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柔 于欢 严丽萍 李潮 龚千锋*(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南昌 330004)
草珊瑚,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 的干燥全草[1],别名肿节风。草珊瑚具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草珊瑚具有抗菌消炎[2]、保肝[3]、抗肿瘤等临床作用[4],为了更好地对草珊瑚进行研究,现将肿节风的品种来源、采收加工、薄层色谱鉴别、化学成分分析等概况作一综述,以期对草珊瑚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草珊瑚属共有3 个种,东亚至印度都有分布,我国有草珊瑚(S.glabra)和海南草珊瑚(S.hainanensis)2 个种。草珊瑚主产于中国,在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也均有分布[5]。野生草珊瑚长在海拔200~1 500 m 高的常绿阔叶林下的阴湿地方,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本草古籍上以岭南地区记载为多[6-7],1988 年江西省萍乡市农民首次林下种植草珊瑚,此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人工栽培技术,从采种、育苗、栽植、管理和采收五个方面着手,再依据生物学特性,并大力发展林下套种草珊瑚人工栽培技术[8]。据报道,近几年林下种植草珊瑚越来越受欢迎,不仅节省土地资源、经济效益高,同时有效成分含有量也较高。朱丹等采用HPLC法测定野生与栽培草珊瑚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叶中含量最高,栽培草珊瑚迷迭香酸含量较野生草珊瑚高[9]。刘洪旭等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野生与栽培草珊瑚中矿物元素的含量,结果野生与栽培品中K、Ca、Fe、Mg 的含量均较高,Zn、Cu 含量均较低[10]。
2.1 采收季节 草珊瑚为常绿半灌木,一年四季均可采收,草珊瑚的采收时间对其成分有着一定影响。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中要求草珊瑚为全草入药,夏、秋两季均可采收。根据《九节茶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试行),草珊瑚的最佳采收季节为秋季,药材种植两年以上更好。晴天采收,割取地上成熟的大茎叶,及时晒干[11]。许多学者对不同季节采收的草珊瑚含量进行了分析,徐翔英等采用HPLC 法、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不同种源不同季节草珊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嗪皮啶、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差异,随着季节变化,异嗪皮啶在秋冬两季含量较高;迷迭香酸在8 至10 月份含量较高,其他月份基本恒定。其他成分1 至8 月份含量基本恒定,9 至11 月份含量较高,综合得最佳采收季节为9、10、11 月份[12]。李鹏等采用HPLC 法测得反丁烯二酸在5、11 月份含较高,而异嗪皮啶在9、10 月份含量较高[13],可见不同季节采收草珊瑚,功效作用程度也不一样,酚酸类成分抗菌消炎作用好,所以春季采收对抗炎作用较好;异嗪皮啶具有抗肿瘤作用,则秋季采收对抗癌作用较好。
2.2 加工方法 草珊瑚药典炮制方法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断,干燥这4 个步骤,每个步骤对饮片的质量都有影响,徐翔英等采用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烘干、不同时间烘干这10 种方法对鲜草珊瑚样品进行干燥处理,采用HPLC 法测定草珊瑚中5 个有效成分的含量,运用TOPSIS 综合分析法得到不同干燥方式对草珊瑚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14]。雷丹等用正交设计对软化后的草珊瑚干燥工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干燥温度对草珊瑚成分有极显著影响[15],温度只是炮制过程的一个影响因素,其它因素的影响还有待考察。现饮片厂对草珊瑚的加工方法各不一,有趁鲜切制和干燥软化后切制,但多是按照药典法全株炮制草珊瑚,草珊瑚有根茎叶三个部位,不同部位有效成分也不一样[16],加工过程中对饮片有效成分、药理药效的质量影响亦较大,文献上仅有干燥过程的影响因素几篇报道,近几年有关草珊瑚炮制这方面的文献寥寥无几,所以有必要对草珊瑚炮制工艺参数进行更多研究。
2.3 包装贮藏 草类药材含挥发油较多,适用于速冻及避光保存[17]。密封包装、需防潮。
童家贇等优化了药典所载薄层鉴别的展开剂,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8∶5∶1)为展开剂,硫酸-乙醇溶液显色,紫外灯下显示多个斑点,表明不同产地肿节风所含成分差异较大[18]。杨方明等采用石油醚-乙醚-甲酸(1∶5∶0.1)展开剂,实验结果薄层色谱条件分离效果好,比药典条件更理想[19]。
在草珊瑚的化学成分多样,有黄酮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微量元素、挥发油和其它类,历年来对草珊瑚各类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和药理药效上都有较系统的研究。
4.1 黄酮类 草珊瑚黄酮类成分最多,主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朱建鑫等分离并测定了异嗪皮啶-7-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酸苷的含量[20]。励娜等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草珊瑚中总黄酮的含量,发现叶中的总黄酮含量高达3.17%[21]。周斌等对草珊瑚不同季节、不同部位中的总黄酮和异嗪皮啶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根中异嗪皮啶含量较高,总黄酮含量叶中最高[16]。
