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婷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初级中学 新疆阿勒泰 836000)
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涵盖了各项关键语言能力,并涉及学生对每项基础语言能力的实践探究。因此,教师应从整体教学设计与英语教学各重点项目入手,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整体方案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知识吸收与能力深化的各环节中,都经由导图驱动思维,强化认知并锻炼能力,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与成效。
思维导图的应用应当涵盖与初中英语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前期的课程导入,以及后期为了达成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所推出的阅读及输出性探究任务。因此,我们力求把它作为一种实效性手段,由教师开发后教会学生合理地绘制,使之能将其作为学生良好的学习工具,以深化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因此,教师在前期的教学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属于课程整体思路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并以多媒体电子图示展现给学生。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时探究的重点所在,以便更好地巩固某一模块的知识,或关注某一项具体话题,从而提升课时探究效果。[1]
我们以九年级教材中《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为例,此课涉及对环境问题的探讨,课文内容中的文本知识和结构脉络都较为复杂。教师要想尽快地让学生获知学习侧重点,便可展现前期制作好的教学设计流程图:
经由电子预览图示展现有关教学设计的流程图,学生便可明确与本课教学话题——环境问题相关的几个层面。那么,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便能就每个层面的子话题,展开内部知识点的有效剖析,以此提升认知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快速达成。
教师以思维导图展开有关课时流程的教学设计与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侧重点,有利于他们更快地步入课程进度,达成学习目标。这就是在课程导入环节中,教师对导图的应用方法。而在后续的教学讲解中,导图还可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思路的手段,提高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的思维能力,助其梳理脉络以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在课时内文本探究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对教材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教师可教授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阅读中能把握文本脉络,获知文本的主旨内容及思想情感。
我们以八年级教材中《Will people have robot? 》Section B模块“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 ”语篇教学为例,教师应把握这一阅读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文本信息提取、分析及总结概括等能力加以深化。教师就可应用导图拓宽学生的阅读探究思路,通过初次阅读来了解文本内容所围绕的几个层面,并在二次和多次阅读中能针对不同层面来汲取信息并进行概括总结。具体可构建导图如下:
二级框架结构的四个层面是由学生在初次阅读探知的,以畅通思路了解作者的行文顺序及主要叙述方面;二级结构后的三级结构延伸,则是在反复阅读中对重点信息的汲取,以总结概括探知各层面所讲述的大致内容。经由这样的导图绘制,能开拓学生阅读思维,同时锻炼其分析与概括等基本语言技能,使之在此项阅读环节中更快速地了解文本框架,提高阅读效率。
输出环节是英语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流程。学生在吸纳大量语言知识、收获更多情感认知与理解后,必须要加以实践应用,才能保障自身的长久记忆掌握效果。这项输出过程可涵盖到英语课程教学中口语与写作项目两项关键环节。而无论是哪一环节,教师都要以思维导图驱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多形式语言表述时畅通思路,明确所应安排的顺序以及把握的结构,借此加强学生语言输出的技能技巧。[2]
我们以八年级教材中《Why don 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课时教学为例,基于本课前期的阅读项目讲解,学生便能了解3a语篇有关青少年与家长沟通问题的大致内容及主要思想。而为了进一步加固学生对这项主题的认知,教师可设置与此主题相关的输出性探究项目——口语交流和文章写作。在此环节中,学生可应用思维导图构建属于自身的多形式语言表述思路:
导图由上至下是学生针对多形式语言输出(口语训练和文本写作话题)所安排的顺序。这种顺序体现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脉络,即上下两级之间具有逻辑性关联。经由此类型导图设置,学生无论是在写作探究还是口语交流中,实践能力都能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呈现输出结果。这项过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与口语训练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品质,使他们在后期教学环节中能够提升语言的综合实力。
综合来讲,要想将思维导图高效地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要将其渗透到各项关键教学环节中。这便囊括了前期的教学导入、中期的文本探究与知识吸收以及后期的各项输出过程。这样,我们就能以此兼顾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保证学生获得充实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