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020-02-11 14:28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视阈建筑学建筑师

冯 砚

(佳木斯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高校利用“课程思政”这一渠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是一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使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既要发挥传播知识的功能,更要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

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通常情况下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技术和艺术的综合。建筑就是通过施工,把设计变为现实的过程,其涉及的两大主体是设计者和建筑产品。其各门课程不仅仅教授学生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市政设计、环境设计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政元素,将其从专业课程中充分的挖掘出来,必能有利于培养出更多德行兼备的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对社会主义事业有用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主要从关键前提、恰切之道和成效考核三个向度探讨课程思政视阈下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视阈下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核心主体。教师要有足够的育德意识,树立“以德施教”的信念,坚持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才能较好完成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1.教师应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大现实意义,树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理念。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大现实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高校教师即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塑造者,因此,高校教师还要梳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理念,推进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教学改革,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教书”和“育人”双达标、两促进。

2.教师应自觉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践行全方位育人意识。打铁还需自身硬,课程思政对高校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自觉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自身做起,在言行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做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主动地肩负起时代重任,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无私奉献。

3.教师应积极促进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课堂教学是学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原则,将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高校教师要有意识主动发现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专业理论知识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进而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二、课程思政视阈下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恰切之道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将成为未来的建筑师。实际上,建筑行业是一个有温度的行业。建筑师们所设计的建筑作品不仅仅只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要知道每一个建筑都能彰显出设计师的价值观念、浸透着设计师的职业精神、折射出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意蕴,有些甚至还蕴含着设计者先进的环保意识。因此,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建筑学专业可以借助哲学、社会美学等学科视角,从解读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弘扬建筑大师的职业精神、阐释中国五千年建筑文化精髓和推广绿色建筑意识等向度去探索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恰切之道。

1.解读建筑师设计理念,对学生实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回顾我们国家的第一代建筑大师,他们的设计理想皆以民族利益为重,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从业的根本宗旨。杨廷宝曾说:“建筑师要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树立雄心伟志,要全心全意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服务,力求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吕彦直也曾指出:“公共建筑为吾民建设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须采取中国特有之建筑式,加以详密之研究以艺术思想设图案,用科学原理行构造。”从这些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职业态度。1989年竣工的香港中银大厦是由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规划,它以巧妙多姿、节节升高的崭新艺术造型,简洁明快、极富标志性的建筑风格,成为香港天际线的一个制高点。它贴合着中国人崛起的希望和信心,具有极强的现代感,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华彩乐章。它的体量与同时期落成的香港英国汇丰银行大厦相比毫不逊色,但中银大厦1.3亿美元预算与汇丰银行的10亿美元的预算却大相径庭。和物质收益相比,贝聿铭显然更加看重的是祖国的重托,他坦承:“我必须说,我感到骄傲,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很难用语言形容贝聿铭在香港中银大厦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倾注了多少感情与心血。

通过这样的典型事例深入解读其建筑师独特的设计理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对学生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建筑大师的职业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操教育。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1916年到美国留学学业有成,想聘用他的美国人劝他留在条件优越的美国说:“科学没有国界,你们国家条件差,留在美国你的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则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之后他拒绝了美国人的邀请和挽留,毅然回到了多灾多难的祖国,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主持建造的。

梁思成,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他生于日本,学成于美国,之后,毅然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曾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作品的设计。

教师在讲授建筑设计实例时,应广泛搜集类似的爱国建筑师的感人事迹,深挖建筑大师们的职业操守,并将这些内容融入课程之中,借此勉励学生“守正”“创新”,引导他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进而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终身理想。

3.阐释中国五千年建筑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纵观世界古代建筑体系,以木结构体系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延续历史悠久,在一百年之前的历史中,始终未受其他建筑的影响。中国木结构建筑曲线流畅,气韵生动,历经五千年的传承演变,它如今已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世界建筑史的一株奇葩。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对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影响十分明显。如今,故宫、颐和园、天坛、武当山等古建筑群等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为世界建筑留下了宝贵遗产。

中国木结构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浸透着浓厚的中华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国建筑的特性恰恰辉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性,它是中华艺术和思想文化的最精彩构成部分。因此,建筑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全面阐释我国五千年建筑文化精髓,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彰显中华民族独特气质的建筑文化,引领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进而逐步转化为文化自信。

4.推广绿色建筑意识,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也恰恰符合新发展理念。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游泳主场馆“水立方”为例,在其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3万平方米屋顶将使雨水的收集率达到100%,它全年收集雨水大概1万吨,这些雨水量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此外,“水立方”还每年收集洗浴废水7万吨,游泳池用水6万吨,这些废水全部用于建筑物的自洁和环境绿化;在光的利用上,由于“水立方”采用了特殊的膜材料和相应的技术,使得场馆每天利用自然光的时间能够达到9.9小时,一年时间,8万平方米的“水立方”将节约大量的电力资源。

此外,我国绿色建筑的典范还有很多,例如: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深圳万科中心——躺着的“摩天大楼”等等。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绿色建筑实例推广,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秉承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体现健康、自然的生活态度,以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己任,立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三、课程思政视阈下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效考核

课程思政视阈下建筑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最终都必须通过考核才能加以检验,一方面这是求证教师课程思政成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检验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程度的需要。成效考核可以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思政课程成效考核融入学生专业成绩考核的全课程、各环节。确切说,就是各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在学生日常课堂考察或单科结业成绩中加入思政考核分数比值,比如在理论课考试中加入适当的思政题目,在设计和实践环节可以考核学生作为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是否符合人生观价值观的要求,所设计的作品在节约能源、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可持续要求、设计元素中是否添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设计规划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对社会和公众高度负责职业态度等等。

总之,课程思政视阈下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大现实意义、自觉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积极促进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从解读建筑师设计理念、弘扬建筑大师的职业精神、阐释中国五千年建筑文化精髓和推广绿色建筑意识等向度找到教学改革的恰切之道,坚持既能教书又育人,实现两者有机融合,在传授学生建筑设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生态文明意识,鼓励学生恪守建筑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视阈建筑学建筑师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