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娟
目前,苏北地区正值春耕生产重要节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也进入关键阶段,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根据农业产业需求,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农机作业,对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丰收意义重大。
受疫情影响,农机的流动性变弱,跨区域作业受到影响,春耕生产中大型农机具紧缺。
受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受限,一些农机合作社农机手返岗困难,出现了“有机无人用”的现象。一些农户在没有经过农机操作培训,甚至没有取得农机操作驾驶证的情况下,急于春耕备耕,盲目驾驶农业机械作业,极易发生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为确保农业机械生产安全有序,每年各地都会定期组织农机操作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受疫情影响,集中组织农机操作人员开展技能培训难度较高、风险较大,各地均暂缓了集中理论学习、实地驾驶技能操作等现场培训活动。
全力抓好农机具维修保养工作对确保春耕备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受疫情影响,农业机械生产售后维修服务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维修保养农机难度大,一些农业机械零配件销售网点还没有正常营业,给农机维护保养和损坏维修带来了难度。
疫情防控期间,农业机械的检修检验难到位,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监管容易出现漏洞,给农机作业带来安全隐患。
在农机春耕生产受到影响时,许多农户为了不耽误农时,大量雇用人员采取人工耕种方法进行春耕生产,容易造成人员聚集。特别是人工作业周期长时,一些农户在疫情防控上易出现麻痹松懈思想,防控措施不到位,给疫情防控带来隐患。
由于农业机械严重紧缺,春耕生产只能依靠人工作业,作业速度慢、周期长、效率低。近期经济发达地区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开展务工人员抢夺“大战”,有的甚至包机、包车点对点接送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输出较多,仅靠留守劳动力开展春耕生产,难以完成大面积抢耕抢种,容易误工误时。
春耕生产季节性强,误了农时则误一年收成。现阶段如果春耕生产措施跟不上,农作物得不到及时播种移栽,形成晚播晚发,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难以保障夏粮丰收。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农业机械上路难、进村难、跨区作业转运难的实际,建立农业复工复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在检查、收费、防控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统筹做好区域外的春耕农机调剂调运,畅通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运转渠道,保证春耕跨区作业机械快调、快运、快通,切实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因道路管控造成的跨区作业转运难的问题。
按照有效整合原则,对区域内农业机械的种类及数量,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总体数量,农机维修保养网点的总体数量及分布情况,农机手的数量、技能和健康状况等进行摸底统计,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和春耕现实需求,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科学编制春耕生产工作方案,做好农业机械资源、农机维修保养资源配置和调剂工作。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引领作用,对小农户实行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提高春耕生产效率。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平台,组织农机技能培训,帮助农机操作人员学习农业机械检查、维修、保养和操作等相关知识,提高农机操作人员检修、保养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春耕生产农机具以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和操作性能投入农业生产。
充分发挥农机科技志愿者和农机维修技术能手的技术优势,迅速组建技术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送技术下乡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户因地制宜开展春耕生产。提供“一对一”上门农机维修保养指导服务,确保农业机械保持良好技术状态,随时开得出、耕得上。
全面动员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机作业主体做好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配件和物资的储备。积极联系农机、配件产销企业,迅速恢复“供应链”,组织适销商品的快递快运,及时补充、调整农机配件库存。同时,加大农机配件的区域调配,确保农机配件供应不缺货、不断档。
要统筹春耕生产和疫情防控,坚持网格化管理,精准实施分区分级防控。要避免聚集式农机作业生产,结合春耕生产实际,开展分散、错峰农机作业。采取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开展手机培训、手机指导、手机答疑,发送农户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农机作业生产信息,避免面对面接触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同时,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加强春耕生产农户自我防护,确保零失误、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