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
(作者单位: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南京市辖区多为丘陵地貌,江河湖泊交错,农作物品种丰富,农业产业众多,优质农产品需求量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求更高、更全面。2019年,南京市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为抓手,以满足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突出政策引领,补短板强弱项,力促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精神,南京市于2019年12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2025年前在全市实施农机装备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作业条件“宜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机械化+综合化”、农机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农机化示范推广服务能力现代化、农机化扶持政策多元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网格化8个工程(28项举措),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南京市市级财政每年都安排2 000万元农机化专项预算资金,用于支持各类农业机械化项目建设,并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分区域、分项目重点投入。2019年,南京市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机器换人”、绿色环保农机装备示范应用3类基地建设,粮食烘干中心使用的燃煤炉环保升级,农机报废更新,机库和农机维修点建设等,给予重点经费扶持。据统计,2019年各区实际使用市级财政资金共达3 557.98万元,实施了58个农业机械化建设项目。江宁区、六合区实施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创建,高淳区率先完成了全区粮食烘干中心燃煤热风炉环保升级改造。同时,全市农机报废更新工作也有了突破性进展。2020年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农业机械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预计总投资可达3 000万元,扶持力度和广度将进一步增强和拓展。
南京市在落实省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任务中,坚持规范绩效管理,强化资金效能。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实行省、市累加补助,补助额达到每亩25元,并做到应补尽补。2019年此项经费投入约1 900万元。在统筹使用省、市补助资金的同时,各区还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配套补助。全市2019年夏季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97.3%,秋季水稻秸秆还田率达66.8%,全年水稻、小麦秸秆还田率达77%,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19年,全市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鉴定合格人数390人,全面完成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任务。期间先后组织举办了全市夏季农机化作业、高效植保机械化、秋季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等主题现场推进会和培训班。各区根据自身产业特色,还举办了茶叶、蔬菜、草莓等产业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及培训班。市财政出资35万元,委托南京市六合农机培训学校,免费培训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近350名。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先后拍摄了《蔬菜设施农业装备新技术教程》和《淡水鱼池塘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培训教程》视频教材,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培训设施蔬菜生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其中《蔬菜设施农业装备新技术教程》获2019年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优秀教学资源评比一等奖。
围绕不断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南京市把农业机械化建设项目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实施“金陵惠农贷”金融扶持政策等举措,有效促进了农机服务组织的装备提档升级和配套设施等硬件建设。同时,统筹发挥市、区农机专业技术力量,建立了农机维修能人库。与全市30个上规模农机合作社结成帮扶对子,结合农时和农业生产情况,组织农机科技志愿队送服务下乡,推进了农机装备使用管理、维修保养等技术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实现了农机装备与技术的同步提升。为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市农机部门严格按照省、市、厅有关指示精神,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坚持与春耕备耕两手抓,及时印发了《春耕备耕常用农机装备维修保养要点》手册,并建立了24小时农机技术服务咨询热线,保障了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