4.2 香豆素类 Feng S 等分离出了一种新香豆素类物质3,5-2OH-7-O-α-L-鼠李糖-2H-色烯-2-吡喃酮,并证明它是一种潜在的抗炎物质[22]。胡晓茹等首次从草珊瑚中分离得到6 种香豆精类化学成分,并表明具有抗菌活性[23],异嗪皮啶是《中国药典》中作为评价草珊瑚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指标成分,已被报道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抗癌活性[24]。
4.3 有机酸类 反丁烯二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多见报道,游勇基、章光文等[25-26]采用HPLC 法分别测定了草珊瑚药材及其制剂中反丁烯二酸的含量,龚冬琴、闵芳等[27-28]采用HPLC 法研究了不同采收季节和不同种源对肿节风中异嗪皮啶和反丁烯二酸含量的影响;丁二酸含量测定至今还未见报道。
4.4 苯丙素类 迷迭香酸2010 年收入《中国药典》中作为草珊瑚的指标性成分。它的含量分析测定已经有很多报道[29-31],卢瑞枝等也首次建立了RP-HPLC 法测定草珊瑚中绿原酸的含量[32]。
4.5 微量元素 杨波等采用微波消解处理草珊瑚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草珊瑚中铁、锌、钙、镁、铜、锰、硒、钼、钴、铝、镍和铬等12 种微量元素的含量[33]。
4.6 挥发油 林培玲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珊瑚根、茎、叶中的挥发油,经GC-MS 分析比较其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含量[34],吴素香等也建立了GC 法测定鲜草珊瑚中挥发油及油中β-榄香烯的含量[35]。
4.7 其它 田学萍等在草珊瑚含片中测定到16 种氨基酸[36]、胡晓茹等分离到3 个木脂素类化合物、3 个单萜苷类化合物[37],Hu X R 等分离到5 个三萜类化合物[38]。
4.8 草珊瑚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在现行药典中,草珊瑚的质量控制标准只列出了迷迭香酸和异嗪皮啶物质,参考大量文献后,许多学者已对草珊瑚的单一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有了许多研究[39-41],但不能较全面地反映草珊瑚的整体质量。近几年建立了草珊瑚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全面控制饮片质量,徐翔英等建立HPLC 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草珊瑚中7 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出福建省草珊瑚主产区最佳采收时间为9、10、11 月份,后又在实验过程中优化了HPLC 检测方法,建立了同时测定草珊瑚中7 个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为福建道地药材草珊瑚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参考[42]。潘磬等建立HPLC 法同时测定草珊瑚中9 个有效成分的含量,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各成分在相关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为福建三元区成功选育优良品种[43]。姚志红首次采用了UPLC 技术,以“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肿节风中6 个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11min 就实现了6 个成分的高效分离[44]。吴铁荣等选用异嗪皮啶为内标物,通过HPLC 一测多评的分析方法分别对草珊瑚药材及其注射液中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用外标法验证了一测多评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草珊瑚及其制剂活性成分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模式[45-46]。林培玲等建立了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溶液测定草珊瑚药材HPLC 指纹图谱的方法,并用特定的数字化技术确定了草珊瑚药材20 个特征指纹峰,计算了46 个产地药材的相似度。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鉴别不同产地草珊瑚药材,为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新的模式[47]。张胜娜首次采用GC 技术建立鲜肿节风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图谱。鲜肿节风挥发油的质量关系到其制剂的质量[48]。草珊瑚的成分多种多样,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能够反映中药材整体质量,在草珊瑚定量分析中起重要作用,为草珊瑚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本文对草珊瑚品种来源、采收加工、薄层色谱鉴别、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进行了归纳整理,目前,草珊瑚药材采收与加工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源头的重要性决定了药材饮片的质量品质,因此更应注重草珊瑚的产地加工和炮制工艺研究,草珊瑚加工炮制没有统一的规范,软化和切制工艺的考察没有相关的实验报道。中药饮片切制前需经净制软化处理。草珊瑚饮片切制时,没有统一规定的软化程度,或忽略软化的步骤,不经过净制处理直接使用切药机切制,造成药材茎叶多破碎,有效成分流失,药效降低。另外,在自然干燥和软化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叶子掉落和茎的断裂等,这将严重影响草珊瑚药材和饮片的质量,对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很不利。规范草珊瑚饮片软化和切制方法,正确软化和切制处理是当前草珊瑚饮片炮制中的重要问题,从而实现草珊瑚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进而有效控制草珊瑚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