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增礼,易飘飘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明确回答了强起来的中国向何处去,更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命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直面“人类美好的未来”(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是当代中国为人类未来文明走向提出的中国方案,也是超越“西方中心论”构架,在全球领域追求一种更加恢弘、高远的文明格局。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自然界、历史和思维的一个极其普通的、极其重要的发展规律(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9-520.。世界总是存在着这种或那种矛盾,矛盾的发展会引起事物的变化。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精神成果的结晶,其发展动力也必定离不开矛盾。对此,著名哲学家汤因比指出:“各个文明不是起源于单因,而是起源于多因;文明的起因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一种关系”(3)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3.。这种关系在汤因比看来就是挑战与应战的矛盾关系,它们不断互相作用将文明向前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由这种挑战与应战的矛盾运动推进的。习近平在日内瓦演讲中提出了文明发展的“哲学之问”,即“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4)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7-01-20(2).。他还强调:“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7-01-20(2).。对这种“不确定性”,习近平非常关注,指出:“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6)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7-01-20(2).。这些“不确定性”“问题”就是矛盾的表现。人类该如何相处,世界文明该如何发展,是回答“世界怎么了”的最核心框架。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回应发展的“不确定性”矛盾,逐渐使挑战与应战的矛盾关系从文明外部环境转移到了人类的内部,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7)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7-01-20(2).。当把这个矛盾认识清晰、解决彻底,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当然,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科学处理文明发展矛盾的中国特色方案,体现了中国的世界责任担当,也必将成为世界文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冯波尔特认为,文明是指一定社会或国家精神的(艺术、宗教、道德、科学、法律等)和物质的(产业、技术、经济等)、生活的总体而言(8)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51-156.。马塞尔·莫斯认为,“文明是人类所达到的全部成就”(9)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M].常绍民,冯棠,张文英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7.。可以说,文明与自然、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密切相关,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文明的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风险日益增多、挑战层出不穷的时代(10)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7-01-20(2).。在这个时代,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调经常沉渣泛起,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类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全球性问题不时出现,极大地阻碍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发展。但同时,正是由于这些全球性问题的爆发引出一系列问题,恰好说明以文明互鉴、交流和共存超越文明冲突、隔阂与优越必然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全球性问题,不仅是对某个国家构成威胁,而且可能对整个人类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要解决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协商,要坚持以真诚协商解决分歧,以真诚对话化解争论。全球性问题可能来自某一个国家,也可能是一些组织或集团所为。正因为全球性问题所涉及的领域呈现出复杂性、广泛性、多样性等特征,也势必造成其不确定性,让“文明的纽带”更加脆弱。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局时期,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威胁相互交错的全球性问题是不断变化的,其产生与发展的整个演化过程呈现出简单与复杂、单一与复合、常态与非常态危机的相互诱发与交替转换等特征。洞悉这些全球性问题的特点,有利于在当今这样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把握世界文明发展的大势和潮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文明的发展注入活水。
全球性问题的主权难以界定、动因难以判定、身份难以限定、过程难以确定,这就决定了传统单一的治理机制与治理能力之间具有鲜明的“非对称性”,导致现有治理能力的需要与传统治理机制的力量的“不对称”。由于不同意识形态、历史传统、文化传承、施政战略等因素影响,各主权国家并没有完全实现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协商对话的平等合作,没有建立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治理方式,没有将危机管理的规划和战略等内容法律化、制度化,这就可能导致自身利益受损,或者使用单一的或孤立的治理手段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不利于促进文化多样化发展,进而影响文明的交汇、交流和交融。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文明都是开放的、流动的(1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我们可以选择学习借鉴,也可以选择拒绝接纳。习近平指出:“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12)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11-18(2).是一个尖锐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时代课题。很多问题与挑战不再是一国单独之力所能应对的,需要各国共同遵守国际规则,紧密协同和通力合作,这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和热切愿望。尽管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也是千差万别,但这种差异如果成为不同国家对抗的理由,那就会无法有效应对现有的全球性问题,也无法为文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所以,习近平强调,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应该多一些尊重和包容,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努力实现求同存异(13)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11-18(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基于真正包容差异的文明新思维方式,弥补了传统治理机制里跨国合作的缺席,是真正进行跨越信息边界、文化边界和认同边界的合作,树立了和谐共存、合作共赢、兼收并蓄的文明发展秩序。这一思想理念既是综合治理方式在当代的最新呈现,也是更好地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种新型文明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为进入“不确定模式”的世界文明指明了方向。这种方向缘何出现?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人们迫切希望和平与发展(14)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7-01-20(2).。在一定程度上,近代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西方世界的扩张史和非西方世界的屈从史。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迅速崛起,对于广大亚非拉地区而言,无一例外都是在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过程中,被迫裹挟加入到所谓近现代“文明”的国际社会之中。当西方文明走向世界时,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不断将人类文明推向所谓的“西方中心论”。经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血腥扩张和殖民掠夺,西方人成了“上帝的骄子”,全球的“西化”之风从此弥漫开来。
