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2020-02-11 20:27:12王喜满巩效忠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

王喜满 巩效忠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

一、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困境

在2016 年12 月8 日全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①但是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改革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

第一,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及增加幅度无法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短缺、跨专业教师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现象屡见不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长期发展缓慢,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队伍滞后。第二,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存在断层现象。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同时,也给其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弊端,大批人才流向了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导致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中老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低。第三,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衡。绝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男女比例为1:3 左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储备人才,其男女比例高达1:5。

2、教学内容改革困境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②在思政课改革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与时俱进,但其实践性却陷入了困境。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体系倾向于理想化。社会大课堂既存在“真善美”,也存在“假丑恶”。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多强调社会中的“真善美”,使得部分学生以理想化认识去直面社会中各种现象。学生自我认知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陷入困境。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体系倾向于知识化。大部分学校在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中,过度集中于品德认知教育、品德情感教育、品德意志教育和品德行为习惯教育这一知识理论体系。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教学资源改革倾向于理论化。在思政课改革过程中,部分学校、教师的思政课存在“以理论论证理论”的现象。体系化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未能结合起来,教学资源改革步伐缓慢。

3、教学方式改革困境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③但是,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的改革中却出现了困境。

第一,不同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不一。部分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尚未完全梳理清楚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仅仅将其理解为意识形态的简单说教,导致其出现方向性错误。部分自然社会科学教师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的观点,看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实价值。第二,不同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界限清晰,出现“孤岛效应”。④当前部分学校的专业课程存在着狭隘的“学科优势论”,使得其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自为政”,没有将二者充分结合。第三,不同专业教师育人的考核和评价标准未及时改革。从学校自身来看,协同育人政策没有被正式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导致落实环节出现了思政课改革弱化现象;从协同育人政策实施过程来看,没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遵循。

4、教学考核改革困境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学术界对传统的“卷面成绩”考核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形成了共识。卷面考核方式弱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动性,并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考核改革过程中也陷入类似困境。

第一,部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为开卷考试,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风建设。开卷考试降低了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标准,而且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第二,部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仍以出勤成绩和卷面考试为主,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勤成绩加入思政课考核范围使得学生的签到率增加,但是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仍未充分调动起来。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考核难以落实。近年来,实践教学成为学校思政课改革的热点之一。但是,出于学生安全、经费来源和教师精力等因素的考虑,实践教学难以真正开展。

二、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困境的应对之策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2016 年12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我们的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办好我们的学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政课改革中,不仅要实现党委领导、党组负责,更要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作用。

第一,各级党委要保证学校思政课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在社会层面,中国共产党要逐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弱势”地位,让社会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校层面,各级党委要定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进行检查,不仅要把方向、管大局,更要监督学校将思政课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第二,在学校思政课改革中,学校党员教师要充分挥发先锋模范作用。在理论层面,党员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教育合二为一。在实践层面,党员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为其他教师树榜样、做表率,更要在思政课实践考核中严于律己。

2、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是基础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涉及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制度等多个方面,而政府是教学制度改革主要的推动者之一。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只有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学校思政课育人体系、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思政课改革的持续向好推进。

第一,政府要大力推动构建各级学校、各类课程互动与交流平台机制。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从全局入手,将小学、中学、本科及研究生的思政课改革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并构建出涵盖全局的平台机制。同时,不同专业和各类课程之间要保证其自身发展的立体化、衔接度。另一方面,政府应召集学科相近的专家学者对思政课整体内容的教学内容进行修正、划分,将旧教材中的不合理内容加以更新、与学生所学阶段不符内容进行替换。

第二,政府要大力推动教师激励和保障制度改革。激励和保障制度的制定必须从教师的切实需要出发,特别是青年教师面临着家庭、社会、科研和教学等多重压力,只有将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才能将教师从多重压力中释放出来,真正投身于思政课改革之中。

3、学校完善自身制度是关键

学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地,是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观念、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和使用体系及为学校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方能保证学校治理有方、管理到位和风清气正。

第一,学校管理部门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观念。⑥学校特别是高校必须将本科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一个整理来合理规划,注重各年级、各专业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配合,确立一个完善的体系。同时,学校必须开展短期和长期培训活动,将各学科教师的陈旧观念加以去除,使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旗帜融入每一位教师的理想信念之中。

第二,学校必须增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体系。一方面,学校在逐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同时,必须扩大该专业本科、研究生招生人数,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储备充足的人才,改善思政课教师的年龄结构。另一方面,学校必须将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和奖励制度结合起来,既要通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塑造更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又要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学校必须为思政课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一方面,学校必须完善思政课教学科研设施。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硬件设施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实践型思政课教学的开展,需要学校财政政策和管理制度的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必须提高师资聘用体系。教学质量是立德树人任务完成的保证,教师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基础,而教师待遇水平是教师质量提高的物质保障。

4、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是主要方面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经过专门训练,能有目的和按计划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业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思政课的效果,决定着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情况。只有培养和塑造一批“党组织放心、民众安心和学生满意“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切实保证思政课改革的持续推进。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提升对立德树人任务重要性的认识。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意识与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相关。而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线人员,必须自觉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第二,思政课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构建教学内容交叉渗透的教学体系。学校要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必须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结合起来,不仅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做优、做实,而且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因素渗透到其他学科知识中。

第三,思政课教师要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勤工俭学、就业实习和社团活动等机会,让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获得实践经验相互渗透,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小结

自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改革逐渐进入了新的阶段。7 年多的发展,我国思政课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曲折和失误。我们应正确认识改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问题,思政课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坚信改革不仅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思政课发展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