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早期压力、冲动性、感觉寻求及大脑发育在其干预中的启示*

2020-02-11 19:44张东军张廷侠蒲明慧
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冲动性前额冲动

田 爽 张东军 陈 玮 张廷侠 蒲明慧 刘 佳

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出现冒险行为的个体在青少年早期会表现出较高的冲动性行为。比如在吸毒或攻击性行为的青少年个体中,其在3岁时所发生的冲动性行为会明显多于正常儿童[1,2]。外显的冒险行为似乎与一系列冲动性有关[3],这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就很明显[4]。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随着前额叶皮层和顶叶皮层发育的逐渐成熟,大概在11岁左右,前额叶皮层和顶叶开始进行长时间的神经轴突修剪,从而导致皮质灰质变薄,同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在增加[5,6]。但是,很多学者认为,前额叶皮层长时间的神经轴突修剪代表着前额控制行为的增多,若缺乏前额叶皮层的神经轴突修剪则与冲动性和较低的决策水平有关。通常,青少年被描述为具有过于冒险和冲动的倾向,例如吸毒、非故意伤害(尤其是车祸)和无保护的性活动[7]。基于上述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和行为模式,使青少年更易产生冒险和冲动的倾向。有研究者认为,青春期早期出现的这种倾向是由涉及腹侧纹状体(例如伏隔核)的前额叶皮质纹状体区的奖励回路驱动的[8~10]。这一大脑回路相对较早地成熟[11],并驱动青少年冒着脱离家庭的风险,逐渐倾向于新异的和成年人的活动[12],这些活动中充斥着一定的风险(例如驾车、性行为)。

有研究者认为青少年在从事新异性及冒险性的活动时,其前额叶皮层尚未发育到可以充分评估并控制从事风险活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程度,尤其是前额叶皮层及与其相联系的其他脑区被认为是由于结构性的不足所以无法为青少年自身的行为提供最佳的控制。相对于更高级的动机性回路,基于前额叶皮层的控制性发展中的这种成熟性的差异被认为直接导致了青少年这一不可避免的风险期[13]。此外,建议减少青少年这一阶段的脆弱性的干预通常效果非常有限[14]。有研究者认为青少年冒险和冲动行为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在个体早年阶段(至少3岁)一直延续到青春期的冲动形式,第二个来源与由于腹侧纹状体激活引起的感觉增加有关[15]。

如上文所述,这种变化可以使青少年去尝试新异性的行为(或类似成人的行为)。然而,这些冒险行为并非代表着前额叶控制的结构性缺陷,而是更多地归因于正常发展以及从事这些新异性的行为经验缺乏的必然性。本文首先会回顾有关冲动的早期表现的证据,以及童年时期的经历(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压力)如何使一些年轻人在青春期进行冒险活动。该证据表明,青春期冒险的主要来源可能是青春期之前的冲动控制受损。所以,青春期冒险行为可能是由个体差异导致。

1 早期压力对于青少年冲动行为的影响

神经科学和行为遗传学的证据表明,那些长期持续且不受个体控制的严重压力因素,对健康具有巨大的负性作用[16]。有针对于不良童年经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期各种形式的压力(如身体和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父母的物质滥用问题以及家庭暴力等)与青少年期的行为问题相关,包括吸毒、成瘾和自杀。一般而言,儿童期的不良体验越多,青春期和后期生活中风险行为的出现就越多。

动物研究对早期不良经历如何对青春期可能出现的行为产生长期影响提供了一些证据。Meaney MJ[17]对大鼠的研究表明,早期母亲对孩子看护的变化会对后代产生遗传效应。在他们的模型中,控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中的应激反应的基因被“沉默”,从而导致对压力的更强的应对性反应。在大鼠中,对幼鼠照顾较少的母鼠产生这类影响的概率更大。这些作用是由海马中血清素功能降低所致,同时对海马的空间和记忆功能也有不利影响[18]。代际传递最为可能的后果是,经历较少养育的母鼠可能以与母亲相似的方式养育后代,而这种代际传递的养育方式由经验而非基因引起。灵长类动物中,不良的早期经历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在对恒河猴的研究中发现,母亲虐待和忽视会对后代的行为产生影响[19],母亲的虐待是通过行为而不是遗传来传递的[20]。此外,有其他研究者发现血清素调节的特殊作用似乎增加了后代的冲动性。也就是说,受虐待的后代在脑脊液中表现出较低的血清素水平,而血清素水平降低可能与冲动性增加有关[21]。

对人类的研究表明,儿童在早期受到虐待有更大的概率会导致后来的行为问题。在对2~8岁高风险儿童进行的纵向研究中发现,2岁前父母对孩子的忽略可预测8岁时的攻击行为,而2岁后发生的事件则不能用来做此预测[22]。Meaney MJ[17]的研究表明,母亲对后代的行为是该母亲所经历的压力的函数。经济压力大的母亲对婴儿照顾较少[23],可归因于其对环境的防御性反应。对于其后代来说可能增加更多的冲动性特质,甚至于导致其成长过程中的行为障碍及其他外化条件如增加受伤的几率和违法犯罪的风险[20]。

