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佳木斯市博物馆,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海西东水陆城站是明清时期通往黑龙江下游直至库页岛及日本北海道的商贸要道,是松花江、黑龙江下游等地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各卫头目进京朝贡的主要交通线。在大明王朝鼎盛时期,“南有郑和下西洋,北有亦失哈上东极”。但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广为人知不同,海西东水陆城站这条交通驿道屡见史籍,却又仅见史籍,不为民众所知晓。
明朝政府于永乐七年(1409年)在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特林地方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理并安抚着明朝最东北部的各族人民。
奴儿干都司辖境内共有两大交通驿道,一条是“海西东水陆城站”,另一条是“海西西陆城站”。这两条干线南与辽东都司境内的驿道、城镇相通,并可直接抵达京师。所谓“海西”是明代的一个地域专称,即东流松花江自三岔河至牡丹江、松花江汇合口流段所覆盖和辐射的女真人的居住地。
海西西陆站是从肇州出发西行,经洮儿河到终点——兀良河(今内蒙古乌兰浩特东北25里公主岭古城)。
海西东水陆城站是在永乐七年(1409年)至永乐十年(1412年),以元代站赤为基础,承袭改建而成。全长2500公里,为明代东北地区六条驿道中最长的一条。“水陆”的含义,则指水路、陆路并用,有牛站、马站、狗站,夏日行船,冬天利用冰雪江面,以爬犁作为交通工具。
海西东水陆城站的水路从吉林市松花江段出发,沿江而下,直接抵达奴儿干都司;陆路则从海西底失卜站(今黑龙江省双城市石家崴子古城)出发,沿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两岸55个城站东北而行,到达亨滚河的终点——满泾站(在奴儿干都司城附近),是黑龙江下游各族往返朝贡的主要路线。
关于这条道路,明代《辽东志》和《全辽志》的记载基本一致。《辽东志》记载:底失卜站、阿木河站、海胡站、尚京站、扎刺奴站、鲁路吉站、伏答迷城站、海留站、扎不刺站、哈三站、哈思罕站、伯颜迷站、能站、兀刺忽站、克脱亨站、斡朵里站、一半山站、托温城、满赤奚站、阿陵站、柱邦站、弗思木城、古佛陵站、奥里米站、弗提奚城、弗能都鲁兀站、考郎兀城、可木站、乞勒伊城、乞列迷站、莽吉塔城(以下为“狗站”,又称水狗站,明代从药乞站到满泾站,即从乌苏里江口到亨滚河口设23个驿站。这一段路程,夏乘船,冬乘狗爬犁,水狗联运)、药乞站、奴合温站、乞里吉站、哈刺丁站、伐兴站、古伐替站、野马儿站、哈儿分站、莫鲁孙站、马勒亨古站、撒鲁温站、伏答林站、忽林站、虎把希站、五速站、哈刺马古站、卜勒克站、播儿宾站、沼阴站、弗朵河站、别儿真站、黑勒里站、满泾站。共经10城45站,合计55城站。
海西东水陆城站设置的目的是加强对奴儿干都司的管辖,以及通达边情、布宣号令、运送贡赋的需要。它沿用了辽代通往五国部,金代通往五国城,元代通往奴儿干东征元帅府的古道,是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地区与中原内地相连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各少数民族世代朝贡的通道。
海西东水陆城站共有55个城站,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和多种原因,大多数城站都已经遭到破坏,有的仅存其名而已无遗迹,有的已不在我国境内,目前,松花江、黑龙江中游沿岸的32个城站在我国境内,药乞站以下至满泾站23个(狗)站在俄罗斯境内(药乞站具体位置待考)。
海西东水陆城站在哈尔滨地区有18个城站,具体为4城14站;佳木斯地区内有13个城站,具体为6城7站;鹤岗地区有1个站。
随着奴尔干都司的设立,松花江及黑龙江的水路航运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与郑和七下西洋南北呼应的大规模航运活动。即亦失哈在明永乐九年(141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0余年中,九次率领船队远航巡抚奴尔干都司及至库页岛,为开发、巩固中国北部边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亦失哈为海西女真人,入宫后,以自身的资质和殷勤事奉,取得了明成祖的信赖。他兼通女真语与汉语;既熟知东北地区的风土民情,又知悉明朝的典章,所以成祖选派他为钦差内官去镇抚慰安各族边民。
明永乐九年春(1411年),亦失哈率领官军一千余人,大船二十五艘,护送康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指挥同知)、佟答喇哈(指挥佥事)三人赴奴尔干莅任并巡视所辖的卫所。此为亦失哈第一次巡视奴儿干地区。他对当地各族首领宣讲朝廷对奴儿干地方的招抚政策,并赏赐给他们衣服、布匹、粮食。
永乐十年(1412年),亦失哈第二次巡视奴儿干地区,带去大量生活和生产物资赏赐给奴儿干地区及海外苦夷(库页岛)诸夷,赐男女以衣服、器用、宴以酒食,众夷皆踊跃欢欣,无一人梗化不率者。可见明王朝对北部边疆各族采取的斯民归化的政策,收到了积极效果。
亦失哈第三次、第四次巡视奴儿干地区无具体记载,(1425)年亦失哈第五次下奴儿干返回,受到皇帝赏赐。规模胜过前几次。
亦失哈第六次巡视奴儿干地区为宣德元年(1426)年,第五次和第六次巡视都是当年往返,很显然这是代表新即位的皇帝前往奴儿干地区宣谕镇抚,反映出明王朝对东北和北部边疆地区的极大重视。
第七次是宣德三年(1428年)正月,第八次是在宣德五年(1430年)八月,《明实录》均有记载。
第九次是宣德七年(1432年)夏,据永宁寺碑文记载:“亦失哈等率官军两千,巨船五十再至,抵达奴儿干后,见民皆如故,国人无远近,皆来顿首,谢曰:‘我等臣服,永无疑矣。’”
位于黑龙江下游(今俄罗斯境内)特林地方江岸峭壁上的《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记》记载了奴儿干都司的建置和亦失哈“招抚”奴儿干地区的情况。碑文内容是明政府管辖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广大地区的重要历史见证。
亦失哈北巡的首要任务是宣示大明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加强对边疆的管理;他的另一项任务,就是劝说当地的女真人向明王朝进行纳贡。而他的说服也颇有成效,当地的人们都积极回应,表示对明王朝的臣服,就这样漫长的朝贡之路又被开启了。
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的建立,不但加强了明朝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管理,也使当地各族人民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女真人的马、貂皮、东珠等土特产品通过驿站不断输往内地,来自内地的耕牛、驴骡、铁锅、犁铧、绸缎、瓷器、米、盐等也通过驿站大量输入女真居地,对边疆地区的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海西东水陆城站是“中国东北方的丝绸之路”,这一理念,是黑龙江省著名历史学者干志耿、殷德明先生在莽吉塔站故城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论证莽吉塔站故城的历史价值时提出的。而“海西东水陆城站”的特色贸易品主要为女真的土产皮革和中原内地的织锦,这条路线,自古以来就是黑龙江土著先民与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具有丝绸之路的性质,堪称“中国东北方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