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20-02-11 11:19尹惠广刘暖林汤步阶董耀荣叶浩光骆伟光尹炽轩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颞部基底节血肿

尹惠广,刘暖林,汤步阶,董耀荣,叶浩光,骆伟光,尹炽轩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东莞 523400)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脑出血类型,该种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的临床特点,属于脑出血中极为严重的出血类型[1-3]。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往往会出现颅内压骤升、偏瘫以及头痛等临床现象,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4-5]。因此,临床医学上对于该脑出血类型的治疗极为关注,且已取得显著疗效。目前,临床医学上对于基底节脑出血的治疗主要以清除血肿和降低患者颅内压为原则,多采用临床手术进行相关治疗。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方法之一,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实施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手术进行相关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诊治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6.3±3.8)岁,血肿量均值(25.5±2.4)ml;研究组男30例,女5例,平均年龄(66.4±3.9)岁,血肿量均值(25.6±2.5)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量均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我院相关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且血肿体积>25 ml的患者;属于首次脑出血,并到我院就诊时间离病发时间不晚于72 h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患有脑动脉瘤的患者。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插管全身麻醉开颅清除手术进行相关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全身麻醉处理,待麻醉生效后,选择患者额、颞部作马蹄形的手术切口,并对患者进行骨瓣开颅,将患者骨瓣有效打开后,将骨窗扩大至34 cm左右,并剪开患者的硬脑膜,在患者血肿与皮层距离最近处切开患者皮层,并有效清除血肿。

研究组患者实施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相关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开始前需要为患者进行CT穿刺点定位,选择患者额部与颞部作为穿刺点,在进行额部和颞部穿刺时,需要有效避开患者的重要功能区和大血管,避免危险事件发生。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患者额部和颞部进行有效穿刺,成功穿刺后需要对患者脑内血肿进行缓慢的非阻力化抽吸。在手术结束之后,需要使用穿刺针接引引流管,行持续性的外引流,若患者颅内存在残留血肿,于术后次日在患者血肿腔内有效注入尿激酶,尿激酶的输入频率保持在2次/d或者1天数次,指导患者将残存的90%以上的血肿完全引出。需要注意的是引流管的置留时间不能超过7 d。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①显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能够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②有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能够自理;③无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和变化,或出现加重现象,生活无法自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采用MESSS和Rankin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和神经预后情况进行相关评分。其中血肿清除评分越高表示清除效果越好,而神经缺损评分和神经预后评分的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越好。

1.3.3观察并测量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1 d、3 d、5 d、7 d时的水肿带宽度:宽度均值越小,代表恢复状况越佳。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相关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3518(51)8(23)9(26)25(74)研究组3527(78)4(11)4(11)31(89)χ2值15.9195.1037.4617.461P值0.0010.0240.0060.006

2.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血肿清除率和神经功能预后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 d、3 d、5 d、7 d时水肿带宽度比较:经相关治疗显示,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水肿带宽度与研究组的水肿带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 d、3 d、5 d、7 d时的水肿带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血肿清除率和神经功能预后评分对比

组别例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入院时 治疗3个月平均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预后评分(分)对照组3525.3±13.919.5±8.876.8±8.32.45±0.53研究组3525.5±13.512.8±7.792.3±7.41.48±0.36t值0.0613.3908.2478.957P值0.9520.0010.0010.001

表3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 d、3 d、5 d、7 d的水中带宽度对比

组别例数入院时水肿带宽度治疗后水肿带宽度治疗1 d治疗3 d治疗5 d治疗7 d对照组353.15±0.385.79±0.928.15±0.779.13±0.548.75±0.66研究组353.14±0.441.96±0.271.56±0.252.16±0.312.68±0.46t值0.10223.63248.15856.72344.638P值0.919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往往会使患者出现不同部位的出血情况,其中基底节脑出血是高血压出血中极为常见的出血类型,且属于较为严重的出血类型。其主要引发原因是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从而导致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形成微小动脉肿瘤[6-7],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医学对该疾病的治疗极为关注。

插管全身麻醉开颅清除手术和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都是临床医学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现象的常用手段,皆具有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块和降低患者颅内压的临床效果。但插管全身麻醉开颅清除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手段,具有手术切口大、入颅脑时间长的不足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容易出现一系列危险事故[8]。而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则具有创伤性小、手术创口小、安全性高、加速消除患者血肿块速度以及水肿带宽度的临床优势,也因为如此,该手术方法被临床医学广泛用于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当中。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其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采用插管全身麻醉开颅清除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水肿清除率,缩小患者水肿带宽度以及提高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达到全面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实施超早期额颞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相关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血肿清除效率以及缩小水肿带宽度的作用,达到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因此,该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颞部基底节血肿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探究颞部三点减张悬吊法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内窥镜辅助中面部提升术的颞区解剖学研究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短篇报道双颞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致右颞侧肿胀突起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