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食用菌栽培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及实践*

2020-02-12 09:42王丹萍
中国食用菌 2020年1期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教材

王丹萍

(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农业高校担负着培养农业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设置了农业栽培、环境生态等多个学科,对食用菌栽培技术也是农业高校研究的重点科目之一。食用菌是一种大型真菌,可以通过野外采摘和人工栽培方式获得,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8 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高达4 129 万吨,生产总值超过3 524.38 亿元[1]。虽然中国的食用菌产量较高,但食用菌栽培技术发展速度缓慢[2]。通过研究发现,在农业高校中开设《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栽培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业高校食用菌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分析

1.1 食用菌行业人才需求增多

现今,食用菌生产与加工已然成为我国新兴产业,且产业链条完整,发展态势良好。一个行业的发展始终与专业技术人才密切相关。为保证国内食用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出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兼具的高新技术型人才,这不仅是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食用菌生产水平与创新水平的必经之路。

1.2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栽培技术之外,还需要学习食用菌的鉴别、形态、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对食用菌的基本认知。而在课程的中后期,课程的授课方式从理论转换为实践,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的栽培菇房等,观摩学习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注意事项[3]。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关于食用菌栽培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大多为灌输式教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按照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4]。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教师也需要学习相应的栽培手法,以便给学生做示范。从教学的角度而言,《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开设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食用菌栽培能力。

1.4 促进学校建设发展

通过《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开设,农业高校会培养出更多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型人才,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在开设《食用菌栽培学》 课程之前,学校需要引进相应的教学人才,或对本校的教师进行食用菌栽培学的专业性培训,有利于学校师资力量建设[5]。

因此为妥善解决食用菌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在农业高校中开设《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教师、学校、乃至整个食用菌行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6]。

2 农业高校食用菌课程实践分析

2.1 课程实践

2.1.1 课程设施准备

1) 栽培课程教学环境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教学环境可以分为3 个部分,一是理论教学教室,选择农业高校的普通教学教室即可;二是栽培研究室,在农业高校的试验楼中选择一个温度适宜、光线较弱的教室,并配置相关的栽培设备;三是课程实践环境,在周边寻找食用菌栽培基地,作为栽培课程实践环境[7]。

2)《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材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虽然以动手实践为主,但也需要教材提供理论支持。课程所用到的教材按照形式可以分为书本教材和多媒体教材,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理论知识教材与项目计划书[8]。其中书本理论教材可以选择市面上已有的教材,也可以由本校的教师编写符合该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多媒体教材包括课件、文案、历史视频资料等,而项目计划书是对食用菌栽培计划的书面总结。

3) 课程师资条件

由于此次研究只针对1 个班级开设课程,因此可以配置3 个~5 个本校专业性教师,在学生基数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引进外校食用菌栽培教学人才[9]。

2.1.2 课程实践过程

图1 表示的是《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实践流程。

1) 确定课程模式

以真实的食用菌栽培过程为依据,整个教学内容、教学顺序、课程模式都围绕其展开。选用“知识-技能-素质”和“项目-任务-能力”双线贯通的课程模式,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实现试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2) 分配课程学时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分为39 课时,其中理论课17 课时,实践课22 课时。具体的学时分配情况如表1 所示。

由于食用菌有固定的出菇季节,因此理论课与试验课顺序是不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此调节课程进度。

表1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学时分配表Tab.1 Distribution of hours of the course of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3) 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在理论课程中,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讲解《食用菌栽培学》 的理论知识。而在试验与实训课程中,以实训基地以及相关的企业生产项目为依托,统一学生的项目为栽培平菇,项目实践为2 周,在教师与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下完成项目任务。

4) 课程教学评价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学生是否具备从事食用菌栽培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对《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结果的评价中更加注重栽培技术与能力。首先评定学生在平时试验和实训课程中提交的项目报告,分别从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项目完成情况和书面报告写作水平三个方面给出评价结果,该结果占总考核成绩的40%。接着考察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包括独立实施计划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项目创新能力等,该部分占总考核成绩的30%。最后以学生自主陈述的形式,描述在项目中的自我评价,获得最后30%的成绩,综合所有的考核成绩得出最终的评价成绩。

2.2 就业与创业实践

2.2.1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率

农业高校通过与食用菌企业签订合同,开设食用菌实践基地,提高校企合作的联动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同时指导就业实践。学校还可以在校内建设实训场所,通过邀请科研单位与食用菌企业的专家来指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充分掌握到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基本技能与科研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2.2 产教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产教结合依托学校、企业的资源与环境,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目标,去指导教学实践。与校企合作不同,产教结合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更高,围绕市场和教学组织科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设计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模式,为科研项目的开展奠定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的制定与实施,并根据科研成果发表有关论文,利用知识去指导创业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结语

通过实践分析发现,在农业高校开设《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食用菌栽培水平,同时也为企业甚至全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然而在理论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仍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得以有效解决。

猜你喜欢
食用菌栽培教材
教材精读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