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雯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是市场经济对农业的新导向。对于如何结合时政方针,有效开发教学资源,生动深入地建构地理学农业区位知识体系,特色农业提供了广阔的挖掘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为目标的指导下,乡村特色农业迅速发展,保护和发展乡村特色农业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举措之一。
特色农业因地因时而异,教师在利用特色农业指导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一概而论,应以发展的眼光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特色农业是一个内容宽泛的大概念,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所选取,结合课标,回归课本。教师在对信息加工筛选处理,提供有效信息的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笔者参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结合地理教材,提出两种应用特色农业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案例,意在开发乡村地区地理课程资源,补充提出适合乡村地区学生在学习农业地理的模式。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地理必修2区域发展部分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将特色农业应用于这一路径,主要适用于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教学在区域地理的基础上进行,通常涉及某一区域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而农业生产在区域上进行必然跟区域内的相关知识有关,这些知识可以在当地特色农业的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相关知识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而区域农业的发展又要注重发展,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与当地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往往涉及到产业转型即工业和服务业等的产业转移。学生对于特色农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经验,教师在讲授区域农业的发展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探讨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综合思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地关系协调观。
笔者在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对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生产经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调查法与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采用适合在漳州市平和县范围内开展教学活动。在第一课时开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访谈询问,实地调查以及资料查询的方法进行课前的相关经验累积,即了解本地特色农业的生长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经验总结,归纳本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在第二课时开始前,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分配学生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分别扮演农民、商人、政府及环保人员,并且学生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收集相关资料,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色出发,分析本地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危机以及应对措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学会区域农业区位条件的归纳方法,并且学会评价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对特色农业进行评价。
?
?
本节课完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第一课时采用小组汇到讨论的形式,第二课时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展开教学。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将课程知识合理地融入到特色农业的同时,还要兼顾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特色农业应用的恰当程度。因此深入挖掘特色农业的相关课程资源尤其重要。而课程资源的来源可以多样,特色农业的课程资源最重要的来源是实地勘察与调查,调查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因此教师在组织资料收集的时候应当给定更加详细的内容规划,以及更严格的资料把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对于教师而言,采用该方式也可以使教学更加有趣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但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也比较不利于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知识点可能受特色农业内容局限,导致逻辑关系可能不够系统。并且该方式需要老师具有极高的材料筛选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教师要善于梳理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不然可能出现特色农业内容过多过杂而脱离教材教学主题的情况,同时因为受到特色农业的地域局限作用,可能导致某些知识点缺漏。
之所以把特色农业运用于区域农业的教学过程中,是为了让学生以自己的感知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帮助学生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乐趣。采用小组讨论汇报、角色扮演的形式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但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度”。首先,考虑其是否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设意图是否明确,学生是否在授课过程中收集的材料过多而耗费过多的精力,教师在材料的处理中是否把一些“无关”材料也纳入到讲授过程中。其次,在组织形式上,因为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教师要注意把控学生的论点与论据,避免出现无关或者过激言论。采用角色演绎的形式也要结合学生的素质与实际情况,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素质是否符合该形式。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讲特色农业融入课堂教学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应当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做到知识点与学生的活动有机融合,帮助学生真正融入到具体的地理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使用丰富的图片、视频与实物材料,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