“西方中心论”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这是导致人类文明发展困局的重要根源。可以说,近代欧美文明主导下的国际秩序从一开始就是用形式上的主权平等替代实质上的相互尊重。西方国家要么赤裸裸地动用枪炮钢铁去征服非西方世界的人民与土地,要么利用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经济分工与贸易交换榨取非西方世界的财富与资源。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资产阶级利用价格低廉的商品来摧毁一切顽强的仇外心理,尚未开化的农业国家从属于西方工业国家,使工人阶级从属资产阶级,使东方文明从属于西方文明(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405.。这种以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方式形成的世界体系与文明秩序,以西方社会物质上诱惑与精神上传教并用的方式扩充而成的国际社会,实际上是用野蛮的征服取代文明的交往,既是西方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改头换面的延续,也是西方近代文明不断再生产自身优越感的工具(16)参见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的国际观变迁》一文,载北京大学内刊《研究报告》,2018年,第3~7页。。
西方中心论始终奉行“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标榜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主张西方价值观具有普世性,西方道路具有唯一性,西方文明是世界先进文明,其他文明需要向西方文明看齐(17)韩庆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新文明[N].学习时报,2017-06-26(1).。按照这种发展思路,西方一些国家输出“颜色革命”、出兵干涉别国内政、强推西方价值观念,是他们标榜的“正义之举”。萨义德断言:“有理由认为,每一个欧洲人,不管他会对东方发表什么看法,最终都几乎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一个帝国主义者,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中心主义者。”(18)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60.事实上,西方文明蕴含着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和相互对抗的内因。因此,就西方的“训导文明”而言,它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不可持续、相互对立的文明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狭隘性,为人类文明的持续和谐发展打开了前进的大门。
人类社会不同文明之间到底应该如何相处?这是近代以来西方处理国际秩序所忽略的问题。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从根本上讲还是维护西方文明优越感的工具。历史上的西方扩张曾经以武力征服与宗教传播相配合,塑造了近代以来的国际格局,之后又以贸易金融为工具,将世界经济串联成西方主导的整体,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西方的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非西方社会,并冠之以“文明”替代“蒙昧”的普适意涵,自我标榜西方文明的普世性和发展道路的唯一性。冷战结束后,“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的历史观与文明观遭遇到日益强化的“认同危机”,各种强调文明多样性、交流交汇共融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的同情与支持。这反映了新世纪新时代曾经高度自信的西方文明优越感的下降与迷茫感的上升,迄今也未能给人类社会的未来开出行之有效且为不同文明所能接受的新药方(19)参见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的国际观变迁》一文,载北京大学内刊《研究报告》,2018年,第6~7页。。作为步入新时代的中国,是彻底全盘拒绝还是完全接受西方强加主导的文明形态?还是为世界建构一种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新型文明样态?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同在一个星球,联系越来越紧密,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平等互鉴、交流合作、共建共享”新型理念,有力地驳斥了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代表的相关论调,顺应了当今世界文明多元化和和谐共存的趋势,打破了以文明优越为标榜的西方中心论的狭隘性。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西方中心论”的一种必然的替代性方案,是在西方文明完全暴露其自身缺陷及其不能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形势下,由中国提出的一种新型文明观,通过推动人类文明的普遍交往与深层互动,实现中华文明未来发展趋势和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有机统一。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积极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积极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必须本着“共同义利观”“共同利益观”“共同责任观”和“共同治理观”的价值旨归。唯如此,才能构建符合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规律、时代趋势、利益格局的新型文明观。
从历史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明基础上形成的一种 “共同义利观”。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代表作《文明史》中指出:“文明是异乎寻常的创造物,其长度超出了人们的所有想象。它们古老得令人难以置信,继续活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且,在我们去世之后它们仍将存在下去。”(21)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M].常绍民,冯棠,张文英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8.文明总是与历史密切相关。对于中国传统的“大义”,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和衷共济”“和睦相处”“以和为贵”(22)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7-01-20(2).;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和平共处”“以和邦国”“天下一家”(23)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主张在合作中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24)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EB/OL].[2019-09-03].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9/03/c_129946128.htm.。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沿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轨迹就可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继承中华传统“义利”观的基础上提出的,既顺应了多元文明共存、合作共赢的社会发展潮流,又体现了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和人类文明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为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与独特的中国智慧。
