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2020-02-11 14:28马忠友陆晓明钱立生孙玉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产学研应用型

周 成,李 坤,马忠友,陆晓明,朱 琳,钱立生,孙玉军

(安徽科技学院 a.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b.农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随着高等教育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及推进,众多地方高校纷纷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及自身办学特点,着眼于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逐步从“精英型”教育转向“大众应用型”教育[1]。作为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需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注重产学研合作,力求紧密结合生产、教学及科研,运用多方育人环境及资源,打造全新、高效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2-4]。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安徽科技学院微生物学着力加快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改革,总结多年探索经验,现就“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工作总结如下。

一、微生物学“产学研”教育的重要性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必修课,其授课对象来自包括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制药工程、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工科类专业,课程涉及面极广,且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5]。由于微生物学应用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其课程改革及实践创新一直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教改规划中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微生物学教学多侧重于理论知识讲授,忽视实际操作,培养出的学生主观能动性欠佳,动手操作及创新应用能力急待提高。针对现有微生物学教学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安徽科技学院微生物学授课教师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新型的“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优化课程设置,为“产学研”打基础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制定了《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制定2019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以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微生物学课程骨干教师走访了诸多名校及兄弟院校,咨询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学习借鉴成功案例;深入专业相关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寻求校企合作机会,综合各方资源和育人机制,将微生物学“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理念融入到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之中。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微生物学课程改革方面,理论与实践并重,坚持“四业”办学理念(即立足专业、面向行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为“产学研”一体化做好人才培养,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创新“产学研”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现代高等教育追求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相融合,传统的微生物学教育方法已远远无法满足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随着微生物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微生物学教育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全过程中,教研室鼓励各授课教师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如MOOC,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易于理解,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在理论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限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尤其针对晦涩难懂的教学难点,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深入学习热情。在改进教学手段后,教师通过多种多媒体技术将微观世界的生命现象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并结合教学要点向学生们介绍微生物学研究前沿,学生在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更对微生物学研究热点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实验教学方面,通过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方式提前布置实验课程内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会熟悉实验内容和步骤,做实验时不会手足无措,且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讲解中,教师再进行补充描述、总结,这种双赢的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微生物学人才的培养很注重动手能力,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传统的“按部就班”实验教学方式急需改进。在微生物学的实际研究中,很多的成功要素在于实验准备部分,而以往由于课时问题,经常由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了实验材料,学生缺乏参与度,得不到锻炼。为了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我们让学生分批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来,如试剂配置、仪器调试、培养基灭菌等。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亦得到了用人企业的一致认同。同时增加课后互动,检验教学质量,扩展课程受众面。

2.优化课程设置,推进实践教学

基于“产学研”教育中心,微生物学骨干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改进,合理安排课时。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略实验动手能力,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末倒置,违背教育初衷[6]。本校微生物学教学团队结合自身科研优势,试图建立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在实验课程中增设设计性综合实验,如秸秆生物降解菌的筛选,酸奶及泡菜制作等,学生在完成可行性报告的过程中,大量查找阅读文献,研究主动性和探索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深化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经过多年尝试,改革实践效果良好。此外,为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及国际化视野,在高年级课程中增设创新创业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最新科研动态。

微生物学受众面广,包括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制药工程、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工科类专业,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教学团队利用自身科研优势,试图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微生物遗传育种、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酶工程及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研技能培训。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推进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化,更直接关系到所培育人才的社会竞争力。企业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组成,亦是最了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具体需求的[7-8],为了使所培养的微生物学相关人才符合社会、企业需求,校企合作共建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体系建设初期,我们就多方征求相关企业意见,建议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在几方面进行合作:(1)行业企业参与制定新的微生物学课程体系;(2)打造人才培养—就业通道,企业经过对实习学生的考查,对表现优异者提供就业机会;(3)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针对生产实际做技术讲座或专业课程讲授;(4)若学生毕业论文牵涉到校企合作项目,鼓励引进“双导师”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指导。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培育一流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基石,现有的微生物学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和科研经验,然而多数教师,尤其是新进年轻教师,缺乏在相关企业、行业就职工作的经历,缺乏实践性教学及应用科研的能力,从而使得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仍旧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质性的发展,针对这一弊端,学院微生物学不断调整现有师资结构,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此来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培育一流“产学研”师资队伍:

1.采用“双能型”教师培育制度,选派优秀年轻教师,尤其是刚入职的新教师,到相关企业中去挂职锻炼,在进修、培训期间了解生产一线的实际困惑,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自身科研优势,开发有潜力的校企合作项目。

2.在“走出去”的同时“请进来”,引入相关行业专家、企业一线研发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加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去,不断外延专业师资队伍,形成更为合理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同时,定期邀请这些行业专家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或开办讲座,从而使教师多渠道了解行业、企业实际。

3.鼓励教师参加微生物学相关国际会议,扩宽国际视野,跟进国际科技前沿,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及企业生产实践。同时引进相关行业资源,参加行业会议,更好地了解生产一线的需求,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四、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多数的理论知识若不通过实地参观和实践是很难被学生掌握的,基于这一特点,我们认为专业实践教育是“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需大力加强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交流平台,力求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个“双赢”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使教师了解企业、生产,更好落实科研成果转化;使学生能够提高理性认知,专业理论与生产实物、实践相统一;帮助企业解决自身发展难题;便于学生、企业相互了解,促进就业;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等。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很多实习单位和企业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缺乏积极性,“产学研”合作浮于表面。从自身找问题,通过多方沟通和了解,我们意识到之所以企业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在于未能实际意识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企业的助力作用,长期以来,企业生产难题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因而我们大力推动“项目导向”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多年合力建设,微生物学教学团队和众多企业联合构建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网络,以“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实践教育基地”最为成熟。该基地的建设依托校内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发酵基地和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经多年校企合作建设,基地已初具规模,并在生物工程、农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实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基地成立以来,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生物有机肥菌种研发、生产以及推广应用服务。基地通过前期建设,已形成一批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研发队伍,主攻生物有机肥菌种研发、工厂化生产技术。申报的“基于秸秆生物降解关键技术的生物制品产业化”项目获省、市和县三级政府各1000万元创业资金支持。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同时,我们亦注重企业需求人才的培养,引进企业的智力、管理、实践基地、人才市场等资源,促进加快教学改革,培养企业和社会欢迎的毕业生,打通企业——应用型人才就业渠道,加强企业—学生—学校之间的纽带,全面落实“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产学研应用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