寡独居者居多,或者是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子女情况一般,空闲时间并没有特定的渠道打发时间,受教育程度一般或者较差,更多的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依靠着电视打发着寂寥的时光,对于生活的新鲜感已逝,很多人都有“科技恐惧症”,对于品牌的理解更多的是口碑和使用质量,关注自身健康,对于晚年生命有着些许无奈的感受,对于随时会消逝的生命更为宽容,生活较为粗糙。

四、养老设计需求分析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来看,三类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重心存在一定的差异,退守失落型老年人的需求较多集中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方面,老当益壮型老年人较之知足常乐型老年人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具体来看,生理需求方面,对保持营养、身体独立性和社会照料的需求是三类老年人的共同特点。在安全需求方面,加强健康管理、减轻环境适应压力以及提高老年人日常居家危险行动警示等的需要在老当益壮型和知足长乐型老年人群体中表现比较明显,退守失落型老年人虽也有此类需求,但是需求意愿并不强烈,反而更需要来自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在社交需要、受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方面,老当益壮型老年人和知足常乐型老年人的需求比较强烈,并且呈现出几个特征:

一是服务设计需求强于产品设计需求。随着老年人需求层次的提升,对于单类产品的需求在逐渐减少,对于相应的服务体系及服务内容的需求随之增加。例如,老年人的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可以通过产品的适老化改造提供解决方案,甚至可以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需要设计出相应的产品,例如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可以通过家用电器的适老化设计来实现。但是老年人的受尊重需要和社交需要的满足则难以依靠具体产品来实现,而必须要借助相应的服务体系,比如通过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习惯的跟踪和分析,引导更为健康和有效的行为方式,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受尊重需求。因此,未来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设计必须要向服务设计转型,以服务来打包产品或者把产品内嵌在服务中,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当益壮型老年人和知足常乐型老年人的需求。

二是可持续设计需求更为显性化。受到身体退行性变化的影响,老年人难以适应快速的人口流动、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挑战,可持续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持续设计并非简单的适老化改造设计,对老年人友好的可持续设计应该包含健康的场所、医疗服务的品质和可随年龄变化而更新完善的设备设施等,需要更多工作、教育、医疗、科研、购物、生产、休闲、居住等城市生活基本要素的融入和支撑,让老年人在生活习惯的社区“一体化生活关怀网”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持续设计可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受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三是养老科技的介入迫在眉睫。养老科技是基于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科技,以补偿老年人日常功能缺失为目的的、旨在解决老年人“独立性需求”“社会认同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心理健康需求”“环境适应需求”以及“健康管理需求”的科技。目前面向老年人开发的智能家居、解决老年人社会隔离问题、缓解老年人环境压力问题和解决老年人认知功能老化困境等领域的养老科技创新是设计的热点领域,例如通过材料应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养老科技的应用,可以监测老年人居家活动中是否遇到问题进而发出安全警示,并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等。养老科技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高社会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老当益壮型老年人和知足常乐型老年人的高层次养老需求,促进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结论

为了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及养老需求,促进老龄化设计快速、长远发展,我们以北京城区为研究城市,对16户典型样本的家居环境、家庭成员基本状况、健康状态及生活理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城区老年人生活规律,注重健康,居有其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小有积蓄,可以说是衣食无忧,部分人还能够实现“老有所为”,有着较高的幸福感;调查也发现了一些以往并没有受到重视的设计切入点,如适老化改造中老年人的情感化需求和复杂的视力情况被忽视等问题;我们从受教育情况、职业发展情况、婚姻情况、健康状况和家庭结构等主要生命历程纬度上将老人分为老当益壮型、知足常乐型、退守失落型三类。三类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重心存在一定的差异,退守失落型老年人的需求较多的集中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方面,老当益壮型老年人较之知足常乐型老年人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老当益壮型老年人和知足常乐型老年人的消费能力较强,建议设计师在老龄化设计中增强养老服务设计、可持续设计的应用价值,同时也需要重视养老科技的研究和使用。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