从现实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全球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 “共同利益观”。文明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必须依赖于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瞬息万变和咫尺天涯的传导机制,逐渐改变了地理版图空间,把地球缩小成了“地球村”,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发展、生态演变等利益高度交融,不同国家和民族成为共同的利益链环,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利益链受损。人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格局下对共同利益也有了新的认识。既然我们已同处一个“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采取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利益的举措,同时也是维护了自身利益,促进自我文明的发展。鉴于此,构建人类命运共体顺应了社会潮流,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习近平强调,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势,要求各国同舟共济,追求合作共赢,努力增进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25)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是合作共赢倡导者践行者[N].人民日报,2012-12-06(2).。在此意义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秉承公平公正的理念,奉行共建共享的原则,追求合作共赢的结果,将本国的利益与他国合理利益相统一,建立平等互惠、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新型关系。这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初的愿景,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合理路径,更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内涵。
从未来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同解时代命题”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责任共同观。历史发展有其逻辑与规律,人类文明发展也是如此。习近平指出:“同解时代命题,共谋发展大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责任。”(26)习近平在西班牙媒体发表署名文章:阔步迈进新时代,携手共创新辉煌[N].人民日报,2018-11-28(1).这个时代命题就是“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27)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11-18(2).。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对抗、封闭、冲突、零和博弈等带来的灾难。所以,习近平指出,文明间的互鉴互赏、平等交流和相互学习才是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28)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6-11(2).。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该顺应潮流,全面客观地认识与把握世界的发展变化,以负责任、勇担当的态度应对新情况与新挑战。这些新情况新挑战也是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如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不时抬头,恐怖袭击与饥荒疫情此伏彼现。因此,习近平指出,各国必须同舟共济,共同扛起历史责任,同解时代命题(29)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EB/OL].[2019-09-10].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9/03/c_129946128.htm.。只有在互相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各国各民族才能继续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促进不同文明互鉴、互通、互信。同时,世界各国需秉持权责共担、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安全理念,深化合作,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推动文明积极相互借鉴、真诚平等交流,需要秉持科学的原则和态度(30)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3).。习近平站在发展人类文明的高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回应了构建新型文明观的要求,彰显了世界文明观的基本价值导向,为建设新型世界文明观提供了新思路。
文明为“谁”而发展?这是文明发展的本质所在。对此,习近平有过多次重要论述。其一,“出发论”。习近平在中非论坛中指出,携手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需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与根本落脚点,让中非人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31)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EB/OL].[2019-09-10].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9/03/c_129946128.htm.。人民福祉既是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其二,“首位论”。习近平在亚太峰会上指出,社会最大的公平和道义责任就是让世界上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32)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11-18(2).。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本质。其三,“生命力论”。习近平在伦敦晚宴上指出,“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33)习近平.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最后,“标准论”。习近平会见古特雷斯时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高质量的发展,衡量标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34)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EB/OL].[2019-05-09].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04/09/c_137096612.htm.。总而言之,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所有国家和人民都能受益。尤为重要的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离不开政党的重要作用(35)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人民中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也愿意为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造福。”