2 青春期冲动性的变化

2.1 感觉寻求在青春期的变化 在青春期,腹侧纹状体释放的多巴胺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个体感觉寻求增加[24]。有研究者将感觉寻求的增加视为哺乳动物生物学的普遍性,可能会促使成年早期的动物离开家庭并与同龄动物一起探索新领域以及选择配偶[25]。在对14~22岁的青少年个体感觉寻求的变化进行研究时,有研究者发现,在男性个体中,感觉寻求的总体水平高于女性,且青少年中女性感觉寻求的水平在16岁左右达到顶峰,而男性个体直到19岁才达到顶峰[26]。同时有研究者发现,感觉寻求的差异与工作记忆呈正相关[27]。Raine A等[28]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中反社会个体的空间和长时记忆缺陷与儿童期遭受虐待所导致的海马功能缺陷一致。

2.2 感觉寻求在青少年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Greene K等[29]提出了青少年冒险模型,其认为感觉寻求与成人决策中的调节过程相同,即使用情感作为评估及行为选择的依据。有研究结果表明,情感主导的决策是一种强有力且简单的决策规则,它依赖于所主导的情感反应。此外,启发式的使用引入了风险和奖励感知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附加于选项的情感因素越有利,与之相关的风险就越小[30]。事实上,风险和回报通常与不确定的后果是无关的[31]。然而,这似乎是决策的一个特征,使个体受到自身感知到的情感反应,以及情感反应控制的某些行为选择的判断偏差,并且个体倾向的那些活动往往被主观认为风险低于那些实际上更安全但效果不那么愉快的活动。启发式使决策变得更简单,而不是仔细考虑风险和奖励之间的实际需要。从人类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使用情感启发式可以指导行为而无需大量的认知调控。因此,青少年在决策时可能不会大量依赖于未成熟的认知调控机制。此外,从青春期中期(14岁)到成年早期(22岁),情感启发式似乎不随年龄而变化[32]。青少年冒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同龄人的影响因素。感觉寻求个体不仅对新异和使其兴奋的体验有较高的敏感性,他们还会主动寻求并接近具有相同趋向的同龄人。这种选择过程创造了一种社交环境,不仅促进其冒险性的发展,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寻求新异刺激的主动性。由于不同感觉寻求水平的青少年个体倾向于与同龄人相处,所以他们自身的感觉寻求水平通过交互影响而得到加强。

所以,关于感觉寻求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感觉寻求可能是青少年个体风险以及冲动行为大量增加的原因;此外,受感觉寻求影响的决策过程与成人使用的决策过程相同[33]。

3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生物基础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冒险行为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无计划冲动性、注意力冲动性以及运动冲动性是青少年个体冒险行为的基础[33]。此外,工作记忆和反应抑制任务评估中显示,上述三种冲动性类型中至少两种形式的冲动与弱执行功能相关联。然而,感觉寻求似乎与这些执行功能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负相关性,并且实际上可能与工作记忆能力有某种正相关[34]。青春期大脑结构趋向成熟是否反映了大脑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限制了青少年对冒险的认知控制的这种假设是否成立,几乎没有直接证据支持青春期脑结构中的自然成熟与冲动行为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者指出,并没有太多证据能证明大脑在此期间大量的神经生长以及神经修剪可以改善认知能力[35]。在一项关于大脑激活的综合研究中,对青少年前期(年龄9~17岁)和成年早期到成年期(20~40岁)的各部分大脑区域进行研究,使被试在风险各不相同的选项之间做出选择,即在收益率高但每次选择的金额较小与收益率低但每次选择的金额较大之间进行选择[36],结果发现成年早期到成年期的个体在选择危险的不利选择时,其侧向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激活程度比青少年前期更显著。该发现被认为是成年早期到成年期的个体体内前额皮层(Prefrontal Cortex, PFC)激活程度更高的证据。另一种解释是,在作出不明智的决定时,成年早期到成年期的个体PFC激活程度比青少年前期更明显。

4 早期干预对青少年冲动性行为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干预措施可以改变大脑功能,从而减少冲动和相关风险,儿童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防止早期冲动性行为[37],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带着这一特质继续进入青春期[33]。除了在孩子的早期阶段对父母进行干预之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训练会对行为产生持久影响,尤其是在学业成绩以及各种形式的外显行为表现上。有研究结果发现[38],在儿童学龄前培养的技能可以影响与学业成绩高度相关的执行功能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行为问题等冲动性问题。已发现这些技能与作为行为控制基础的各种PFC功能相关联,如能够对工作记忆中的意识进行控制并减少干扰因素。在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的干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训练冲动控制策略的方式来改善执行功能并减少冲动行为[39,40]。在有关ADHD儿童和健康儿童行为表现的研究中发现,反馈可以减少ADHD儿童的冲动、多动等行为[41,42]。总之,早期干预的研究结果表明,执行功能和自我调节技能的强化训练可以减少冲动倾向,否则可能会影响其在学校的表现并导致青春期的适应不良结果。

5 小结

综上所述,个体差异主要导致了青春期冲动性行为的出现,未来的研究应该有助于解开经验和大脑成熟的相互作用。如前所述,检查结构性大脑成熟和功能的研究,结合改善认知和行为控制技能(例如工作记忆)的训练干预,应该能够确定经验在个体成熟水平上的作用。

猜你喜欢
冲动性前额冲动
青少年冲动性与焦虑、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
冲动性的测量方法*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简单搓搓可养生
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现象的再探究
冲动
不同冲动性特质对青少年暴食行为的影响*
他的冲动我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