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19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研究部署2020年重点任务,3月20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省农业农村厅沈毅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总结了2019年全省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效。2019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为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农机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全省“三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装备支撑。突出表现在“四高一稳”:一是农机装备质量持续提高。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 112万kW,新增大中型拖拉机9 189台、联合收割机10 663台、乘坐式插秧机6 347台、粮食烘干机1 144台、高性能植保机2 731台,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业、渔业及农产品初加工业生产机械装备也实现稳步增长,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二是农机化综合水平持续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示范创建行动实现了县区全覆盖,六大生产环节机械化协同发展,水稻机插秧面积超过146.67万hm2,机插率超70%;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86.67万hm2,还田率达64%;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60%,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69%,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6%,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三是农机化服务能力持续提高。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的农机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全省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数量超过1.26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8 443个),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占总作业面积的65%以上。农机服务组织的作业服务领域由单一环节服务向全程服务拓展,由单纯农机作业服务向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融合服务发展,全省农机服务经营总收入超过310亿元。四是农机化支撑效应持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农业生产品种、农艺、装备的融合,提高了作业质量、产品质量和管理质量,推动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业农民收入。农机力量成为了省长“米袋子”、市长“菜篮子”、农民“皮夹子”更强的支撑保障,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内生动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一个月内,全省累计投入高效植保机械超过6万台次,无人植保飞机5 000多架次,参与近1万个村庄的防疫消毒作业,彰显了农业装备的优势和效能。五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实现“三下降”,事故起数、伤亡人数为近6年来最低。创建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县2个,新增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市、县4个,镇村农机安全监管“柳堡模式”得到农业部肯定和推广,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会议分析了全省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全程机械化短板明显。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除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外,油菜、花生、大豆、棉花等其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还比较低,平均不到60%。二是全面机械化弱项突出。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机械化率不高,特色农业机械化五项评价总体水平不到50%,这些短板弱项在防疫稳产保供中暴露得非常明显。三是高质量供给矛盾较大。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装备供给相对不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难题仍然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有效供给相对滞后,农田、果园等“宜机化”程度不高,“有机难用”问题依然存在。四是高效能应用路径不畅。机艺配套程度不高,农机作业服务向生产全程延伸不够充分,向农业各产业、生产各区域拓展不够全面;农机服务组织运行机制不完善、不规范,服务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能力不够强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快解决,以推动江苏省农机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又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现实需要,还是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举措。 全省农机系统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努力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化为现实。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巩固发展农机化事业好形势,为农业农村发展大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全省农机化工作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为主线,以“两全两高”为目标,以“两融两适”为抓手,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着力推动农机化“四转四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主要目标是: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88%,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5%,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3%,设施农业生产、果菜茶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明显进展,机械化率总体50%以上,农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20%以上。重点抓好“六强化、六推动”。
一要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农机化支撑能力加快释放。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实施意见》,加快制定出台配套工作方案和实施政策。持续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实现补贴机具超过4.8万台套、受益农户超过2.8万户的目标。加快调整农机报废更新和政策性保险政策,力争实现各县(市、涉农区)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全覆盖。确保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中央下达的农机深松整地任务,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280万hm2和农机深松整地3.33万hm2以上任务,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超过52%。
二要强化目标导向,推动全程全面机械化优化升级。确保完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硬任务,推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和作业水平提档升级。加快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油菜、花生、大豆、薯类等其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65%以上。突破提升特色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水平,加快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发展,提升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三要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供给。持续加快农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步伐。持续加快农业急需农机化技术与装备的试验推广,突破一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装备瓶颈,解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持续加快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支持建设智慧农机示范场等智慧农机示范基地,抢占农机化发展制高点。
四要强化服务保障,推动农机化高效能应用。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宜机化”建设,为农机高效率作业服务创造便利条件。切实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对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互联网+农机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筹备第十一届江苏国际农机展。着力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农机实用人才和“土专家”,夯实农机化管理和推广人才队伍基础。大力探索农机服务新模式建设,聚焦“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示范建设,加快培植更多农机服务典型,推动农机服务上水平。
五要强化风险管控,推动农机本质安全措施落地落实。精心实施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把落脚点真正放到抓农机本质安全上,切实推进农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实现农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20%以上的目标。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建设,强化“平安农机”建设质量,强化镇村农机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农机生产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推进农机维修管理和质量监督,提升农机维修技术水平,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
六要强化机遇意识,推动农机化发展规划精准布局。聚焦服务“三农”完善农机化发展机制,编制好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规划。聚焦问题与目标多出真招实策,增强工作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聚焦高质量发展精心编制农机化规划,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局,认真编制好“十四五”农机化发展规划。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南京市、徐州市铜山区、常熟市、淮安市淮安区、泰州市姜堰区分别围绕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作交流发言。厅有关处室和直属农机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省农业农村厅主会场参会,各设区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有关处(科)室和直属农机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