(36)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这样才能满足各国人民对未来美好世界的热切向往,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长远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为了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努力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努力把我们所共同生存的地球建成一个温暖和睦的大家庭,努力把各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37)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在此基础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习近平在会见古特雷时指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38)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EB/OL].[2019-05-09].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04/09/c_137096612.htm.。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具体而言,主要包括:(1)建设一个远离战争、普遍安全的世界。纵观人类发展史,尽管和平一直是人心所向,但战火此起彼伏。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交流合作的新安全观,营造合作共赢、共建共享、权责共担的安全格局,让人人享受和平安宁。(2)建设一个远离贫穷、共同繁荣的世界。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物质技术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之状态,但南北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应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让人人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3)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文明的繁荣需要交流互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应坚持各种文明交相辉映、交流互鉴的理念,让人人接受文化的滋养。(4)建设一个远离污染、清洁美丽的世界。应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共同营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让人人生活在绿水青山之中。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为人类文明的总布局和总路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
数年来,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有过多次阐述,而且从理念到实践逐步推进。首先,从一国开始,“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和智慧(40)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其次,为了让美好愿景变成现实,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开展紧密联系和交流。习近平提出,金砖国家“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与根哥布会谈时,他指出,“携手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在对阿根廷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指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在致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的贺信中提出,“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实践平台”(4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N].人民日报,2018-05-16(1).。从理念到实践,从区域到国际,不断促进沿线国家优势互补与深层互动。文明在交流中得到发展,文明在互鉴中得到延续。所以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沿线地区和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42)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03-29(2).。“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纵观文明发展历程,人类创造了绚丽多彩、辉煌灿烂的文明,应该说,人类文明不是色调单一的花簇,而是多彩纷呈的花圃。文明因多彩纷呈,才拥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因多彩纷呈,才拥有平等发展的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文明只有地域之别与特色之异,没有高下和优劣之分(43)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7-01-20(2).。文明尊重是文明互鉴的前提,文明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动力。“没有对话,特别是没有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话,问题就会出现。”(44)杜维明.文明对话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1):34-44.现实告诉我们,偏见与傲慢不仅是文明发展进步的障碍,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障碍。每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进步既基于本民族社会生活变迁的实践,又可以从其他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可以说,唯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唯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指出:“历史地理的常识告诉我们,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十分重要。”(45)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45.世界文明的演进史表明,文明间的互鉴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文明间彼此借鉴,必须从实际出发。习近平强调,文明互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4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借鉴的前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抛开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与现实国情的差异,使用完全统一的僵化标准去评价文明的优劣,毫无疑问是缺乏说服力的,其结果只会导致不同文明的冲突。其次,不搞唯我独尊和自我封闭。只有虚心交流、积极借鉴,才能推陈出新,才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才能促进世界文明和谐共生。习近平强调,文明的发展与繁盛,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47)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同文明和谐共生,才能绽放异彩,才能打破文化壁垒与精神隔阂,铲除文化优越论,才能让各种文明交相辉映,使人人享受文明的滋养。
值得注意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发展是双向互动的。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飞跃,都离不开思想观念的变革。为更好地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一方面,从顺应时代潮流与增进民生福祉出发,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的推动者、贡献者和维护者;另一方面,文明的发展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这种作用恰如习近平所言,“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48)习近平向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18-1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